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早在2019年,他就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推动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这一重大文化工程。2023年6月,他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专门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相似文献   

2.
"看来,隋炀帝的案是翻得有理,势在必翻了,有大运河为他作证。"中国大运河,这个名字,仔细划分,下面有两个系统:一个叫京杭大运河,另一个叫隋唐大运河。它们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河,时间不同,地理不同,总之,虽然都叫大运河,但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系统。迄今为止,许多人都弄不懂,一提中国大运河,就以为是京杭大运河,根本不知道还有一个什么隋唐大运河。  相似文献   

3.
孙志娟 《学理论》2014,(20):146-147
云南省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边疆省份,其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不能够照搬我国其他发达省份的模式,而应该从云南省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从实际情况看来,云南是一个具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省份,而这也是民族文化建设必须利用好的优势资源。对云南省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转变成为产业优势,从而逐渐形成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推动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这是现阶段云南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董玉海 《民主》2009,(6):9-11
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大运河 中国有两条臣龙,一条是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万里长城.另一条是匍匐蜿蜒在大地胸怀里的大运河。长城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战争防御功能,而大运河作为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直发挥着作用,保持着水利、运输、交通、灌溉等功能,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0)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孕育着一方乡土风情、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凝聚乡村人心。十九大提出振兴乡村战略,在分析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增强乡村的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奕 《学理论》2009,(17):97-9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涵盖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优秀民间文化保护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5)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文化是特色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忽视了自己应有的文化特色。一个城市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在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弘扬方面多下功夫,在未来它就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理想城市!  相似文献   

8.
黄澄 《学理论》2013,(13):155-156
金源文化作为哈尔滨地区曾经辉煌文明的代表,是哈尔滨历史的骄傲。保护、开发、利用好金源文化,对深入挖掘哈尔滨的特色文化、弘扬哈尔滨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吸引力,形成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哈尔滨文化名城的建设,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深入分析了金源文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金源文化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4,(8)
<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目的,是通过这些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水平和供给能力,从而保障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文化人,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建是为了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要建好,更要用好,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因此,评价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不仅要看硬件建设的情况,更要衡量其作用发挥的情况,最终要把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作为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张萌  黄彦军 《学理论》2012,(17):161-162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所阐述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国当前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处理好各种文化倾向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利于我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也难以自立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道理好懂,实践难行。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的勃兴,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真正做起来又不知从哪下手,由哪个部门管理,困惑、误区、模仿、失败,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碰到的问题。我们厦门卷烟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之路上也从未停止过探索。在此,笔者仅就厦门卷烟厂企业文化建设谈一点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21,(8)
正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黄金通道,沿岸的劳动人民在历经千年的长期生活劳作中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民进常州市委会一直以来关注着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通过对常州市古运河文化资源的调研,凝聚共识,借助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机遇,依托运河文化,发展文创街区,走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对于常州高质量旅游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边疆文化大省建设、促进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本、平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基本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社区文化建设“四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社区文化建设要系统化。社区文化不是支离破碎、零打碎敲的活动集合,而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坚持社区文化建设系统化,必须依靠各级领导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要制定明确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充分发挥社区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作用, 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合力,克服“一哄而上”、“虎头蛇尾”的短期行为,使社区文化建设始终保持领导层次高、设计规划好、整体推进到位的良好势头,这样才能不断地把社区文化建设推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文化安全包含四重维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主体、民族个体主体、国家主体和类主体(人类社会)的文化安全都带来了挑战,对此,应从培养少数民族主体文化创新人才,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处理好开发利益分配和加强多学科实证研究等方面化解之,以期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佳珊 《学理论》2013,(23):170-17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加文化软实力目标和推进文化强国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助于实现文化的历史、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工作滞后,应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落实各项保护制度完善,推进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曲凯音 《学理论》2012,(12):111-112
在现代化快速变迁的背景下,我国的村落文化也在经历着急剧的变迁。面对急剧变迁的村落文化,建立一种和谐、生态的村落文化是变迁中村落文化保存和创新发展的最好选择。束河古镇在文化生态的建设中,创造了"保护求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束河经验。创造了民族团结发展、文化多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落文化生态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9)
高校文化是高校办学的软实力,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高校机关又是整个学校的行政中枢,是高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所以建设好高校行政机关文化是建设好高校文化的首要条件。通过探讨高校机关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取向等,指出其具体发挥的作用:一是引领作用;二是协调作用;三是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就如同国之大厦,凝结民族的追求,铸就国家的强盛,成就单位的兴衰。党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党校自身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党校文化根植于党校的职责使命,立足于党校自身发展的组织目标,我们需要厘清党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特点和基本抓手,以优良的文化指引和推动党校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一、正确理解党校文化内涵党校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在党的思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安全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政治文化建设关系到政治发展道路的合法性基础、道德评价基础和长久精神动力。政治文化保障机制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以肯定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掌握统一大国思想,以明确维护祖国统一的必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学习阶级政党理论,以自觉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保护政治发展道路视域下的政治文化建设要以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推进政治社会化、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开展国际学习与比较以及优化政治文化建设环境为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