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9月,“钢汉子”邓小平会见“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向全世界宣告:“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在这里,邓小平展示了一个新中国香港回归之旅的时间上、下限:1949—1997.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收回主权、保持繁荣,制度不变、港人治港”,从“暂时不动香港”到“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  相似文献   

2.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走完了他93年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噩耗传来,山河呜咽,举国同悲。这一天,距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剩132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曾多次表示:希望在1997年,当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一定要到自己的土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 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统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1997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后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以一种失败者的无可奈何和依依不舍,追忆了中英谈判的全过程,表达了对邓小平等中国决策人的钦佩。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后,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散切尔夫人提出:同意谈判,但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香港的归属问题。邓小平说:是三个议程。  相似文献   

4.
1898年6月9日英国乘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又强迫清朝政府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1997年到期)。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邓小平说:中国政府不能不在1997年收回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我们的基本方针就是收回主权并保持繁荣。这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在保持繁荣方面,中国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解决香港主权回归问题,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成果,邓小平为此起了伟大的历史性作用.这一作用充分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一、香港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解决香港问题,首先是主权问题.但是,作为老牌殖民主义帝国,现在要撤出最后一块殖民地,英国当政者是不愿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历经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祖国10年来,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更加具有实力。如今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胜地,这正是“一国两制”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让历史的瞬间再次回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阐释“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其中有一段话颇耐人寻味:“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找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卜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1。这里,]F实上公开了中国在以“一国两制”历史性地解决香港问题以前一直奉行的一个“秘而不宣”的特殊政策:“暂时不动香港”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这一战…  相似文献   

8.
1997年香港的回归,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然而,自从香港作为一个“问题”被置于中英谈判席上,到中英联合声明的签定,直至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诞生,香港主权、治权的易手,实在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程。在这漫长曲折历程的每一个至要环节和重大步骤中,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邓小平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香港回归过程中,邓小平过人的政治智慧及才干如何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展现,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的述评。 (一) 香港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是近代以来英国殖民主义者用武力强加给中华民族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挥之不去的一团阴影。尽管辛亥革命后的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英国占领香港及其所依据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国民党政府甚至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收回香港的外交活动,但由于“穷国、弱国无外交”这一无法更改的“游戏规则”,民族的耻辱难以洗雪。  相似文献   

9.
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在遭受英国150多年的殖民统治之后,终于将在1997年7月1日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回顾中国人民收回香港主权的这场斗争,我们不禁对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正是由于他的运筹帷幄和精心设计,使香港回归获得圆满解决.在香港回归即将来临之际,对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探索和贡献作一回顾,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1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随着1840年的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英国侵略者通过战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上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和平回归了中国,成为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首个特别行政区,这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住的历史抉择。 一、新中国不用武力收回香港主权是时局的特殊需要 自从1842年之后,英国在香港实行了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并且把资本主义引入香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一直坚持拥有香港主权,不承认香港是“殖民地”,但鉴于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以及香港的实际情况,新中国决定把香港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留待时机成熟时通过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对香港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祖国.这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 一、香港回归祖国,表明我们不仅能够收回香港主权,而且依靠“港人治港”和国家的支持,能够进一步治理好、建设好香港。 在英国占领香港的150多年里,曾经有过两三次机会(二战期间、二战之后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可以解决香港回归问题。但只有到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国力有很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而且找到了“一国两制”这把“钥匙”,解决的时机才真正成熟。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不能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强占去了。中国政府历来认为,香港问题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是英国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结果,等到时机成熟时,将通过适当方式加以解决。这个时机终于到来,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将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我们扬眉吐气,一雪百年国耻,欢欣鼓舞迎接香港回归的时候,怎能忘记邓小平同志为收回香港所作的巨大贡献呢?正如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同志所说的:“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香港的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经过中国人民一个多世纪的努力,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终于收回了香港。20年来,香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政策的伟大正确。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主权将要完成历史性的回归,百年的屈辱将在这时化作中国人民的骄傲。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的数十年中,英国相继攫取了香港、九龙和新界地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抗议英国的殖民统治、为收复香港的主权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同时也一直在为主权回归而探寻一条稳妥的方式和道路。在这奋斗和探索中,有一位世纪老人与香港回归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目前健在的年龄最大、共产党党龄最长的104岁革命老人谭天度。 一、抗战胜利,围绕香港问题,三国四方展开激烈的政治斗争 香港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同时也是国际关系和政治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筹码。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国、共、英、美三国四方立即为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和将来台湾回归祖国后,在较长时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这种“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党中央、邓小平同志精心提出的富有政治远见、具有深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创造。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6.
尽管国共两党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原则相同,即均不承认英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坚持要收回被英国用武力占领的国土,实现国家的统一。但第一,两党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策略的基点不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尝试收复香港的妥协退让方针是建立在对英美的幻想的基础上。一是幻想英国政府会自动放弃不平等条约,二是幻想博得美国的支持达到收复香港主权的目的。反之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建立在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第二,两党收复香港政治经济基础不同。一是国内政治经济因素不同。南京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临近,涉港新闻报道和宣传范围不断扩大,在某些新闻报道和出版物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甚至是有明显错误的用语,值得引起重视。最近,中央外宣办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提出要正确使用涉港宣传用语的意见,规范涉港宣传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提法、用语。1、不能称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可说“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不能把香港回归,说成是“宗主国的更换”,更不能说“中国是香港新的立主国”。2、不能称中国对香港“收回主权”、“主权回归”及“主权交接”,应称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18.
不堪回首一个世纪前,英国列强强行夺走了我国香港,中华民族在流淌的血液中呻吟、哀鸣;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理直气壮地欲收回香港主权。两个时代,两种境况,地动天惊般的巨变,证明中华民族再不是"东亚病夫",而是挺起了脊梁,中国巨龙已腾飞于世界的东方,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止她收回领土、实现祖国统一的脚步。今年1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正式成立,标志着香港主权移交进入新阶段,香港回归开始最后的倒计时。此时距1997年7月1日是522天。筹委会第二次会议也于日前结束,对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立法等有关问题的商讨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此时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香港历史及近几年中、英对港政策、态度。一、香港历史回顾香港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海岸,珠江口之东,包  相似文献   

19.
一、“一国两制”方针对澳门的适用性“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对“一国两制”的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8页)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阐明了“一国两制”的三个基本点:第一,“一国两制”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第二,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在大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第一次同英国人谈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随着1972年中英两国外交关系的全面恢复,两国之间的高层领导人开始互访。1974年5月24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希思应邀来到中国进行访问。25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希思,并同希思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在广泛的话题中,双方涉及到香港的回归问题。在谈到香“港的未来时,毛泽东与希思两人均同意:香港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稳的交接。①当时刚复出的邓小平也在场。当天晚上,邓小平为希思举行了欢迎宴会。在欢迎宴会上邓小平同希思再次谈到了香港问题。他说:中英两国之间还存在着的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