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沈黎明 《农村青年》2014,(12):19-21
大连市金州新区有一户特殊人家,说它特殊是因为女主人袁清杰一家,四个孩子竟然三个姓,了解内情的人说:四个孩子中两个是袁清杰亲生,男两个分别是她妹妹的女儿和弟弟的儿子。20多年前,由于妹妹病逝,弟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她根据妹妹的遗愿和弟弟的难处,先后将外甥女和侄子接到家中,视同己出,与自己两个女儿一起抚育,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小区里,有一户特殊家庭,30多岁的女主人和丈夫带着4个花季之年的妹妹共同生活,平日里女主人对4个妹妹呵护有加。邻居们都说:“这个姐姐年龄不大,却像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着妹妹们,  相似文献   

3.
法律问答     
《农村青年》2007,(4):50-51
老人没留遗嘱遗产未必平分 问:我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帮着母亲把弟弟、妹妹拉扯大。去年母亲走了,老人生前未留有遗嘱,但却留下了12万元的存款。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兄妹几个开了个家庭会议。三个姐姐表示放弃遗产继承。由于我是老大,故此前母亲购房及为家中“添大件”时都出了钱,对母亲的照顾也最多,因此,我主张在分配遗产时适当多分。但我的小弟却认为,既然母亲未留有遗嘱。遗产就应平均分配才对。请问遗产应该怎么分?  相似文献   

4.
两姐妹到劳务市场求职,由于妹妹的身份证事前遗失,姐姐把工作让给妹妹。于是,妹妹顶着姐姐的名字上班了。  相似文献   

5.
清风 《农村青年》2010,(3):30-33
2009年9月1日,贵州大学一位特殊的大龄毕业生,成为令人羡慕的中学教师。他叫赖晓官,是贵州麻山的一条汉子,因为穷,上高中时他封存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捡破烂、做苦力,不娶媳妇,供弟弟上大学,让弟弟率先敲开梦想之门。弟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又全力支持他上大学……十余年来,两兄弟深情互助,终于冲出麻山,实现了人生突围!  相似文献   

6.
晓红 《农村青年》2011,(7):27-29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生活着一对双胞胎兄弟。不幸的是:两人从小就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弟弟庄汇泉更是因此而失去了行走能力。为了让弟弟能够和自己一样识字、上学、将来闯世界,同样身患重病的庄宏泉用8年的时间背着弟弟上学,从小学一直背到大学。两人上同一所小学、同一所中学、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班,原本比哥哥低一个年级的弟弟为了不拖哥哥的后退,用跳级的方式赶上了哥哥;  相似文献   

7.
潘荷花  黄乐平  黄励 《工友》2008,(7):36-37
姐姐生病,妹妹顶班,本想等姐姐病好后让一切恢复原态,可是偏偏妹妹上班途中遭遇车祸……我们关注的并不是本案中戏剧化的情节,而是案例中存在的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妹妹顶班,是否就与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姐姐与单位的劳动关系还存续吗?……——栏目主持:潘荷花  相似文献   

8.
李保 《农村青年》2009,(11):22-26
2009年8月12日,湖南省安化县李仁勋、易红胶夫妇收到了儿女所在大学寄来的学业成绩通知单。一双儿女没有辜负他们的厚望,通知单上布满了红灿灿的“优秀”字样,拿着通知单,易红胶内心百感交集,禁不住热泪盈眶……在农村,一个家庭同时走出两个大学生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像李仁勋、易红胶夫妇这样特殊的家庭,这其中深藏的故事无不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9.
俊歌 《农村青年》2011,(8):31-33
1988年,何玲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玉都村一个农村家庭。受祖辈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父亲何兴安和母亲解维春在何玲6岁那年又增添一个新生命,那就是妹妹何容。相继生下两个女儿后,何兴安夫妇只得认命了,  相似文献   

