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似水流年,昨日也曾有辉煌人生履痕,沧桑点点。1954年2月7日,我出生在一个茅草苫顶、泥土做屋的农民家庭。在数着颗粒下锅吃饭的苦难岁月里,我渐渐地长大了。中学毕业后,我回乡参加生产。在农村,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活,我都抢着干。在严寒酷暑中、在泥里水里熔铸了我坚强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那是6年以前的事了。可是至今回想起来,那些画面是多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强那信任的求助的眼神,强的母亲那焦急的面容,甚至那湛蓝的天空以及我和强的母亲站着谈话的走廊旁花坛里的一朵朵怒放的菊花,都像用数码摄像机录制下来一样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而我,就那么简单地决定了一个孩子兴趣的走向——虽然现在还说不上是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3.
正在这暴风雨的时代里,我往往禁不住为自己悲观了:第一是身体太坏,第二是感情过重。身体坏使我少做许多事,长期的跋山涉水我都干不来;感情重使我容易兴奋,容易生气,也容易伤心。在不兴奋、不伤心,心平气和的时候,我往往幻想着自己将要参加种种生活,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英雄,多么  相似文献   

4.
舒炜 《廉政瞭望》2014,(10):22-24
在山西,谁能知道,在每一座矿山后藏着一双多么有力的手?谁又能知道,在每一个矿洞里的水有多深?  相似文献   

5.
郝珍 《前线》1962,(10)
我从一九五六年被社员推选为生产队长以来,直到现在,已整整干了六年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走过不少弯路,碰过不少钉子。我在这段时间里的最大收获就是初步认识到:要当好一个生产队长,办好一个生产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事和群众商量,让群众当家做主。原先我对这个问题认识得不很清楚。我想:如果事情都要和群众商量着办,都要听从群众意见,那该多么麻烦。一来没有这么许多闲功夫,再说这  相似文献   

6.
下期话题     
正站在都市的一角,没谁能轻而易举找准家的方向,更不能清楚描画家的模样。温情温馨的家,就那么模糊着,雷同着,毫无特色地淹没,甚至无法确定使用年限和铭刻在记忆的深处。谁,都只能叹息一声:不可能成为家乡的,只能是市,市场的市,城市的市。故乡在哪呢?幸好,我这一代人还可以用回忆来唤醒,来回归,来拥有。故乡,就像一个温暖心灵的词,无论距离多么遥远,时间多么久远,仍执着地关照着从她的怀抱里走出的我,不管容颜是否改  相似文献   

7.
病房遐思     
前不久,丈夫因为冠心病住进了医院,做完支架植入术后,被各种各样的仪器"拴"在了床上,看着一个曾经那么"活跃"的人,现在连吃喝拉撒都要我帮忙,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能健健康康地活着是多么的幸福。那些日子里,我一心一意做起了患者家属,短短几天中,我感觉好像过  相似文献   

8.
贺捷生 《学习导报》2013,(12):48-50
回到张家界,无论时间多么仓促,无论要走多么远、多么难行的路,我都要去看那棵挺立在旷野中的大树,那棵在风雨中生长了千百年的古树。就像我每次回到故乡桑植,必去看五道水那棵千年攀缘的紫藤;每次到了贵州,必去印江县木黄看那棵双躯交缠的古柏。这三棵站在湘黔大地上像传说,又像绝唱的树,是父亲当年艰难转战的见证者,又是父亲离开后忠实地等待他归来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9.
1991年3月30日,父亲程子华安详地躺在灵柩里,像睡熟了一样.我握着父亲那双冰冷伤残的手,千呼万唤,多么希望能够唤醒他.我不愿相信,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泪眼望着礼兵们抬着父亲的灵柩缓缓走出总后礼堂,我的思绪却好像随着父亲最后的人生历程漂移,追忆着父亲的一生.父亲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李艳颖 《党课》2011,(9):102-103
父亲,你去世两个月了,如我,却如同两个世纪。我是那么深地爱着我的儿子,才知道,你是多么深地爱着我。四岁到七岁,我是跟在你身边一起生活的。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你给我埋下了很多种子。我曾经怨过你,恨过你,跟你争吵过,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91,(3)
“法律是要每一个人都遵守的,你毛岸英、刘思齐也不能例外!”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毛泽东住在西柏坡。毛岸英住在东柏坡,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毛岸英竟赤着一双脚丫子,来到了毛泽东的院子里。毛泽东见他光着一双脚丫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穿鞋呢?”毛岸英对他说:“我没有鞋。”  相似文献   

