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有个井岗山河北有个西柏坡革命从那里出发革命在这里走过走出一个新中国今天到这里参观看到这里的办公桌我想起延安我想起中南海我想起怀仁堂那些办公桌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宽大一样的整洁都写着一样的计划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西柏坡中共中央办公桌  相似文献   

2.
北平的建筑群,是以帝王宫殿紫禁城为中心的,它象征着封建皇权的无上权威。从清代起,位于紫禁城西面的中南海便成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民国期间,中南海也曾被不少达官贵人选为自己的官府。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南海”三个字也是政治权力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正中南海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文革"前,中南海划分三个区,甲区、乙区、丙区,三个区的通行有严格的规定:甲区的通行证可以进入乙区和丙区,乙区的通行证可以到丙区,丙区的通行证只能在丙区使用,乙区和丙区的通行证都不能进入甲区,如办公事,要通过电话联系,经有关领导批准才能进入。甲区为毛泽东、朱德、陈云、汪东兴、杨尚昆、胡乔木、田家英等领导以及中央  相似文献   

4.
“来,认认我们的老祖宗。” 中南海里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父母的忙碌。每年总有些时日和父母的分离,更属司空见惯。 从到毛泽东身边至1962年的10余年间,毛泽东对田家英十分信任与重视,亲点他起草重要文件,出巡带着他,调查指派他、大事托付他。因此田家英没有多少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有一次,毛泽东出于关心,对田家英说:“出差时带上你的爱人一起走吧。”田家英回答道:“我可带不动她。”毛泽东不明其意,问了身边  相似文献   

5.
正中南海邮局,是一所特殊而带神秘色彩的邮局,它坐落于北京的府右街,与中国政治最核心地带中南海仅隔路相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既不挂牌,也不对外开展业务,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外营业。从简单的送信送报到储蓄汇款,从只为中央领导服务到面向社会开放,如今的中南海邮局看上去已经和其他普通邮局没有太多差别了,但是众多寄往中南海的信件仍会汇集到这里,统称为"人民来信"。作为沟通普通百姓与中央领导的一个驿站,中南海邮局仍然在书写着传奇……  相似文献   

6.
中南海,掩映在红墙和湖光翠绿之中。这个位于北京中心区域的神秘处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国家发展的宏图在这里绘就,民族复兴的鼓点在这里擂响,一个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在这里一锤定音。本刊特稿专栏新设"聚焦中南海"系列,将以翔实的材料和生动的笔触,再现高层决策的情景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引领读者去追寻前辈的闪光足迹,品味前辈的多彩人生。  相似文献   

7.
中南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的地方。许多人猜想,那里一定象宫殿一样富丽堂皇,应有尽有:一流的现代化设备,豪华气派……然而,进入中南海的第一印象,是整洁而俭朴办公室里既无地毯,更无空调设备。写字台、沙发、文件柜也都是陈旧的,蓝布窗帘洗得发白了还在使用着,只有电脑终端和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才透出几许现代化的气息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是举行国务全体会议的地方。那里至今铺着的是已用了许多年的普遍化纤地毯,上面的绒毛已经磨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礼堂观看电影,  相似文献   

8.
1962年党的七千人大会以后,毛泽东的秘书、享有盛名的中共“秀才”田家英受毛泽东的派遣,到湖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回来后向毛泽东力荐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可没料到,田家英的这一举动使他和毛泽东之间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政治裂痕,后来还被毛泽东指责为“连半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文化大革命”中,田家英受到江青、陈伯达的迫害“畏罪自杀”,其冤案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昭雪。  相似文献   

9.
领导层集体学习是一项很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以来,144名学者走进中南海作了75次讲课,形成了一个公共政策的基础结构,也成为观察中国重大热点问题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0.
“怎么田家英又来了?”原来,此田家英非彼田家英。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陈野苹对延安中央党校生活的回忆,告诉你一些生动有趣的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