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件起因:受让方未按合同履约 2001年6月6日,河南省周口市中新合资周口鑫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源公司)与周口军分区签订了一份合同《合作建房合同》,该合同规定,鑫源公司获得军分区面积为2815平方米的地块开发权,该地块宗地编号为济予字3151号;合同还规定,  相似文献   

2.
在房地产开发实践中,数个开发商按照合作开发合同约定之条件,合作建房的情况并不鲜见,而近年来业主起诉开发商迟延交房或迟延办理房地产证等违约责任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更是层出不穷,银行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亦是有增无减。本文通过对合作建房典型案例的分析,力求厘清各方关系,以期对合作建房纠纷的解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一、案情介绍1992年12月18日,香港A公司与中方B公司、C公司和D公司四方共同签订中外合作经营“珠海××花园有限公司合同书”(下称合作合同)。同时,四方又签订一份“单项经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协议书”(下称合同协议)。内容规定各方的出地、出资和各自的风险责任。合作合同已包含了该协议的主要内容,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与合作合同规定不相同。(由于本案主要是讨论仲裁条款问题,因此其他内容省略。)四方在合作合同第18·5条规定:附件“单项经营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协议为本合同不可侵害的部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合作合…  相似文献   

4.
垫资建房合同指建筑合同履行过程中,为完成房屋建设,暂由施工方垫付部分资金,待工程结算后再由建设方偿还的协议。该协议是由建设方与施工方共同达成的,双方可以专门订立垫资合同,也可于建筑合同的某个条款中约定。垫资建房合同的出现主耍是因为我国建筑市场的倾斜,即房地产开发建设方的市场,建设方建房资金短缺,施工方、承包方(以下统称施工方)为承包到建筑工程,通过垫资方式,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安装工程承包等建筑合同,进入房地产市场,或者在建房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方建设资金匾乏,在建房屋中途停建,施工方只能从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适应市场经济便捷、安全的需要,在合同形式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一是扩大了口头合同形式的适用范围,体现了合同形式自由的理念;二是放宽了对书面合同形式的要求,为当事人提供了订立合同的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既不拘泥于合同形式,又对某些合同形式加以限制,坚持保护交易便捷、安全并重。新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方面的突破,既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还有利于我国的民事审判实践,是我国合同立法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合同是双方对未来合作事项的安排,一方付出某种代价换取对方的特定行为,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合同签订的目的是确保双方对未来的安排能如期实行,实现预期的利益。发生纠纷甚至诉讼,无疑会使一方或双方的合同目的搁浅甚至落空。因合同本身的问题造成合同目的的落空,显然是令人颇感失望的,但这种情况却一再发生于经济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一、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郑某经常从事农村建房行业。2009年4月,郑某承接了王某的农村低层住宅房建事项,双方订立合同后郑某便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孙某系郑某雇佣的施工人员,在建房过程中因搭建手脚架不稳致摔伤,后经司法鉴定为九级伤残。  相似文献   

