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海新浪微博上的大V认证简介标注的是“中国打假第一人。”“集体维权,行动改变中国,自由不是免费的。如果您有任何坑害欺骗消费者的线索,欢迎提供给我们。”——透过王海给自己写的微博简介,记者眼前立刻浮现出了他标志性的黑墨镜,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他给人们的感觉像大侠般神秘莫测。  相似文献   

2.
《今日中国论坛》2005,(2):20-23
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成立,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有组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倏忽20年,中消协在打假维权方面创造了不凡业绩。那么,我国消费维权工作发生了哪些引人瞩目的变化?中消协又将采取哪些维权行动?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访中消协秘书长母建华。  相似文献   

3.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18):21-23
“消费”的困惑 1995年3月25日,消法正式实施后的第2年,一位23岁的山东青年来到北京隆福大厦购买了两副假冒索尼耳机,随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商家按消法规定的“假一赔二”进行赔偿。这一爆炸性事件的主人公,就是日后被消费者视为英雄、又被许多商家斥为“刁民”的王海,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激辩,争议的焦点则是,王海式“知假买假”索赔行为,是否应当得到消法保护?  相似文献   

4.
老百姓买到假货、劣货,自然是非常气愤的。然而又往往不愿为一包烟、一瓶酒、一双皮鞋去费时劳神,找商家索赔,但总期望能有什么人,什么部门出来治一治那些兜售假冒伪劣赚昧心钱的经营者,出出胸中这口恶气。于是应运而生,北京出了“以赢利为目的知假买假据理索赔的王海”。以后还有其他地区的“张海”“李海”。消息传出.消费者无不拍手称快,王海也被视为打假英雄。然而世间的事,有人拍手叫好,也就有人痛心疾首。对王海有些人就咬牙切齿地咒他是“刁民”。记得曾在报上读到一篇题为“学做一次刁民”的文章。写的是作者买了一盒在生…  相似文献   

5.
王海在“打假”案件中为什么败诉?已经有了两个最常用的理由:一是王海不是消费者;二是有些商家售假并非故意,他们甚至也是受害者。在实践中,这两个理由的阵地已经越来越守不住了。因为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关于加倍赔偿的规定,其立法精神就是要使有假骗行为的商家必须为他们的假骗行为付出代价,从而有效地遏止假骗行为:如果一味计较王海一类的购假索赔者是不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08,(10):44-45
网络维权·艰难 [案情]詹启智2004年10月成立了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著作权许可、转让和再许可业务。其做法通常是先向作者买断文章的版权,然后起诉那些转载了这些文章的网站。3年的时间里,詹启智将300家网站告上法庭,这其中包括南昌的20多家网站。他也因此被人戏称为“网络王海”,而网络界则“谈詹色变”。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7日.王海、林枫、孙安民、何孔金等全国部分知名职业打假人在北京召开了“促进企业诚信研讨会”。来自天南海北的打假人士见面后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媒体记者将聚焦灯更多地对准了林枫,这是因为这位职业打假人半年前在西安打假时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提及”西安十四天”,打假人们无不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协会要更好地发挥监督保护作用浦东新区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李德山近年来,商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极大不满,以至出现了像北京王海那样的打假专业户。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形成初期,由于各种经济法规的不够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一些不法...  相似文献   

9.
“王海现象”系指我国公民以买假索赔形式打假的一种市场行为。众所周知 ,近年“王海现象”成为一种不仅不受商家欢迎 ,而且得不到司法支持的行为。但一种本质上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出现这种结果显然不合理 ,是值得探讨的。“王海现象”对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秩序有现实意义  首先 ,“王海现象”的社会结果与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目标相一致。我国 1993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后 ,市场经济立法的目标都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7日随着上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条例中第二条最新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打假将不再受保护的规定引发了消费领域的极大关注,这是自1994年消法实施后首次从法律层面上就争论20年之久的"知假买假"问题进行明确。对于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这是否意味着将面临一种职业层面的拐点,也尤为引人关注。中国连锁协会副秘书长楚东公布的一组协会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自  相似文献   

11.
千万别当真     
有位时尚女郎对我说,没想到你这个年龄还穿牛仔裤。 我不知道我怎么不能穿牛仔裤,十多年前穿到如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能有三百天都在穿牛仔裤。常备牛仔裤和牛仔短裤各十条,尤其在夏天,我觉得再没有什么装束能比短裤更凉快。 那天又去买短裤,卖裤子的小姐说:“阿姨,您真漂亮。” 我像打假英雄王海那样一副火眼金睛看着她,说:“小姐,你就是不这样说,我也会买这条短裤。”  相似文献   

