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素:普及化、通俗化、民族化、科学化、时代化,既是大众化题中应有之义,也规定着大众化的基本取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属性、历史使命和开放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迫切需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转变观念,抓住重点,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现实的文化背景去找答案。目前,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环境主体,充分发挥这三种文化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推进,持续深化的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善于把握大众化对象的梯度性,注重大众化内容的适应性,贯彻大众化目标的阶段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对象接纳吸收运用知识的规律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在这些群体中铺开“大众化”的工作,从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理探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读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当代中国“大众”的实际需要,它反映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以传统的“主义”为中心转变为以民众现实的“问题”为中心;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深化研究“当代中国”“大众”的实际需要、根本利益和现实问题,以解决“大众”关心的重大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赵岩 《世纪桥》2010,(1):38-3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笔者认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明确和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二,为什么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在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必然要面对受众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主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与受众等三对主要矛盾,这就需要坚持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与受众的建设,改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分为源动力、内动力、能动力、推动力和传递力,通过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指标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动力指标的考量,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大意义。当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较为复杂,表现在思想信仰危机、理论解读误区、多元文化消解、不良学风干扰、网络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透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是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大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进程.其次,要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征.最重要的是要系统扎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必然要面对大众化主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三对主要矛盾,这就需要坚持“一个前提、两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社会阶层分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各阶层经济差距与马克思主义目标导向的反差,不同阶层政治参与差异与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的背离,阶层之间的矛盾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碰撞等方面。在阶层分化情况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三是运用阶层分析法,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各阶层的通俗化,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四是抓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契机,将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重塑与建构,是克服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的缺位与贫困,拓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公共话语空间,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当前也面临严峻考验,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进一步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延安整风运动是党的历史上一次深入、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域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这场运动端正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树立起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其是全党掀起的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使这场运动不仅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而且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也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普及化。  相似文献   

15.
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课题组调查了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接受和认同情况,据此分析边疆民族地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方式和程度,并对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正处在拓展与反思相结合的阶段,反思的深度直接决定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对重庆市机关人员的调查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要重视下述四个问题:人民群众陷入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说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误解;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因素不在理论界,而在于党内的腐败现象;与网络、广播、电视、动漫等显性载体相比,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这一隐性载体更为重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手段中除了要重视“术”的运用外。更要重视对“加强人文关怀”这一“道”的遵循。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评估体系,是有针对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现实需要,也是保证和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互动发展、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丰富的历史经验、政治组织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雄厚的群众基础等。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这些条件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等重大历史事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正确方向、丰富了新内容、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