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是每个人心中深层的信念,是一个人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是一个人言谈举止必须遵循的准则。而所谓核心价值观,则表明这种价值观是根本的、基本的属性,是每个人必须具备、具有的道德素养、道德准则、道德行为,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广泛认同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则是给核心价值观一个根本的定性,道出其根本的性质、本质、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1989年下半年以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急剧变化。这种情况使我们的一部分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受到猛烈的冲击,有些人感到困惑,有些人产生怀疑。为了把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就必须进一步坚定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一方面要靠我们尽快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上去,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和显示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教育,澄清对社会主义的种种模糊认识.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但  相似文献   

4.
1956年至1957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积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其所有理论、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确定为谋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明确提出未来新社会应该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人得到自由、解放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把人从旧体制下解放出来,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为人的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民为本位、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形态,从本质上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尺度.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内在活力与发展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着眼于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当代青年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树立民族复兴的伟大信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年立足中国实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需要青年传承中国精神,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社会环境是人生存、生活和工作的现实基础,它对人的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并受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竞相展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民主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本文着重于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和本质的揭示,以认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从而坚定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信仰的高度同质化现象已不复存在,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培养起来的理想和信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到了冲击,有些人动摇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甚至对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疑问,这些无疑给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新的时期弘扬、宣传科学的信仰提出了挑战。一、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挑战的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为不同思想、观念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使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