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友》2006,(7):42-42
我是一名退休文化干部,因差2年工龄,退休金只有原档案工资的75%。我自1977年至2001年为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节约资金,亲自操作凿岩机,汽油发电机,搭架攀岩,凿石爆破,有4年特殊工作。请问,这种情况是否算特殊工龄?我能否享受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对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探讨,可以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本文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创刊三十周年,我爱了它十七年。为什么还有十三年没有爱上,是因为我没有接触它。没有接触,就没有相识。没有相识,就没有相知。如果每年的报刊订阅目录,能见到《农村青年》这样一句广告词:如果你是农村青年,或者你曾经有过农村青年的经历,你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精神的抚慰,获得精神的重生……我敢断定,它的订阅量一定大增。  相似文献   

5.
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农村的邓军建,上了一年中学后便辍学了,到外面打工后再次回家念书,拿到自考本科文凭,然后南下打工,当教练、搞推销,积攒上百万元现金后,再次回到家乡。正是由于他的敢想敢干、努力打拼和永不言败的性格,成就了他的美丽人生。2010年1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由农业部主办的“2009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新闻人物”暨“2009年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的颁奖仪式上。邓军建荣获“2009年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这是邓军建在获“2009年益阳市第二届年度杰出人物”殊荣后的又一重大奖项,也是2009年湖南省唯一荻此殊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说起我和《农村青年》十几年难以割舍的情缘,这得由上世纪90年代说起。确切说应该是1997年吧,那时我刚刚走出校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村干部的爸爸把村里订阅的报纸杂志带回家看,在厚厚的一摞报刊当中,我邂逅了《农村青年》。心中寻思:竟然还有这样针对农村青年创办的杂志?我饶有兴趣地翻看着,一下子就被其中的内容和贴近自己生活的文章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2010,(2):44-45
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于2010年1月15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安排和进一步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2010年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总的原则和思路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青年思想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曹祖兴 《农村青年》2007,(10):39-39
编辑您好: 我是于1997年结识《农村青年》的,那时我刚刚走出校园,暂时还没有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村干部的父亲从村委会给我带回一本1997年第9期《农村青年》。随手翻了翻,我就被其中精彩的内容和贴近农民生活的文章吸引住了。记得那天中午,我都没顾上吃饭,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就读完了。  相似文献   

9.
我是《农村青年》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责刊创刊起,我就与责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4年7月杂志创刊至今已有30年了,它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三十岁青壮年。它从诞生起就把“为农村青年服务,满足农村青年的求富,求知,求乐的要求”作为办好刊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刘晓 《农村青年》2014,(7):69-70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我到《农村青年》杂志社工作已经20年了。20年对人的一生来说不算短,当初那个懵懂无知的年轻人现在也成了拖家带口的中年人。我把20年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农村青年》杂志社,现在想来也是无怨无悔。回想走过的这20年,很多事情还历历在目,像刚发生过一样.20年来,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我都在心里珍藏着,铭记着。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07,(12):63-63
近日,共青团成都市新都区委和成都港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向新都区农村基层团组织赠送2008年全年《农村青年》杂志赠送仪式暨新都区“港基·翰香府”杯首届社区青年文化节在新都区黄桷树广场举行。本次社区青年文化节,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通过竞技项目为主题的活动达到了趣味健身,促进了和谐新都建设。其中团区委和翰香府的杂志赠阅活动,将为当地团组织与社区青年的深层文化交流,为新都区的建设和全民素质提高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新民 《工友》2006,(2):44-45
我生于1951年,1968年下农村,1970年招工进湖北光化水泥厂,当过电工、电器仪表技术员。2002年春,厂里宣布倒闭后,我心里又是难受又是恐慌,难受的是我在这个厂从开始兴建时就干起,已经干了三十多年,心中自有难以割合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11,(10):42-4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农业部制定《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规定,“十二五”期间,着力从七个主要方面人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10,(8):47-47
问:我妻子1997年随我职称享受“农转非”待遇,但妻子没有得到工作安排。我农村有住房,“农转非”后房子空着。2006年家乡土地征用拆迁,为配合拆迁办理事宜,我把妻子的户口迁回原籍。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其合法权益却屡遭侵犯。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工会组织,在处理农民工问题、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理应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友》2007,(2)
我从外省农村来,到城市打工3年了,在省会干过,也去县城跑过,哪儿有活就往哪儿去,今儿个在这儿,明儿个在那儿,没有个准儿,在哪儿也干不长,就像个流浪的鸟儿一样,后天还不知道落到哪儿呢。这三年里,我可没少吃苦受累,先后换了近百个工作,都是一阵子。3年了,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我现在既不能回去,又不能在城里扎根,成了掉进城市和农村夹缝里的人,心里整天空落落的,不知道以后咋办。  相似文献   

17.
胡晨 《农村青年》2007,(7):43-43
与《农村青年》初相识时,我刚刚从校园步入社会。时光飞逝,转眼,我已经在农村这块广博的土地上走过了8个春秋。回头看看与《农村青年》相伴走过的路,我觉得,与《农村青年》的相识真的是一生中最美好的邂逅,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幸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和文明的进步,然而,就目前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落后、积极健康的文化不能惠及农村百姓,个别地区甚至成为传播落后文化的温床。  相似文献   

19.
罗太平 《工友》2008,(9):42-43
我1966年出生于咸宁官塘驿镇的一个小山村,现任官塘驿镇双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我生在农村,12岁时父亲就因病去逝,母亲带着我们兄弟7人艰难度日。由于过度劳累,母亲不到60岁便积痨而逝。从小我就忍受了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6日,共青团中央在武汉召开全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暨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研究部署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团结带领亿万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