12.
一柽 《前线》2009,(8):60-60
季羡林先生在《风风雨雨一百年》里,谈了自己如何出文集——他不愿如有些人那样,“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而是执意要原样保留,既不删削也不撤掉.“不管现在看起来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相似文献   

13.
梦里千回忆父亲,醒来泪水湿衣襟. 父亲已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1000多个日 日夜夜里,仿佛父亲还在书房里静静地读书看报,还在他固定的沙发上准时收看晚上七点钟的《新闻联播》.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映满我的脑海,让我觉得父亲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我们.每次回家,开门的瞬间我是多么期盼着再看到父亲和蔼的笑脸、关切的眼神,父亲啊,您知道我们多么爱您、多么舍不得您吗?  相似文献   

14.
缺憾之美     
盛丽秀 《党课》2021,(2):108-109
很久以前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相似文献   

15.
写给女儿     
正昨晚睡前,我给你读了一个故事。读着读着,你睡着了。台灯暖黄的微光里,你小脸粉嫩,呼吸均匀,手指微微蜷缩,周身散发着娃娃香。你有安定我的神力,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看着你,就让我心旷神怡。从你出生那日起,我无数次这样看着你。你酣睡,你哭你笑你闹,你咕咚咕咚喝水,你舞着小手踢着小脚...我看着你,欢喜溢满心底。其实我很想告诉你,你不用多么争  相似文献   

16.
柳椿 《新长征》2008,(7):49-49
我和《新长征》的渊源.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前的现在。我正坐在新长征杂志社的办公室里,和其他老编辑们一起,在为这本杂志的编辑出版而忙碌着。那是一段多么令人留恋而感慨的时光啊。  相似文献   

17.
<正>家,多么温暖的名字。家里有疼爱你、呵护你、养育你的亲人。家是你吹了风、淋了雨、受了委屈疗伤的地方。这样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它、不守护它。爱家,我们义无反顾。曾经我以为,让我奋不顾身爱着的,是那个有着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家。直到2005年,机缘巧合让我从塔城来到了一六六团,那个曾经满目苍凉,道路泥泞,黄沙漫天的团场。看到这一幕,我满眼嫌弃。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地怀念我的家,我的那个  相似文献   

18.
<正>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总是对我说:"那些年,没有饭吃,野菜、树皮甚至是皮带,我们都照样煮着吃!你还嫌饭不好吃……"虽然不明白,但我眼中的爷爷不管什么时候碗里的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那些年,过年能有件没有补丁的衣服穿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你还嫌衣服不好看……"虽然不理解,但我眼中奶奶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抽屉里,至今存放着一份空白的老式入党志愿书。虽然这份老式入党志愿书早已作废,我也不在连队担任党支部书记了.但它仍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里。每次清理杂物,我都毫不犹豫地把它留了下来.因为它见证了一个战士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柳华弟:来函阅悉,勿念。你不赞成我独身。不错!我自己也不赞成独身,但自己的环境和社会的制度,把我逼上这条路,不由得我不赞成了。你看社会阶级,多么悬殊;经济制度,多么恶劣,他们毕竟把全人类的自由幸福,剥夺尽了。富者骄侈,贫者凄楚,你若没有势力和金钱,你站在社会里,是危险极了。你我都是平民,都是中产阶级里的分子,将来的生计,真是茫茫无路,毫没把握呵。要我不顾廉耻,抛弃人格,到社会里去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