10.
邱刚 《农村青年》2007,(6):33-34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当年离家是同样的年龄。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那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想起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走过的路,很坚定地拒绝了。我说,一个男孩子,如果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1.
沈欢 《时代风采》2009,(17):19-19
我出生在水电十四局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了,我一直随父亲生活。父亲常年忙碌在一个个水电建设工地。一年之中,父亲总是来去匆匆,很少与家人相聚。继母内退在家,由于长期操持繁重的家务而积劳成疾,患上了冠心病和高血压。这时,我和姐姐都还在念书,每年的学费、生活费等成了家里一笔沉重的负担。生活的艰辛压弯了父亲的背,也愁白了继母的头发。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的一个黄昏,浙江省缙云县胪膛村的一户普通农家里,三个姐弟围绕着瘫痪在床的母亲,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姐姐们用热毛巾,一点点地擦拭着母亲的身体,为她敷上防止褥疮的消炎药膏。做好这一切后,力气大些的弟弟搬动母亲坐上轮椅,来到阳光明媚的室外。夕阳的余晖晒在他们身上。细细密密的金色色彩里。构成了人间最美的一幅亲情画卷。  相似文献   

13.
钟华 《农村青年》2006,(12):35-37
每天清晨,当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随着朝阳一起升起的时候,总有全国各地数不清的人们来这里度过这庄严的一刻。而鲜为人知的是,两年前,这些可爱的国旗卫士当中的一员,为了再次拯救高中辍学的弟弟而退役。从此,他一边在京艰辛打工,一边抽空来广场悄悄观看飘扬的国旗。可就在弟弟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的腿病却被查出了骨癌。这时他不得不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并开始痛苦的化疗。为了不影响弟弟的学习,他隐瞒着弟弟。一次次以在京打工的谎言鼓励弟弟。绝症卫士爱国爱旗爱家的情结,感动了部队的官兵。也感动了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初,徐万年出生在山东省沂南县杨家坡镇徐家沟村,家里有3个哥哥、3个姐姐,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姐姐、哥哥相继成家后变得更加贫穷,在他童年到少年时期的全部记忆当中,贫穷,一直是最深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路未央 《农村青年》2014,(10):20-23
他叫刘志,7年前,他以全县理科第四名的成绩被湖南大学录取。然而仅仅上了一年大学,因为家庭变故,他不得不含泪辍学,四处打工,扶助两个弟弟读书,直至大弟考上北京一所军校……2014年7月,在大弟的鼓励和资助下,弃学6年的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再次梦圆大学梦。  相似文献   

16.
老槐 《农村青年》2006,(1):24-26
这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心故事。 11年前。他的家境一贫如洗,父亲犯有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而他才刚刚12岁。他还有一个捡来的妹妹,重担压在一个12岁的男孩肩上。他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如今他已考上大学。是什么让他的脊梁如此坚强而执著?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08,(5):54-54
问:我家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我母亲与继父均为再婚。我母亲带着我,我继父带着哥哥、弟弟共同组成了一个五口之家。现在,我母亲和继父均已去世,前不久,哥哥也病逝。现在,我与弟弟因继承哥哥遗产的事产生矛盾。请问,我有资格继承哥哥的遗产吗?在这方面法律有何规定?  相似文献   

18.
2000年5月,西安市一举破获了一起14人特大团伙贩、吸毒案。其中,便有一位曾红极一时的,曾荣获“陕西省十佳模特“之一的王雪。一个年仅28岁,拥有过鲜花、掌声、名车的时装模特,为何会滑入这条罪恶之渊呢?身世坎坷,18岁的小母亲1972年的一个黄昏,王雪降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面对这个不该出世的第5个女婴,生父王国良丝毫没有喜得千金的喜悦,不久,他瞒着妻子将女儿送人了。  相似文献   

19.
强江海 《农村青年》2013,(10):22-25
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很多,99.9%因没有等到器官源而遗憾离世。自2005年有了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后,几年来,人体器官捐献仅200多例。在传统观念中,人死全尸,谁愿意死后被“开膛剖肚”?器官捐受之间,缺乏一个让人信任的“天使”。高敏要做这个“天使”…… “这袋血会输给哪个病人?” 让时间倒回1997年。9月的一天,深圳,一家菜市场。高敏一只手推着婴儿车,一只手拎着蔬菜。婴儿车里的孩子,是她妹妹的,男孩,一岁大。三个月前,高敏从老家山东商城到深圳,替妹妹看孩子,也就是到妹妹家做保姆。她自己也有孩子,男孩,两岁,交给母亲了。之所以到深圳,是因为离婚。  相似文献   

20.
白艳 《时代风采》2011,(13):5-6
1988年,开远市殡仪馆面向社会招聘临时工。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报名者寥寥无几。这时我初中刚刚毕业,因家庭困难,没钱供我上高中,我想为父母减轻负担,挣钱供弟弟上学,就偷偷到殡仪馆报名。馆里的人看着我不像想干这个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