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最近,"你幸福吗"这句话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感指数越来越低,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有房、有车、有存款"视为幸福;有的将"家庭和睦、婚姻稳定"视为幸福;有的将"家人身体健康,开心快乐"视为幸福;研究者们认  相似文献   

2.
张旭 《小康》2011,(11):52-57
2011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79.9超过60%的人在2011年认为自己幸福。"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是"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小悦悦之死刺痛了国人心灵,"社会风气"对"公众城市幸福感"的影响力仅次于"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3.
触碰幸福     
<正>"幸福"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议话题。对于国家而言,提高人民幸福的着力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幸福是什么,如何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幸福,是我们要思考的。对于经历过灾难苦痛的人来讲,幸福就更有了另一层深刻含义。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如不经历困难险阻、没有经历过紧张情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幸福"一词,越来越多地挂在很多人的嘴边,从国家到国民,纷纷投出"幸福"信号,如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幸福指数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幸福在哪里?如何创造自己的幸福?我认为,真心做好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21)
<正>什么样的工作能够既确保获得自己满意的收入来源,同时又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呢?今年登上了职业幸福感"顶峰"的自由职业者,不就是如此"两全其美"吗?金钱与幸福程度之间有关联吗?在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而进行的"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2.5%)认为"没有必然关系",不过也有三成受访者(35.1%)觉得"钱越多、越幸福",只有12.4%的受访者觉得"钱越少、越幸福"。虽然大部分受访者对于"钱多"表现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24)
正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这五大幸福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拉动了消费增长,也促进了消费升级,而这些产业,还是为中国公众"制造幸福"的绝对主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幸福的思考和追求始终是个重要命题。如今,中国人对于"你幸福吗"的追问,已经逐渐从电视调查节目中的访问变成了每个老百姓每天都会关注的"国民问题"。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发展幸福产业,或将是"制造幸福"的捷径。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谈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6)
正幸福的婚姻需要"共情能力",在《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的"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2020婚姻家庭幸福感调查"中,"沟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以85.6%的比例成为对婚姻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经营婚姻的秘诀是什么?去年热播的一档名为《做家务的男人》的综艺节目中,袁弘、张歆艺这对夫妻成功圈粉一众网友,很多人评价他们的相处模式堪称当代夫妻模范。当面对产后焦虑的张歆艺问出"要是因为照顾孩子我失业了怎么办"的问题时,老公袁弘给出的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24)
正如同音乐一样,幸福是超越国界的"。2016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瑞士位列"国人眼中最幸福的十大国度"排行榜榜首,新加坡位居次席,瑞典排名第三,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冰岛、美国分列第四至第十位在十一国庆长假中,不少国人选择以"像当地人那样生活"的方式进行出境游。问其原因,不少人表示,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旅行,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因为他们认为当地人生活得更幸福、快乐。那么其他国家的公民到底幸不幸福?有多幸福?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成本     
《小康》2016,(24)
正天下并没有"不劳而获"的幸福",2016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幸福需要"成本",诸如时间、精力、金钱、情感,等等,都是获取幸福所需要的"成本",过半受访者认为用"成本"换来幸福是值得的"我怎样才能嫁给一位年薪超过50万的有钱人呢?"这是一位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美国一家大型的网站论坛上留下的问题。面对这个有些世俗的问题,一位华尔街金融分析师进行了回应。金融分析师这样写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跟美女结婚其实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很明显,美女想嫁给有钱  相似文献   

10.
近万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47.18%的受调查者表示,"没有休假,也不打算休了";没有休带薪年假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单位没有主动安排,自己不敢或不好意思争取"、"没有时间休假,工作安排不开"以及"休不休都一样,工作都要一样完成"■44.82%的受调查者表示,带薪年假是自己主动争取到的;仅有3成的受调查者表示,"休假期间可以完全放开工作,一心休息"■60.49%的受调查者表示,带薪休假制度虽然国家强制执行,但依然很难落实  相似文献   

11.
"民生幸福"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着丰富的"民生幸福"思想,且自成体系。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至少在四个方面得到强有力的展现,那就是,劳动成为民生幸福的泉源;民生幸福的本质并非表现于单个个体,而是体现为"类";只有在类本质下从事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历史的前进,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劳动异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异化了,"异化"构成了民生痛苦的外在表现;因而要实现真正的民生幸福,就必然要寻求人类劳动的解放。这对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真正的幸福"有诸多互相矛盾的见解,傅立叶对以往"真正的幸福"的诠释归结为两类:一类注重精神的快乐,另一类注重物质的享受。他认为这两类都很偏执,即"精神快乐"的"真正的幸福"者"喜爱住在茅屋所体验到的那种快乐";而"物质享受"的"真正的幸福"者则有"毫无节制的贪财欲望"。傅立叶针对这两种关于"真正的幸福"的偏执见解,阐述了自己对"真正的幸福"的见解,认为:财富是仅次于健康的主要幸福源泉;十二种情欲都获得满足,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与"善"联系在一起。傅立叶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等社会制度里,人类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在未来的"和谐制度"下,人类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幸福与政府的关系,我周围有一些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我:"得了吧!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政府何干?"另有一些遭遇过一些不顺的人有时会蹦出这么一句偏激的话:"别扯啦!我看政府就没给我们什么幸福!"他们越是这样说,我就越觉得要把事情说清楚。否则,真的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相似文献   

14.
守住幸福     
最近一段时间,"幸福"成为热门词汇。街谈巷议间,茶余饭后时,幸福每每被提及、被展示甚至被炫耀,让很多人觉得幸福就在举手抬足之间,是可以俯拾皆是、信手拈来的东西。真的是这样吗?国庆长假,去著名景点旅游,幸福不?大家看看全国各景点的人头攒动,就应该知道这种幸福可能成为奢望。朋友小聚,把酒言欢、  相似文献   

15.
幸福的标准     
作为广东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一经提出,“幸福”立刻成为社会各界最近热议的话题。“幸福广东”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究竟有何标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好,就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满足感,而满足感取决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1,(4):64-65
幸福,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振奋人心,也最令人憧憬的词汇。早在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就曾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与网友交流时,谈及"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时,他指出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相似文献   

17.
杨晓霞  陶云 《创造》2013,(5):84-85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总体目标,"幸福云南"的建设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幸福云南"的建设才刚起步,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例如,有的把GDP奉若神明,认为"只要把GDP搞上去,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自然也就幸福了";有的则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认为"幸福云南是政府的事,与我个人没有什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9,(31)
正哪些因素对国人的幸福感受影响较大?"2019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首位的是健康,其次是收入,再次是家庭关系,接下来依次是社会保障、婚姻、住房、社交、环境、职业、个人能力。"您感觉现在的生活幸福吗?"面对这道调查题目,15.7%的受访者直言"非常幸福",48.7%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幸福",二者合计64.4%。虽然还有一部分受访者用"一般""不太幸福"或"不幸福"表达了对于目前自身的幸福感受,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的幸福哲学与外国人的很不相同吗?是的,还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人本身的特点就与外国人很不一样:聪明、智慧、勤劳、勇敢。有这样特点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也会有不一样的幸福观了。幸福是有指引的意愿的实现和满足。  相似文献   

20.
《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联合发布的"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收入依然是最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健康和婚姻位居其次,"提高工资水平"成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只有13.3%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不如去年幸福"。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显示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