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杨洋 《当代党员》2010,(8):18-19
“一年种了十年的树”,是重庆这座“山城”发展理念上的嬗变,是这座“水泥之城”演绎为“森林之城”决心的彰显。建设“森林城市”,意义有三——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山水之城。山势险峻,两江环绕,几番风光,也几多阻隔。曾几何时,特殊的地形地貌,让人们艰于出行,也让这座城市难以拓展,因此不得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如今的重庆,座座虹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桥,已经和这座城市的发展血脉相连,息息相关。据重庆桥梁协会统计,重庆地区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总数在1万座以上,先后建成了一批特大跨径桥梁。其中,长江、嘉陵江、乌江上已建成的道路桥73座,轨道交通桥4座,铁路桥15座。种类上,重庆有拱桥、斜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0,(4):15-15
广东的崛起,除了广州还有深圳;山东的崛起,除了济南还有青岛;浙江的崛起,除了杭州还有宁波……一个省域的发展,不能只指望省会城市,还需要强劲有力的副中心来带动——重庆要迅猛崛起,除了主城的辐射、发力,也需要培养一座副中心城市——第二大城市。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10,(2):20-21
重庆山城起伏、沟壑纵横,做起来不易,但它比一个大平面的城市要生动,这就好像一个人,高鼻梁总比扁平脸要好看。重庆有山、有水、有层次、有进深,做好了十分耐看。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1,(1):F0002-F0002
12月的山城,阳光明媚,暖意融融。2010年12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重庆,在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的陪同下;深入企业、学校、医院、社区,访民情、听民声,与广大干部群众共话重庆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0,(6):F0002-F0002
将主题定为“山地森林城市”的世博会重庆馆,力求通过演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理念,反映重庆在城市变迁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为国际社会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06,(8):68-68
直辖9年 重庆人荷包鼓了住房大了;2013年重庆将建成快速轨道交通基本骨架;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绘就五年库区发展蓝图;重庆将打造中国西部硅谷;重庆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装备制造业基地;村组干部也能吃“皇粮”;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 重庆排名第六;克服“文山会海”重庆将出台会议管理制度;我市全力打造中国旅游强市;主城低保户明年保障廉租住房。  相似文献   

8.
残墨 《当代党员》2008,(8):46-46
思想的禁锢,比地理的劣势更阻碍发展。如果没记错.很多人都说过.重庆并不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天然场所。世世代代在两江之畔、山崖之边繁衍生息的重庆人,习惯了爬坡上坎。依山而建,傍江而居,也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张非同一般的名片:就像余秋雨说的,是一座“站立”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大城崛起,交通先行。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建设畅通重庆的决定》提出要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最畅通的城市之一,确立了具体的目标任务:一是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到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市内4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通达;2015年实现铁路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8小时通达。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西部内陆出海主通道。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巴蜀大地上,成渝两城都在飞速发展,也竟合不断。这正是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关系的微妙之处,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壮大。未来,成渝要共同撑起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离了谁也不行,所以,“双城记“好戏在后头,精彩也在后头!  相似文献   

11.
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正处于新的发展变革时期.要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实现富民兴渝、全面小康.把重庆真正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型城市,理所当然要更加注重凝聚人心.激发热情,迎接挑战。创造伟绩。然而,我们重庆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在其他阶层,对人文精神的研究、理解、营造、宣传是不够的,在相当的程度上.甚至存在着人文精神的缺失。重庆的城市精神氛围、重庆的市民整体形象、重庆人的归属感、自豪感。还远远不能适应这座古老而年轻城市的发展需要。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文精神。伟大的时代又往往催生伟大的人文精神.可以说,今天的重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支撑和鼓舞:而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城市建设的加速。人居环境的改善.市民素质的提高,又必将促进文化精神的大规模建设。  相似文献   

12.
尹文 《红岩春秋》2008,(6):30-34
从上世纪80年代初,重庆这个久居中国内陆的山城,以更加开放的襟怀向世界展开了双臂。如今,众多知名外资企业逐鹿重庆。经30年摔打,重庆走出了一条以外资带动经济发展,又以发展促进外资引进的内陆城市开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市委书记薄熙来在“畅通重庆”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出重庆应该采用“章鱼式”城市规划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什么是“章鱼式”城市规划,重庆应该如何规划建设“章鱼式”城市?为此,本刊特别约请长期关注、研究重庆城市规划问题的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撰写了这篇文章。连玉明提出的规划建设“章鱼式”重庆要借鉴“运输带式”城市发展模式、引入“反规划”方法等观点颇有新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20年,邓小平从重庆朝天门出发,走出国门,去寻找自己人生的道路。1949年,邓小平与刘伯承、贺龙一道率领人民解放军进驻山城,并主政西南,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个新的征程。在重庆的这段日子,邓小平与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一道,为百废待兴的重庆谋划发展、运筹帷幄,并开创了重庆城市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大礼堂”、“文化宫”等令世人惊叹的建筑先后拔地而起,为古老的山城留下了一笔永久传承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08,(8):70-73
打造国际森林花园城 优美宜居环境 规划大气魄 荣昌县委、县政府为美宜居环境,城市设计按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紧紧围绕荣昌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富民兴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着力加大县城建设力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要求,本着“北拓、东扩、西进、南延”的城市发展思路,到2010年,荣昌主城面积可达到36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到2020年,主城面积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把荣昌建设成为繁荣、生态、现代的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纵观1950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发展历程,“多中心、组团式”是一直延续并倡导的城市结构形态。这一城市结构形态,顺应重庆城市发展自然条件,在组团内具有均衡居住、就业、生活、游憩等功能,既保持特大城市的集聚效益,又兼顾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世界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严婷 《当代党员》2007,(10):24-25
重庆正面临一场决定自己未来在全国经济与金融格局中地位的金融大变革。为适应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需要。2007年4月。重庆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15年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而外资金融机构的多少。表明一个地区金融改革深化和开放的程度。随着重庆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竞相进入重庆。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梦想。历史。现实。梦想,在金融重庆交织。更多资本在这座城市聚集和扩散。重庆正在搭建金融构架,努力实现自己的西南金融中心梦想。  相似文献   

18.
一座城市的金融生态因一个公司而改变。2003年,重庆上千家国企深陷数百亿元银行债务无法自拔,重庆银行(原重庆商业银行)被银监会黄牌警告面临出局,西南证券因巨额亏损濒临崩盘……重庆要发展,再造金融生态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06,(11):70-70
重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仅剩55万;重庆荣获城市管理进步奖;重庆享受社会优待老人范围扩大;三峡担保公司挂牌营业;洪崖洞要做世界最大都市悬崖城;三峡经贸洽谈会首日签约203亿。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老牌中心城市的差距有多大?重庆如何跨开大步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在2009年召开的:‘西部开发与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专家们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