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须得让马克思主义在话语体系上“说中国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继承并发展了老一辈领导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艺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以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短”“实”“新”的文风与求真务实作风的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深刻学理与通俗话语的深度融合,以及平易风格与群众路线的互为表里,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推向了新境界。深入探讨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言艺术,对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晓明 《理论视野》2013,(10):14-16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创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中,一方面是现实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是思想理论的创新。就两者的关系而言,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发展道路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实践基础。为了从客观方面阐说主题,需要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实践基础——“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权能力是话语主体获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直接有效的主观条件和内在根据。从话语权形成的社会实践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能力是一个体系,主要由话语创新能力、话语传播能力、话语抗辩能力与话语实践能力有机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实践效果是话语权能力检验的根本尺度,不仅体现于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真理性和现实解释力,而且彰显于对话语对象的强大说服力,表征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同和对各种"非马""反马"思潮的自觉免疫。  相似文献   

4.
自罗尔斯开启西方自由主义关于正义话题的讨论以来,以博格、贝茨为代表的世界主义者试图将奠基于西方文明背景下的正义原则广泛地应用于国际社会,推行以西方价值为中心的全球正义理论。在理论与现实的政治影响下,我们有义务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反思和批判当代全球正义理论中的西方话语霸权倾向。因为马克思关于社会正义的论述,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依据,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全球政治正义话语建构的重要理论来源。对于中国而言,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为指导,吸纳与改造传统政治思想中的良善价值,打破西方理论独断局面,成为建构全球正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性、隐晦性的话语表述方式客观上带来了其实践正义理论新景象的遮蔽,甚至引发了塔克尔、伍德等人误解,指责他没有正义理论,患上了"道义贫血症"。为了更加清晰地彰显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独特性和开拓性,也为了更好地用之观照中国现实,我们需要深入到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内部结构之中,跨越融合解构性正义与建构性正义、解释性正义与规范性正义、高阶位正义与低阶位正义之间可能存在的理论鸿沟,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捡取出正义论述,并在坚守其精神要义的基础上,发展能够观照中国实际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现象学先验的还原方法通过引哲学视野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的实践中重建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以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形成对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对象、事实、自身的理解,不断地根据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方法要求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做出意向性理解,生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并且发挥出其变革世界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学森 《求知》2008,(6):8-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境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德麟 《理论视野》2009,(12):43-45,4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号召“建设学习型政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在谈到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时,又指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话语逻辑,即党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国家的历史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逻辑,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实践和理论相匹配的话语逻辑,这“三重逻辑”统一于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当前,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亟须发展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理理论和治理话语体系,以更好地实现我国治理领域历史、理论和话语的统一,并不断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从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中得到的历史答案,更是在新时代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中得出的现实结论。要真正领悟“两个行”的深刻意蕴,必须结合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历史性成就和经验,从新时代视域中解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行”、为何能称作“行”和为何能实现“行”等基本问题和内在逻辑,深刻认识这一论断得以确证的理论缘由、现实依据和主体因素。从理论缘由来看,新时代我们党实现理论飞跃,以强大的理论力量确证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现实依据来看,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现代化事业取得伟大变革,以雄辩事实证明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称作“行”。从主体密码来看,新时代党的理论智慧和创新能力实现跃升,推动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需要在学理性上具备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一般性特征,而且应当在哲学的话语概念、论说主题和立场等方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融合传统与现实、贯通民族与世界。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对外交流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一体系的构建在文化认同、语言表征、理论基础和理论深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困难与障碍,需要我们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与思辨精神,提炼和升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精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并且加强国际对话与协作,积极推进中国的哲学思想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有惊人的契合之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逻辑必然;建设生态文明是在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现实使命.因此,要充分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先进理念,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特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特色;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凝练的执政模式与标志性政治话语,“民心政治”缘起于传统中国民本思想,却又与民本政治、民意政治相区别。通过解析中国国家治理场景中的“民心政治”,可以发现,民心是中国民众政治心理各要素的总括性概念,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话语表述。在政治现实中,党和政府通过实践“民心政治”赢得民心,从而持续生产政治合法性。“民心政治”的研究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测量与呈现当代中国民众的政治心理,更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政治中某些政府行为的内在意涵,进而为政治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5)
增强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二要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三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理论和话语的关系,四要不断改进文风,采用对话型语言增进人民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邱仁富 《党政论坛》2009,(17):14-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绽放光彩,光辉耀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十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的三十年。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日益增强。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话语的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内在要求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地域性理论,而是世界性理论,且具有鲜明的认识论、方法论特征,因而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也可以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化、民族化、当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载体是学术载体、政治载体和生活载体。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三化”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三化”是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三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厘清这些逻辑关联,对于我们正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匕奋斗了90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1,(12):47-47
张雷声在2011年第7期《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文章指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多视角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时代化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可以在对“时代化”的解读中,领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价值,我们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去剪裁现实,又不能把现实强加给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个引领中国过去发展并将继续引领中国未来辉煌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中国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孜孜以求并继往开来的理论问题。理论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专门研究已经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