8.
无效合作建房合同纠纷的处理审理房屋合建合同纠纷案件,首先应当正确认定房屋合建合同是否成立。从合同主体上看,合建合同的主体应当是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权并依法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人,不具备订立合建合同的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9.
个人合作建房中的法律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合作建房是在房价较高,政府对城市中低收入住房保障没有作兜底保护情况下,依靠个人力量解决住房的一种行为。我国法律对个人合作建房没有作明确规定,加上建房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所以个人合作建房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合同编典型合同的立法完善实质上是《合同法》分则的一次再法典化。适应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急迫需求制定的《合同法》,在立法功能、立法思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局 限性。《合同法》分则再法典化的目标主要是推进合同法的现代化、科学化,应按照区分有偿合同与 无偿合同、商事合同与民事合同、经营者合同与消费者合同的立法思路,完善或强化无偿合同、商事合 同、消费者合同等三类合同规则,并充实、细化合同法分则的既有典型合同。鉴于我国二十年来在产业 结构、消费结构、城市化与信息化发展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有必要扩增典型合同,尤其是服务类 合同。在扩增典型合同时,既要清醒认识到典型合同逐渐向服务类合同扩张的立法发展趋势,又要注 意到服务类合同在规范方法上越来越多地采纳公私法兼顾的立法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济南居民孔某依照房产商广告材料及售楼人员的说辞,签订合同购得一商品房,后经我次催要却无法取得房产证,并且在入住后发现房产商并未按合同约定装修及设备标准建房,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可以成为独立商品的时代,《民法典》的技术合同规范有明显进步,它们吸纳并补充、完善了《合同法》“技术合同”章的规定,特别是增加了技术许可合同类型并对其与技术转让合同分别进行了界定,调整了相关条款的表达及法律用语,使它们更符合技术市场发展的规律。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重要概念的定义及相关条款有待完善。首先,应在指导理念上,充分注意技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特征对技术合同带来的影响。其次,应对“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许可合同”相关条款表述不够准确之处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来完善,以体现出二者本质区别;补充完善技术合同长期合作之特性带来的相关附随义务的规定,完善扩大技术合同适用范围及突出技术许可合同的地位并丰富其规范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合同是政府采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通过合同实现政府意志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合同定位为民事合同,然而微观分析这一定位,其本质属性明显有别于民事合同,政府采购合同应属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14.
雷裕春 《法制与经济》2008,(4):42-43,46
本文从西方主要国家对政府采购合同性质的认定入手,分析了我国学界关于政府采购合同性质的各种观点,认为政府采购合同符合行政合同的特征,其行政性远甚于民事性,是一种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合作建房合同效力的认定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玲 《政法学刊》2002,19(5):83-87
在我国房地产开发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因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而引起的纠纷在房地产纠纷案件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而对于这一类案件的处理,立法上则相对处于滞后状态,导致司法实践中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案件在判决结果上的截然不同。如何克服房地产立法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房地产合作开发建房合同大体表现为五种形式。确认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的效力,应考虑不同时期成立的合同,应当适用不同的法律依据确认其效力,同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对房地产合同效力的影响等因素。房地产开发合同纠纷的处理应依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的不同情形处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建房积极性的高涨,农村房屋结构越来越复杂,楼层也越来越高,但就我国农村建筑市场来看,市场秩序很不规范,从事建筑活动的大部分都是无证、无照、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的农民建筑队。由于其缺乏应有的岗前从业培训,法律意识也往往较为薄弱,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常发生各种纠纷,诉至法院。当前各地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案由确定、合同效力、归责原则、责任认定等方面存有较大分歧,处理尺度也不一。在此结合他人著作及相关法律规定,作以下几点个人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合同效力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合同效力中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内涵及意义入手,结合我国法律对合同效力的有关规定,探讨了我国对合同效力规定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包括欠缺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不真实、违法等制度作了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统一合同法中合同效力的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减少无效合同的范围,建立效力待定合同制度,完善“重大误解”制度,对真意保留和虚伪表示的意见,有关撤销权的归属问题,明确违法性合同的含义,完善合同中的显失公平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合同形式立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对我国合同形式的立法、实践和市场经济对合同形式要求的演变作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从合同本质、市场经济、国际公约、EDI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应当在立法上确立合同形式的不要式原则,认为这是合同自由的重要体现;如果放任目前在合同实践中出现的任意对合同形式、成立程序上进行限制的现象,将对市场经济的改革成果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法言法语     
《中国卫生法制》2008,(4):48-48
合同解除、合同终止和合同中止 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浅谈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根本上说,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公法还是私法抑或公私法造一问题取决于政府采购合同性质的认定,而学界关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民事合同说、行政合同说、行政私法合同说等诸多学说.造成这类合同法律适用的不一,亟需厘清.在我国,根据行政私法合同说,政府采购合同应当总体适用《合同法》等私法,但又受《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等公法规则的拘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