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新焱 《党政论坛》2014,(10):52-53
有一段时期,一连有好几位徒众因身体有病而住在如意寮中静养。为我开车多年,曾经担任人事监院的永均法师问我:“那些人看起来身体很好,而且每天无所事事,为什么那么多病?我们每天忙碌不己,身兼数职,为什么反而身体健康不生病呢?”  相似文献   

2.
抬头与低头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我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的对象。"那个头目说。  相似文献   

3.
有人问牛顿,为什么你能看那么远,他回答: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名言从小鼓舞着我努力学习。盼望早日登在巨人肩上,发现一些新的科学真理。少年时代,我曾编织过许多美丽的梦,却不敢梦想我会作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客人,来到牛顿的母校——剑桥大学工作。现在,每当我在美丽的剑河边散步,看见高高耸立的金斯大教堂时,心里都不禁感叹: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了多大的变化啊! 从我懂事起,父亲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省委岗位上,我经过长期观察研究,感到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旧中国文盲那么多,但‘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在老百姓中却扎根那么深,这是为什么?据我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这些观念是借助  相似文献   

5.
杨国华 《各界》2022,(2):23-25
《茶馆》众所周知是老舍先生的巅峰之作,后来看了同名电影版话剧,主角王利发的扮演者于是之先生在戏中的表现可谓精彩绝伦,但对先生的生平我不甚了解,直到读了他的自传体散文集《于是之漫笔》,才明白先生能够攀上艺术的高峰,有某种程度的必然性.先生在话剧舞台上的光彩,无需我多言.我着意的是这个人最初的状态,须知,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可...  相似文献   

6.
发明大王爱迪生,从12岁就再 也没有听过鸟叫,永远与歌 声、笑声无缘,但发明成果却层出不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供自己使用,他反问:“你在过去24小时听到的声音中,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显然,爱迪生并不是说耳朵没有作用,而是说,如果耳朵听取的都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即使有一双耳朵,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有的领导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就像华威先生所言:“忙呀,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恨不得一天不止二十四个小时。”我们不妨套用爱迪生的话来问:在过去24小时所做的事情中,有多少事是非做不可的?有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史晓风 《民主》2005,(3):34-36
又学了一遍《共同纲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天,我请叶圣陶先生给我讲讲“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的政治背景”。叶先生没有正面回答,却问我:“你学过《共同纲领》吗?”我说:“在上海联合出版社脱产学习过几天,一些重要条款还能背。”叶先生笑着说:“背倒不必。要紧的是读懂,弄明  相似文献   

8.
逝者如斯夫     
记得幼小的时候,父亲常把我举过头顶,教我认堂中神主牌位上的一行大字,曰:“天、地、君、亲、师”,那字是烫了金的,辉煌得很,一遍复一遍,我跟着念,幼小的一颗心,却并不知道那些字的含义。 后来,我到了入学的年龄,父亲领着我去认老师,并悄声告诉我:“老师的‘师’宇,就是堂中神主牌上的那个‘师’,是教学生识字、做人的。”偷眼看了看那位被称为老师的人,心里就一愣:老师原来这么年轻啊!那时,我虽然不知有地老天荒这样的成语,却是懂得天地应该是很古很古的,那么,这  相似文献   

9.
曾经记得,一个老伯看见发出声音的收音机,惊讶得把眼瞪得溜圆:“这里面还能装下那么多小人儿?”后来,有了电影,一个老婆婆特地绕到银幕后面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咦,是反的I”她不明白上面的入影何以会动。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汽车第一次开进一个小山村,全村老少都出来看热闹,问驾驶员:“它咋吃草呢?”——时光流转,世事更易。今天的人们,再不会有那个封闭年代的少见多怪了。通过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加上身边发生的巨大改变,人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走了出来,不仅懂得了牛仔裤、T恤衫、彩色电视机,还了解…  相似文献   

10.
郑闽江 《民主》2014,(12):60-61
<正>上过我的课的学生常常问我,为什么您在大学语文课程中选择那么多古文,而且,每次讲课的时候都充满了激情?我回答他们:"文化自信。"这是长期以来中文专业的素养,也是长期以来中文给我的最大馈赠。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学了那么多年中文,而且天天说中文、写中文,中文能力没有问题。有了一定阅历的人才知道,其实中华文化的精华在现代,更在古代。因为中华文化积累了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必是最精粹的部分。虽然从小学到中学,我  相似文献   

