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07年: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2007年入夏以后,江苏省无锡市区内的太湖出现50年来最低水位,加上当地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导致太湖湖水富营养化加重,部分水域较往年提前爆发大规模蓝藻。  相似文献   

2.
沈瑞卿 《群众》2007,(10):25-26
太湖蓝藻事件的暴发,引起了国际国内普遍震惊,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武进处于太湖的西岸,太湖也有武进的一份,我们既有感同身受的震撼,也  相似文献   

3.
朱利 《中国减灾》2009,(10):43-45
记得岁末年初时,网上有人列出了近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名单,转载者颇多.中国近年来水污染恶性事件频发,沱江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湘江镉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秦皇岛洋河水库水华、云南富宁县危险化学品翻车污染事故、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故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不断发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有毒化学品污染重大事件和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无锡市饮用水源被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4.
鞠靖 《现代领导》2008,(2):15-15
去年6月太湖蓝藻爆发期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在谈到对付蓝藻时半开玩笑地说,昆明曾从无锡引进太湖银鱼去滇池放养,结果这些鱼把滇池里能吃蓝藻的一种微生物吃掉了.所以滇池的蓝藻问题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5.
蓝藻事件呼唤环境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的太湖局部蓝藻暴发事件值得我们举一反三,深刻反思,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征途上,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倡导环境伦理,正确处理率先发展与环保优先的关系,以环境伦理原则指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7,(4):84-85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里有“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佳句。然而,今年5月29日,无锡市民拧开自来水龙头发现,流出来的水又黄又臭,太湖蓝藻通过自来水管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无锡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蓝藻一时成为当地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无锡蓝藻事件不仅直接凸显了太湖水资源的危机,同时也摧毁了江南文化赖以存在与重建的现实基础,使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代陷入严重的"无根状态".无锡蓝藻事件不只是水环境单方面的生态灾难,是江南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陷入现代性困境的象征;由于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因而也再现了中国审美现代性出现的深层危机.无锡蓝藻事件使人们痛感古典江南的失落与古典美学话语的虚幻,但也给江南美学如何完成自身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在巨大的现实挑战与困境中,如何走出一条江南文化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使现实世界的生态灾难与心理创伤升华成为推动当代江南文化进步的力量,是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下最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甘肃徽县儿童血铅超标,湖南岳阳砷污染,四川泸州柴油泄漏瞒报,太湖蓝藻事件之后,紧接长春饮用水水库也暴发蓝藻,数万居民无水可用……用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的话来说是:“在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的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现在却在我国集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9,(18)
<正>"河长制"是无锡市政府应对"太湖蓝藻"危机的一项制度创新,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流的"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无锡"河长制"的实施是太湖水环境治理取得巨大成效的制度保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在媒体的广泛宣传下,"河长制"这一制度创新得以"品牌化",一些省市纷纷效仿,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转移。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深改组第2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  相似文献   

10.
公众:在科学决策中地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难以察觉的,但是却是重大的变革。这个变革将导致整个社会观念和社会文化的改变。而这个改变不是从政治开始,而是从科学和公众之间关系的改变开始。在近些年所发生的比如SARS、禽流感、圆明园防渗膜事件、“汉芯”作假事件、太湖巢湖蓝藻事件、西部水利大开发争论、怒江大开发的争论、厦门PX事件、松花江污染事件、庞加莱猜想、中西医争论、伪科学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6月初的太湖蓝藻爆发,导致无锡居民用水危机,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排污脏了太湖。而被污水染脏的又何止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的水质也一再被污染。我们曾经歌咏的太湖美、八百里洞庭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春天以来,我国新闻媒体掀起了此前少有的舆论监督浪潮:"重庆钉子户"、"厦门PX项目"、"无锡太湖蓝藻"、"山西黑奴工"、"陕西华南虎"……无一不激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这一现象令人刮目相看。新闻界一向感叹舆论监督难,为什么如今能突破某些条条框框,大刀阔斧地开展舆论监督?原因众多,而党和国家有关舆论监督的新理念、新政策及相应法规在十七大前后的出台,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15)
正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引发市区供水危机,太湖治理攻坚战由此拉开大幕。十年过去了,太湖治理成效如何仍然十分引人关注。2016年6月以来,省委书记李强七次谈论太湖。今年6月他在无锡调研时指出,太湖治理在中国湖泊治理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而且太湖主要在江苏、名气很大,在前十年  相似文献   

14.
芝风 《中国减灾》2008,(5):54-55
去年蓝藻大暴发引起无锡自来水危机,太湖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人们的记忆还未退去,“绿魔”又再次悄无声息地袭来。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7,(16):16-16
2007年5月29日上午。在高温条件下,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暴发蓝藻,供给全市“市民”的饮水源迅速被污染,无锡几十万市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太湖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虽然和近年来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以及太潮水位的降低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大于太湖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6.
<正>任何环保危机,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更妥帖。针对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无锡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的问题,长江保护问题专家、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昨天表示,十年来太湖治理成效甚微,无锡水患暴露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污监管的软弱和无力,从更深的原因分析是当前水资源保  相似文献   

17.
公民环境权与接近正义——以环境公益诉讼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根 《求索》2007,(9):69-71
在一味发展经济的短视下,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最近太湖的“蓝藻事件”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我国掀起了几次环保风暴,但是污染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甚至愈演愈烈,能否在现有的制度之外寻找其他制度,能够对环境保护有所裨益,如何发挥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本文从公民接近司法的角度,阐述了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及在我国如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我敢说,发表在某刊上的这则"道歉广告"将作为"历史事件"被载入史册——这一声迟到的"郑重道歉",是个体"良心觉醒"的先声,也打开了"反思伤疤"的重要通道。在以往的"反思"中,个体往往是缺席的,一句"历史之恶"把个人罪责脱卸得一干二净。当"小恶"安全地隐藏于"大恶"之下,或  相似文献   

19.
张辉 《长白学刊》2014,(4):76-81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康菲漏油事件应当作为"重大环境事件",甚至"特别重大环境事件"进行环境应急处置,其应急组织体系应当由应急领导机关、应急协调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构成。然而,康菲漏油事件发生后政府至今未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反而责令康菲公司自行处置漏油事件,最终导致漏油事件迟迟未能平息。康菲漏油事件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环境法的完善思考,还有环境应急法制的反思以及应急法制与常态法制之间协调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正>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的发生已一年多了,反思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社会治安不好,黑恶势力猖獗,群众安全感低,"瓮安不安",是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6·28"事件中,当地黑恶势力直接参与、推波助澜,极端地发泄对社会的仇恨,疯狂地进行打砸抢烧,致使事态迅速升级、恶化,造成严重危害,教训十分深刻。事件平息后,贵州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