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生效施行,这标志着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确立。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不仅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而且还享有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许可权、获酬权、注释权等多项财产权。这些权利著作权人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依法就自己对某一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中的某项权能,或某几项权能许可他入使用。这种许可通常由著作权人与被许可人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加以实现的。被许可入在签订此合同后,依合同台法地取得了对著作权人作品的使用权。就…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著作权人不断诉诸技术手段为作品设置技术防线,技术措施的保护制度应运而生。然而,技术措施保护虽然能有效加强著作权人对数字作品的控制,其一旦被滥用,则不仅会压制社会公众信息获取的来源,更会对民众知情权的行使造成不小的侵害。因此,为了化解技术措施保护与民众知情权之间的冲突,我国有必要紧紧抓住《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的难得契机,革新现行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使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延伸至数字环境,适度增加该制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更好地维系著作权保护与信息共享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强劲的技术发展态势对著作权人利益保障的冲击,“为了应付技术革命给知识产权所带来的威胁,必须将技术手段引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著作权条约(WCT)及组织表演及录音制品条约(WPPT)中,要求缔约国制定法律以加强对技术保护措施的反规避。此后,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根据上述条约修订著作权法,增加对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普及率不断攀升,其快速、便捷、不受地域限制等多方面的优势,也使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社会生活及法律领域带来了巨大及深远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也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使传统的作品存在及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著作权制度所构建的利益平衡在网络环境下被打破,给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以期对网络著作权进行良好规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对网络著作权的立法相对滞后,存在诸多不足,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保护网络著作权的需要。据此,文章对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及合理使用等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达到网络环境下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新的利益平衡,使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虚拟空间发展初期,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刻真实世界的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用以搭建公共场景是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不能直接认定此种利用行为构成合理使用。在网络虚拟空间搭建公共场景时对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利用行为构成“转换性使用”,可以借鉴更为灵活的“四要素标准”进行合理使用检验。在我国现行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框架下,应将“数字化”利用行为纳入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合理使用条款,借鉴“四要素标准”来认定“合理的方式和范围”,弥补实践中我国合理使用制度适用上的不足,更准确地认定虚拟空间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丽达 《世纪桥》2011,(13):43-44
图书文献的数字化属于一种复制行为,应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并支付报酬。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遵循合理使用原则,更新著作权保护的观念和形式,对于不同侵权方式采取不同的利益保护方式,加强数字化资料共享服务、网络传输、数据库开发建设等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平衡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颁布的新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牙9目15日起正式施行。按照《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保护将实现“中外平等”,即对于任何一个属于世贸组织成员的著作权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将受到同等待遇。这是我国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而做出的修改。另外,新条例进一步解释了杂技、建筑、模型也有著作权,即对这些作品的保护主要是指其中艺术创作的部分。对于侵害著作权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司以处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新条例还规定,使用可不经著作权人许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给著作权制度带来新的挑战。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对作品载体进行占有的传统作品体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作品内容进行直接体验的新型作品体验模式。这无疑使得著作权人赖以维护利益的复制权受到强烈冲击,由此产生的临时复制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在云环境下也越显尖锐。如何通过立法完善云环境下的复制权,使得著作权制度能够追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著作权是以传统的著作权为基础,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无国界性,致使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屡屡发生,未经许可的转载行为、复制行为、超链行为、网上浏览等都给网络著作权人构成一定的侵害。保护网络著作权应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并及时解释和修正;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同时,网络著作权人还可以采取控制接触作品、控制使用作品、保证支付报酬等技术措施,从而尽可能保证网络著作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的著作权转让姜振颖著作权转让是著作权贸易的方式之一,我国著作权法既未明文规定允许著作权转让,也未明文规定禁止著作权转让。围绕我国著作权法是否允许著作权转让及我国应否实行著作权转让制度,本文拟以探究。一、著作权转让概述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又称...  相似文献   

11.
郭剑寒  林梓 《唯实》2006,(4):47-50
网络时代给著作权利益平衡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原有制度进行结构性调整以解决传统作品领域的问题;构建“许可授权机制”;引入“补偿法则”是应对挑战的制度选择。同时,“知识鸿沟”的出现给著作权利益平衡制度提出如何在“知识共享”和“权利保护”之间寻求合理平衡点的问题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1.作品数字转换的著作权问题 作品得以在计算机网络上传播的前提是必须具有二进制编码形式,也就是将作品数字化。作品数字化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其他人如果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把作品数字化,则属于侵权行为。 法学界一般认为,将作品数字化是现代著作权法已经授予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但是观点有二,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网络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探讨在网络传播中存在的著作权问题以及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问题,探讨法律和道德自律在维护著作权人权益中各自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翟霞 《理论学刊》2002,(5):101-101
网络在数十年的时间内风行全球 ,成为融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全球性传播媒体。网络信息表现出的高速、准确、完美的复制性能 ,以及对使用者来说表现出的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的特点 ,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的同时 ,也为著作权和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带来全新的课题。由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立法较早 ,难以适应对近几年飞速发展的网络业著作权保护的实际要求 ,一些涉及网络传输权的重大法律问题缺乏规范与定位 ,而且也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法律规定。这种状况对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十分不利。直到现在 ,在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 ,数字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原有的著作权法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为了迎接数字技术的挑战 ,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 ,解决了如数字作品在网络上使用的传播权保护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 ,文章为此提出了数字图书应采用法定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廖艳  张泽 《求实》2009,(Z2)
引言 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状况、面临的新问题、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形态等各种问题的论述,提出相应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措施的对策,以解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而期待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不断完善,达到规范网络秩序,保证计算机网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法(即版权法)是确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规定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制定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护了为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传播者的合法权益。我国1990年制定的《著作权法》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主要法律渊源。新闻出版业与著作权法有密切关系。新闻媒体及其成员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新闻产品的传播者。新闻产品传播过程中,作者、传播者及社会受众相互发生密切社会联系和利益关系。为了维护作者、传播使用者及公众之间利益平衡,调动广大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著作权法不断调整三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规范新  相似文献   

18.
[案例简介] 原告广州希望电脑公司主要从事广告制作、设计软件的开发,是HOUSE软件的著作权人.其在近日的市场调查中发现被告北京华翔文化传播公司不仅安装使用了D版(即盗版)HOUSE软件,并对外公开发送该软件制作费的报价.广州希望电脑公司遂以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由将华翔文化传播公司告上法庭.而被告则认为原告的HOUSE软件并未经过任何注册登记,而自己也并没有从事任何制作、销售计算机软件的行为,何谈侵权?这是继1995年雅芳案、1999年微软诉亚都案后的又一起针对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案件.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为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接轨,<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已进行了全面修改,也为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莉莉 《唯实》2016,(5):36-3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终端的全球性使得著作权侵权后果易蔓延且查证困难,这些特性导致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更易受到侵害,因而著作权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越发显著。据此,我国学界有观点认为应当扩张现行刑法保护著作权的边界,包括取消侵犯著作权罪的"营利目的"主观要件,以及将著作权人保护作品的自救手段即技术保护措施纳入刑法保护范围。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原有著作权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为了顺应这种数字环境的挑战,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解决了诸如数字作品在网络上使用的传播权保护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此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应采用“法定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