11.
<正>傍晚的时候,一位年过80岁的老人与他的大儿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就在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并停歇在透明的玻璃窗外。父亲轻声问儿子:"窗外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儿子瞟了一眼,回答说:"是一只乌鸦。"过了几分钟,父亲又低声问儿子:"停歇在窗外的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儿子连头都没有回就回答:"是一只  相似文献   

12.
"今日学习,停止办公."这是我去某市两个机关办事见到的"免战牌".这类"免战牌",在"史无前例"的年代,举目可见,不足为怪.因为那时"天天读"是"雷打不动"的.我纳闷的是,那个"年代"已结束十多年了,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改革时期,又有一  相似文献   

13.
提倡写短文     
翻开报刊杂志,洋洋洒洒数万言且无内容的文章叫人一瞧头就大了,一没那个耐性,二没那个时间,无奈只好不看;到废品收购站去看看,凡是那些喜爱刊登长而空且没质量的文章的报刊杂志,基本上都是崭新崭新的就被当作废品处理了;再看看各种文摘类的刊物上,转载来的差不多都是一些有质量的短文章,报刊杂志上被"开天窗"挖走了的也多是有质量的短文章.人们"烦长喜短"可以说是个共生的认识,但为什么有些人总不能"扬短抑长"?大体上讲,有三个需正本清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学理论》2008,(5):91-91
这段时间一直没停下读书,但是很少有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书,《明朝那些事儿》是其中之一。下面就要完成我的读后感了,似乎感觉回到了少年时代,记得那个时候每次看完书或者电影,都要写个读后感或者观后感的作业,不过区别就是那个时候是被迫的,而现在是自愿的。  相似文献   

15.
药方     
友人相聚,其中一位友人谈论起中年人的思想压力较大,问为什么,问怎么办?笔者说有药方可解。劳累:每月减少应酬若干次,阅报,读书,闲中求学,劳累可退。有心事:读点历史、近代史、人物传记,有心事者多在中年,你我无  相似文献   

16.
“太阳当空照/僵尸对我笑/骷髅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心情特别好/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问我为什么要炸学校,我想都不用想,“上学真苦恼/书包压弯腰/睡得迟/起得早/功课多得没完没了……。”这是在校园中流传的歌谣,您听了别不当回事,也不至于头皮发麻。这是孩子们率性、幼稚的情绪流露。但它至少反映了一种真实:孩子们厌恶上学,厌恶读书。为什么?我们所有的成年人都有责任反思并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层次     
正清早和朋友一道晨练,远处幽暗的天空,数朵白云自在地飘动,脚步自然而然停下:"你看,好漂亮的天空,白云那么逍遥!""啊,真的美极了。"朋友忍不住也跟着抬头眺望,不断地赞美。两个像傻瓜一样的人,站在公园的草场上,昂头看白云在逐渐明亮的天空变形和飘荡。一个认识的邻居经过,好奇地问:"你们两个在做什么?""看云。"我说。朋友指着空中说:"你看,多美呀!"邻居也停了下来,对着晃荡飘动的白云看了一下,转过来看我们,诧异地说:"不知道你们到底在看  相似文献   

18.
冷面逐人     
文章的标题是从一本书上抄来的。我喜欢这四个字。它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朋友告诉我,A君不回来了,在美国领了绿卡了。我问为什么。他告诉了我一段隐情。A君是某研究单位一位老实巴脚的科技人员,50年代末,或是60年代初的洋博士。一家四口在一间小屋里挤了多年,毫无怨言。改革开放以后,应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邀请,前往研究一个课题。期间,他无时不牵系着国内的妻孥、朋  相似文献   

19.
一、儒学现代意义的两个重要原因"儒学的现代意义"这个题目,我曾讲过多次,上世纪80年代讲过,90年代也讲过,现在到21世纪还讲。不仅我讲,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讲,为什么?我想,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问: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共产党人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就是:消灭私有制。我们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为什么现在又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呢?这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没有矛盾? 答: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矛盾,其实不矛盾。按照科学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五十年代,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干这件事情。 既然消灭了私有制,现在又为什么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呢?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