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村民自治的"形式有效性",即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形式"的维度上,新的自治组织、程序、规则等形式,要能够促进村民自治有效运转,动员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二是在"结果"的维度上,这种新的形式要能实现有效治理。近几年,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实践正是围绕着"形式有效性"的思路开展的,创造出了新的村民自治形式,带动了村民的参与,促进了村庄发展。在此背景下,村民自治研究的内容和范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研究内容方面,村民自治研究既关注程序民主,也关注治理有效。在研究范式方面,村民自治研究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范式,注重村庄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乡村治理必须立足乡村现实,采取村民自治这一低成本高效模式。推行村民自治,首先要保持乡政村治体制,区分乡与村,并将国家行政权力建立在乡镇一级,保持村组自治属性。应将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解为借助国家力量激活基层治理。在村民自治制度框架下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注意农村基层社会正在重组,村庄熟人社会解体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应当根据不同的村情民情,探索不同的村民自治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政治"的层面研究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会对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不切实际的低估判断.本文以"村庄政治"为视角进行研究,证明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传播是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因此得到真实、原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争做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表率,共同担起浙江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省委作出的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策部署,是推动我省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走在前列的重大举措。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注重提振精气神,切实做到敢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不辱使命,敢于负责的气概。敢担当,就要立干事创业之志气,要有"为官一任,造福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是村民维护集体环境的公权利,将其界定为"权力"是不恰当的。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应包括环境决策参与权、收益权、知情权、监督权、侵害请求权等内容。应在立法上明确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合理的自治基本单元。自治基本单元是靠近家户的公共性单元,其位置受村民参与方便性与公共事务解决效能性"两大标准"的内在约束,其规模受利益相关、规模适度、地域相近、文化相连、群众自愿"五大要素"的外在约束。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划定就由"两大标准"与"五大要素"共同决定。不过,在实践中,还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因地制宜地划定自治基本单元,这样才能促进村民自治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7.
袁帅 《小康》2023,(3):30-31
<正>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进一步释放,旅游业者从业信心也获得明显提振。旅游景区和娱乐场所均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健康码,游客出游信心被迅速激活。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对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进行调整,旅游景区和娱乐场所均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健康码,游客出游信心被迅速激活。眼下,人们对于春节旅行的期待也在直线上升。春节期间的机票、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制度是实现基层民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实践中所凸显出的制度困境、组织障碍、能力不足等问题,使村民自治遭遇了发展性障碍。唯有制度、组织和能力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托起村民自治这一平台。本文基于对三个有代表性的"村治实验"样本的观察,分析村民自治不同的实践形式及其特点、功能和局限,为探索新时期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韦少雄 《人民论坛》2012,(35):164-165
村民自治主体问题是研究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基础性问题,对村民自治主体的正确把握,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权的实现。作为村民自治的基本要素之一,村民自治主体区别于村民自治权主体和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村民个人、村地方、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会议都不是村民自治主体,村民自治主体应当是村民集体。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增强村民自治的生命力,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在人大代表们的积极建议下抓好"四个建设",进一步构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新平台。一是抓好组织建设。镇里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46个行政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并且配  相似文献   

11.
张建 《政策》2011,(6):41-42
一、提振"三心",牢记宗旨使命(一)把握优势,提振信心。当前,我们处在"十二五"开局的重要时期,推进跨越式发展,中部县域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对接优势,具有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失望的"异化"现象:有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出现"反民主化"倾向,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有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官自治",有悖于村民自治精神;民主发展不平衡,重选举民主、轻经常民主,致使基层民主陷入停步不前的尴尬境地;"两委"关系不和,矛盾冲突不断,村级治理瘫痪。这些异化现象根源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不适应性。因此,创新党的领导方式是消除异化现象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两级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的一种新形式日益显现。本文以湖北省秭归县"村落自治"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分析了"两级村民自治"的形成过程及其动因。本文认为,"两级村民自治"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是对当前行政村民主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调节,也是对村落这一小共同体的有效利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行政村和村落的双重行政化问题,同时应避免陷入对小型共同体的过度迷思。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4日至20日,高邮市以"提振信心、提质转型、提速跨越,加快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题,开展第六个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委员活动周"。这次活动周主要采取调研、视察、走访、交流、座谈等形式,组织委员深入企业、基层、农村,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活动围绕提振信心,积极宣传高邮市委、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深入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行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城乡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实行村民自治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突出,村民自治面临很大挑战。江苏省泗阳县八堡村创新组建了"小村监事会",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探索出一条村民自治的新路径。从八堡村"小村监事会"的实践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这些对于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受到国家制度设计、基层政府诉求及乡村社会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实践样态最显著的特征是"富人治村";而在中西部大部分的普通村庄,村民自治实践却呈现为"维持会"的状态。"富人治村"和"维持会"皆具有合理性同时又存在诸多方面的困境及隐患。为了实现乡村的"善治",村民自治应在基层政府转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并积极推进协商式治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推广实践,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自治下的"村支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这也是全国实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理清和协调处理"村支两委"间的关系,成为中国农村开展基层民主建设、实施村民自治必须面对和及时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北方某省LZ村为个案,通过对自治选举、决策权力运行、选举村委会主任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影响、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来考察LZ村中"村支两委"关系,从权力运行和治理绩效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得出一种新型的"村支两委"关系模式,为村民自治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价值-制度"范式,还是"条件-形式"范式,都有着自身局限性,难以有效适应村民自治实践发展需要,探索和构建"规则-程序"研究范式势在必行。"规则-程序"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村民自治实践变迁和形式创新都离不开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二是规则和程序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在此思路下,"规则-程序"范式以"多元共治"为理论预设,以"有效性"为研究内容,以微观化、动态化、差异化为研究取向,通过规则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对话,不断优化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提升村民自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邓志平 《桂海论丛》2010,26(4):60-63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蕴涵三个维度:真、善、美。"真"即科学性,包括规律、真理、方法三个层次;"善"是核心,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和与民共享;"美"是目标,体现的是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真"是基础、"善"是本质、"美"是目的,真、善、美辩证地统一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