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王冰  刘蕾 《学习论坛》2009,25(12):24-27
市场经济运行性矛盾和市场经济利益性矛盾是市场经济中的两类重要矛盾。市场经济运行性矛盾包括市场与政府、竞争与垄断、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与公平交易、私人成本与外部效应的矛盾等;市场经济利益性矛盾包括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生产经营者之间利益、经济激励与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2.
汤可可 《唯实》2002,(9):138-141
利益是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对象)之间对立统一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竞争性的特点.社会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形成多重利益矛盾的交叉.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关键是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开放、流动、公平配置和公共事务的公正参与上,作出恰当的制度安排.利益组织作为代表一定社会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主要通过共同约定的规则和组织内外的互动合作,规范市场资源配置,配合政府改进公共服务,达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益、利益群体和利益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可可 《唯实》2002,(8):138-141
利益是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对象)之间对立统一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竞争性的特点.社会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形成多重利益矛盾的交叉.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关键是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开放、流动、公平配置和公共事务的公正参与上,作出恰当的制度安排.利益组织作为代表一定社会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主要通过共同约定的规则和组织内外的互动合作,规范市场资源配置,配合政府改进公共服务,达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利益是推动人们进行历史运动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变更的杠杆.利益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同时,任何权利本身即是一种物质利益,也是一种精神利益.它是人们生存必需的两大利益.由于经济利益是产生政治利益的根源,任何权力主体和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无不是围绕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而且把政治权力用来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集体谈判的办法协调和解决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解决好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仅靠传统的道德劝说和行政手段已经不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因此,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引进和建立起集体谈判的规则和机制,对于处理好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利益格局的变动:由计划经济条件下大一统的利益格局向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分化加快、利益冲突明显的格局转变.这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利益格局,对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既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了新的考验.新形势下如何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格局的变化 ,势必引起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我们应正视这种变化的事实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解决由这种变化引起的矛盾和冲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呼唤利益和谐。和谐社会,主要就是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市场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利益问题,在当前中国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中,利益分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必须关注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利益协调机制,疏通利益表达渠道,以给各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机会。没有利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利益是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 (对象 )之间对立统一的社会关系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竞争性的特点。社会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 ,导致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 ,形成多重利益矛盾的交叉。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 ,关键是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开放、流动、公平配置和公共事务的公正参与上 ,作出恰当的制度安排。利益组织作为代表一定社会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 ,主要通过共同约定的规则和组织内外的互动合作 ,规范市场资源配置 ,配合政府改进公共服务 ,达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利益主体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态势,如何整合社会关系、促进各利益主体之间良性互动,成为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效应紧密联系.毋庸置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相互竞争极易导致社会的碎片化,另一方面相辅相成有利于社会的凝聚.这一双重效应为从意识形态视角整合各利益主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市场推进下的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及其利益受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斌 《求实》2002,(5):50-53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贫困、社会声望较低以及几乎没有能力支配和控制社会资源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在计划经济时期 ,城市实行“高就业、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 ,城市贫困发生率几乎为零。社会阶层在经济、权力、声望三维框架上错位的结果是中国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但是 ,城市社会的市场转型却造就了规模不小的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中受损。  相似文献   

12.
利益分化时代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利益分化时代社会能保持正常运行,必须不断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这就要求提高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使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依然发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关键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机制体系,采取合适的途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而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利益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利益关系的扩张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利益全球化中强势利益群体占据利益空间中心地带、支配与发展的重要利益形式,而其中的生产性服务利益是与物质利益生产紧密交织的服务利益全球化的先锋。此外,它对利益公平及构建新的利益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催生出全球范围内不断壮大的新兴利益群体,彰显出人类共同利益的取向。我国必须关注在服务利益发展过程中,国际分工中利益优势和分工地位的转变,构建新的利益秩序的角色定位和行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对接以及利益差距与利益公平等问题,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从而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0,(4):57-58
<正>魏英敏在1月25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几乎妇孺皆知。人们普遍接受了这个原则,并按这个原则行事。利益最大化,不只是经济原则,它已成为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谢维营 《学习论坛》2009,25(10):57-60
文化利益结构是指一个社会(或国家)内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文化利益取得、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网络,是把文化利益单元联系为文化系统的桥梁和中介.文化利益结构包括主体、单元、中介等要素.凡是利益都与某种"权"相联系,因此应该用法律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权利.了解文化利益结构的特性,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合理分配、调整文化利益,对于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起跳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华撰文指出,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一时期是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利益差别显性化、利益矛盾尖锐化的时期,有效整合社会各成员、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收入差距扩大、政治权益保障失衡和社会保障不公等利益关系的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运用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重新界定公共政策的主体,改革政策议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同时也关乎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问题。在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的价值规范不断受到冲击,整个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新的分化、整合,社会资源利益面临着重新分配,农民利益表达在现实的政治场域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摆脱这一困境之路径选择可以从农民利益表达主体层面、农民利益表达制度层面及资本层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分化与重构,产生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非良性互动和不协调运行的失衡问题,尤其是利益失衡.政府必须夯实公共政策这块"基石",通过合法化的运行机制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才能协调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和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益问题的探索,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也使利益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利益作为唯物史观的基础.表征的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造成了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对立,在使物的世界增值的同时,使人的世界得到了贬值.共产主义制度使人在自由联合劳动的基础上,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