12.
贾勇投身残疾人体育事业20余载,现任中国残联理事、中国残联体育部主任、中国残奥委员会副主席。20年的时光让一个弱冠青年已知天命;20年的时光见证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年这条时间的纽带链接着曾经的荒芜与现在的精彩。20年的时光究竟为贾勇留下了哪些记忆片段,让我们共同聆听他的讲述  相似文献   

13.
郭晶晶 《人民公安》2007,(11):24-27
买假币都买不到真的假币,这是戏剧大师都想像不出的黑色幽默。两个包工头花20万元买了100万元假币,准备拿这些假币发给手下的工人。而这两个黑心人碰上了更黑心的人,卖假币的人给他的几摞“假币”除了“封皮”和“封底”是假币之外,里面全是花边白纸。受骗上当的两个包工头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8日.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来包头打工的农民工张喜元.将一面写着”维护合法权益.帮助同乡维权”的锦旗.专程送到”全国维权十佳“邓成和维权专线办公室.感谢为他依法讨回6万元的赔偿费。类似这样感人的维权故事.在挂满邓成和维权专线办公室的锦旗上都能得到证实。这是他十年维权实践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正> 戴逸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谈振兴社会科学.他说,由于社会科学及其研究成果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使新中国的发展延误了二三十年.早在50年代,人口学家马寅初就提出控制人口的理论,可是这一理论和他本人都遭到批评.这一错误做法的后果现在已经清楚,人口这个包袱中国还要继续背下去.又如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6.
林伟 《当代广西》2005,(12):64-64
近日,笔者跟随领导下乡了解生产情况,在与当地农民座谈时,一位农民反映,今年他在一个体店里买了近千元的种子和化肥,使用后,发现全是假的。为此,他极力呼吁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减少类似坑农事件的再度发生。农资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资产品制假、售假利益空间巨大;其次,打假处罚的力度不够;再次是农资市场  相似文献   

17.
张鸣 《中国减灾》2012,(1X):29-29
<正>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有原创产品的,对于制假售假肯定都深恶痛绝。但是,在我们这个国度,打假却有相当的难度。往往不仅打不到,有时打到了却没有人叫好,反而惹来一身的不是。内蒙古的警察,到湖南来打假,打到了一个专门售假的小商人,销售假名牌羊毛衫,获利1万元,最后判刑5年,罚款2151万元。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居然很多人都向着这售假者说话。当然,打假是必须的。如果任凭造假和售假横行,中国产业起不来,知识产权没戏,只能背着一个造假的不光彩的黑锅,一直走下去,在世界上别想抬头。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18.
父亲有两副假牙,这两副假牙先后置下,但都未镶,原因是牙床太平而无法镶,这两副假牙就像杂物一样,丢弃在小厨房的角落里了。 我深深地为父亲的这两副假牙羞愧,甚至追悔终生。这两副假牙与我的大意和敷衍了事有关。 40多岁的时候,父亲的牙齿开始脱落,50岁刚过,由于牙病他的牙齿便无一保留,这和他下煤窑、修铁路的颠沛流离生活有关,也和母亲的早逝有关。牙疼是他的老毛病,疼起来他坐卧不宁,喝凉水、吞花椒、打针吃药。他不堪忍受牙疼的折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05年5月起,很多人都惊奇地发现了一则疑似“吸烟”的广告,甚至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也能看到此广告的踪影。王海历数“如烟”七宗罪2006年底,北京市民王德忠在用了“如烟”没多久,身体就开始出现不良反应。王德忠说:“就是肺部整个接受不了它,吸一口呛一口,吸一口呛一口,我说还得试啊,花这么多钱不能用,怎么办,我就吸了两三天,结果肺部胸部这儿特别疼,跟扎的一样。”此后,“如烟”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饱受质疑的“如烟”产品广告照播、商家照卖,结果又惹上了官司。打假名人王海于2006年12月11日以“如烟”在其营销过程中存在着“欺诈、隐瞒和虚假宣传”,分  相似文献   

20.
个人所得税问题是当前国人及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几年前某歌星的偷漏税行为被新闻媒介曝光后,名人偷漏税现象自然而然地成为传媒热点中的焦点。近日,针对被新闻媒介“炒”得火功的“打假”英雄王海的“打假索赔”行为,有人提出疑问:“王海纳税了冯?”这个问题提得好。对于收入并不很高的国人来说,月收入800元薪金就得依法给国家纳税,而据传媒报道,“英雄”王海仪1995年9月25日在京城一家商店购买假票夹即获赔1000元,却未闻其纳税与否,前后二者进行对比,提出“王海纳税了吗?”这样的疑可是有道理的。欲问王海是否纳税,首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