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外大学生就业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国家大学曾出现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西方国家在国家宏观政策、高校加强就业指导两个层面促进了大学生就业。政府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制定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对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应积极从国外大学生就业政策中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实行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工作思路;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重视市场就业机制的完善;构建新型的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三、广西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政府积极承担促进就业的责任,为就业工作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健康发展,扩大内需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为就业提供强劲的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事天地》2009,(7):3-3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毕业生就业更是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的问题,自治区人事厅、中国广西人才市场和一些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在2009年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上,呈现了许多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促进就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必须定准位,通过制定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措施,以“增岗位”、“提素质”、“优配置”为着力点,积极提供就业服务,并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等,切实担负起调控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保障责任、引导和服务责任,协调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把就业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失地农民最好的保障,关系着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地方政府在将现有岗位向失地农民倾斜的同时,应积极为失地农民搭建创业平台,促进失地农民实现创业型就业。本文基于此提出了以政府政策为引导的失地农民创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平等就业既是不歧视国际劳工标准所贯彻的法律精神,也是禁止就业歧视的权利支点。一个体系完整、制度健全和功能完备的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必然依赖于一个成熟的平等就业权利支撑体系。《就业促进法》的平等就业是一大“亮点”,但面临重重困境。其中,加强政府促进平等就业的职责,划清政府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界限,回归平等就业权并健全平等就业权利制度,改革平等就业权利救济机制并强化法律责任,是《就业促进法》中平等就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促进就业问题。本文从就业是发展之本、固国之策、和谐之基、动力之源四个方面,对政府促进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进行理性解读,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在促进就业问题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就化解困境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这部法律的出台,第一次将就业政策法制化,从法律上确立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国家,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瑞典的劳动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瑞典劳动就业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充分开发并利用了“边际化”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劳动参与率,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但其高昂的支出也加重了财政负担,减少了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万物吐芳,《海峡法学》应景而生,勃勃生机,自不待言。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福建省在与台湾地区法学有效对接,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海峡法学》具  相似文献   

12.
法律解释的悖论与法律论证——一个终结还是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解释学展开的思维基点主要有两种一是难题思维;二是整体或类型思维,也可以称为大全思维.但因为其共同具有的主体性思维特点,产生了法律解释的难题.法律论证理论正是通过主体间性思维取代主体性思维,进一步发展了法律解释学.  相似文献   

13.
法定刑本身属性决定了刑事立法应该接受其内在精神的制约,做到同害同罚,异害异罚,不同犯罪法定刑应该达到平衡,法定刑的设置应该为司法适度解释提供保障,另外不能超越法定刑本身作出司法解释,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最高司法机关作出的司法解释应该受到法定刑的制约;司法机关在运用刑事法律的时候,对于法律条文的理解也必须接受法定刑的制约。司法适用中对想象竞合犯罪、转化犯罪的认定也应该接受法定刑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大师F·A·哈耶克以强调人的无知的知识论和进化的理性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其二元的法律观和新自由主义法哲学。他辨别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秩序,从其中相应地推演出两种不同的社会规则;他更强调对保护其所独特界定的最高价值‘自由’更为关键的内在规则,而反对外在规则的膨胀和对内在规则的挤压。哈耶克的法哲学对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我国提供了一个观察自己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新的分析框架,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预约在我国合同实务中大量存在,但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对于预约均未加以规定,理论上也缺乏深入地研究,以至于实践中极易产生纠纷。本文试图就预约的含义、成立要件、法律效力以及违反预约的法律责任进行一简要分析,以期明晰预约,从而使预约在当事人之间的适用达到公平的法律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16.
17.
18.
非典对国家的法制建设影响很大,既促进了法制建设,也暴露了法制建设上的缺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加强法制建设的任务和方向。非典对法制建设的影响,不仅仅是消极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带有破坏性的,但是影响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对加强我国法制建设,将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律人类学介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法律人类学 ,作了纲领性的介绍 ,对其关于“非国家”的法律观、法律的一般特征、法律的发展、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多元、法律的功能等观点作了总结。作者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本土资源论”和“民间法”以及 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热潮对法律人类学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法律当作一个文化现象、重视“非国家的法律观”和“法律多元”问题、应该注重对法律的功能分析 ,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法律资源和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宪法司法化的若干法律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从法律层面来分析宪法司法化的几个法律条件.要想宪法司法化,首先必须转变错误的传统宪法观念,确立一种正确的、与宪法司法化相适应的宪法观念;其次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宪法文本,使它成为一部适应诉讼的宪法;再次必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并具有现代司法理念的宪法司法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