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的清明节,已是80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专程从上海来到南京,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祭奠父亲吕惠生烈士。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3):123-123
邓中夏退“委任状” 邓中夏(1894—1933),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后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代书记。1930年任红二军团政委。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9421日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邓中夏的父亲是清朝举人,辛亥革命后,当过省参议员、县长。他几经周折,在北洋军政府农商部给邓中夏找到一个待遇优厚的美差。  相似文献   

3.
《世纪风采》2007,(9):F0004-F0004
雨花台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雨花台畔。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科学管理、不断提升的办学品位,造就了一所令人瞩目的江苏省四星级(国家级)示范高中,成就了南京“城南第一校”的旗舰品牌。  相似文献   

4.
邓中夏退“委任状” 邓中夏(1894—1933),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后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广东省委代书记。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任红二军团政委。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邓中夏的父亲是清朝举人,辛亥革命后,当过省参议员、县长。他几经周折,在北洋军政府农商部给邓中夏找到一个待遇优厚的美差。“委任状”送来时,他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5.
1934年2月1日凌晨,一个身穿月白色中抽短衫和藏青色长裙的青年女子被押到南京雨花台。面对刽子手的枪口,只见她昂首挺胸,面无惧色,在寒风中高呼着:“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地牺牲了。鲜血洒在雨花台,雨花台的风在为她呜咽。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妻子徐全直。1923年秋,陈潭秋和徐全直受党的委托,到安源煤矿工作Q1924年夏,他俩结为夫妻。此后,夫妻二人为革命东奔西忙。1933年春,徐全直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在监狱中,她和难友们一起进行了绝食斗争,从未停止过活…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江苏南京市南郊的雨花台,原是一座布满卵石的山岗,又名聚宝山。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曾是反动派屠杀革命志士的刑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在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大型石雕烈士群像,塑造了九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坚贞不屈  相似文献   

7.
1948年9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刑场上,几声枪响过后,国民党临狱的行刑记录薄上写下了五个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施国斌 《党史纵览》2006,(11):44-45
作为家乡人,笔者每次到南京雨花台,总忘不了去悼念安徽旌德籍革命烈士谭梓生的英灵. 谭梓生,原名德贵,学名谭栋,化名吴继先、王克萍等,安徽省旌德县西乡下洋村人(现属旌德白地镇辖区),1898年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书香世家.父亲谭韵南是晚清秀才,思想开明,仗义疏财.谭梓生的童年先后就读于私塾、下洋日新小学和县城凫山书院.除了读书之外,他在家中还学会了干各种农活.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市的雨花台,古称玛瑙岗和聚宝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冈。然而,从1927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的刑场,约有10万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在这里被杀害,其中有姓名可考的革命烈士仅有1519位。1933年7月5日,年仅28岁的女共产党员——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黄励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令人怆然泪下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0.
闻慧斌 《党史文苑》2012,(13):48-51
雨花台知名烈士邓振询,是一个泥水匠出身的工人领袖,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劳动人民委员(部长)。他毕生为人民追求幸福,自己的婚姻却充满曲折坎坷,令世人感慨万分。结发妻子不幸被敌机炸死,留下唯一的骨肉也差点夭折1904年8月,邓振询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塘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10岁时,母亲为了生计带着他改嫁给一个姓张的农民。邓振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雨花台陵园也像其它地方的烈士陵园一样,经济上面临窘迫的境地。为了“创收”,我们曾办过“名犬展”,开办过“西游记宫”,但不仅没给雨花台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引起种种非议和麻烦。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汇》2008,(11):F0003-F0003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历史上,雨花台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然而,在1927年至1949年,这里却成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刑场,成千累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13.
《世纪风采》2020,(1):F0004-F0004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在这里牺牲的烈士数以万计,绝大部分为无名烈士。为纪念先烈、鼓舞后人,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开始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雨花台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江苏省首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江苏省首批党史教育基地。雨花台的主体建筑呈中轴线分布,从北到南,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烈士纪念馆、忠魂亭依次展开,同时在陵园内还有东、西烈士殉难处、知名烈士墓等纪念设施。  相似文献   

14.
闻慧斌 《世纪风采》2012,(11):14-17,44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开拓者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在中共二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三大和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同年9月21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春 《党史文苑》2009,(11):39-40
在南京雨花台纪念馆二馆.有一幅18寸的大照片,那是1924年我的舅公姚佐唐和罗章龙、王荷波的合影照。我凝望着这张仅存的相片和他当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及裹着红绸的铁锤,不禁心绪难平。  相似文献   

16.
金建陵 《党史纵览》2003,(11):36-38
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青山翠柏,树木葱茏.瞻仰过由邓小平题写碑名的巍峨壮观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徜徉在弥漫着肃穆庄严气氛中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那布满两层展览大厅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件珍贵的展品、文物,都激起我们内心对革命烈士们的崇敬之情.在1934年12月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此的中共南京特支书记顾衡(1909-1934)烈士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把顾衡烈士在安徽太和县组织农民武装时使用过的手枪.这把手枪,也见证了共产党人于70多年前在太和进行革命斗争的岁月.  相似文献   

17.
闻慧斌  孔维夷 《湘潮》2012,(7):30-32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不解之缘。在他革命的初期就在南京一带活动,最后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梅庵、玄武湖、清凉山、燕子矶、瞻园路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等地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鲁南 《党史纵横》2011,(6):42-43
走进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第八展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几幅威严英俊的烈士遗像。他们就是淮海战役中因策反国民党军孙良诚和刘汝明未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周镐、王清瀚、谢庆云将军。  相似文献   

19.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最集中的殉难地。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侯绍裘等一大批杰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儿女在这里为所追求的理想英勇献身。他们用信念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永垂史册的正气之歌。  相似文献   

20.
1937年2月25日,元宵节。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上午10时许,城南中华门外的雨花台刑场,4名五花大绑的“特殊”死囚被依法处决。说这些死囚身份“特殊”,是因为他们是当时震惊海内外的“民国第一越狱案”的几位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