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省万安县民政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单位、全省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全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示范单位、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试点县、连续九年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其失能半失能老人片区集中护理和敬老院消防设施提升改造被省民政厅作为"万安模式"在全省推广。今年3月30日,黄树贤部长调研时对该县敬老院管理、民政所建设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建立基层民政服务新机制、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是当前民政工作的重点、难点,本期刊发的万安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陕西省民政厅、发改委、扶贫办下发了《关于转发〈深度贫困地区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改造行动计划〉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加快陕西省深度贫困县(区)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能力。《深度贫困地区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改造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新要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提出了要在"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山东省五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为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落实到位,五莲县政府2018年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敬老院管理工作的意见》,聚焦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对全县1728名农村特困人员实行政府托底供养,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汕头市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在做好各项供养工作的同时,着力加强敬老院的建设.近两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010万元,新建敬老院11所,对原敬老院进行改扩建、修缮及配套功能室31所.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汕头市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在做好各项供养工作的同时,着力加强敬老院的建设。近两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010万元,新建敬老院11所,对原敬老院进行改扩建、修缮及配套功能室31所。42所镇级敬老院基本达到等级敬老院的标准,使该市的敬老院建设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庄严承诺。青海省民政厅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整体脱贫"主题,强化工作举措,狠抓责任落实,民政"两个一批"兜底脱贫作用发挥明显。目前,青海省共保障农村低保34.6万人,特困供养2.35万人。农村低保标准达到3700元/年,相比上年增长11.4%;农村低保分类施保标准提高到555元/年,相比上年增长1.7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严格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2018年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月"有关要求,着力在安全隐患整治、安全设施设备配置、安全措施制度落实方面下功夫、补短板、求实效,供养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做法如下:一是查问题建台账,深入开展机构安全隐患整治。湖北省现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1204所,各地将"民  相似文献   

8.
<正>为助力脱贫攻坚,保障困难群众更好享受基本文化权益,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近日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相关县农村敬老院赠送6000台电视机。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敬老院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补齐短板,推动农村敬老院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老龄特困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部署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强化集中供养和长期照护能力,推动实现2022年底每个县至少建有1所具备较强照护能力的县级敬老院。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给予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省酒泉市民政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把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贯彻落实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各项规定和要求,主动作为,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大力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使每位农村特困人员极大地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大力实施"生活提升行动",适时提高供养水平。及时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15%,集中供养对象年补助由  相似文献   

10.
<正>泰安市地处山东省中部,现有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2891人,农村敬老院81处。自2019年以来,泰安市抓住制约农村敬老院建设的痛点、重点、难点和节点,实施以改善敬老院卫生间、厨房及餐厅、医疗服务、文体娱乐设施,定期组织老人外出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四改一定",推动农村敬老院实现由单纯的服务特困老人向服务全社会老人转型,由传统的救助功能向强化养老功能转型,由政府包办向社会参与转型。聚焦"痛点",将转型升级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曲阜市,乡镇敬老院素有“民政大院”之称,它以集中供养五保老人为主,集民政业务工作的多功能运转,全方位服务于一体,成为乡镇民政工作的主阵地。几年来,通过社会捐助,计生罚款,财政补助等办法,全市共投资70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扩建改建的工作,较好地改变了供养环境和条件。全市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15名,入院率达67%以上。由于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发展,在我市已逐步形成了以敬老院为依托、带动其“名各项民政工作全面发展的布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民政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岁末年初,三秦大地民政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望陕北,榆林市横山区中心敬老院项目拔地而起,完工后将成为该市规模最大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看关中,西安市全力推进儿童福利院改扩建项目;眺陕南,汉中市2023年实施的112个民政项目全部开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农村敬老院供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但就蚌埠市而言,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着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因此应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改革发展,重点解决好特困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尤其是失能半失能人员的照料护理问题,使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五保对象是农村留守人员中最弱势的群体,其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对象,是农村中的最底层人群。为从供养源头上改善这一部分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现结合阳曲县五保供养现状,就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作一探讨。一、当前阳曲县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现状阳曲县共有五保对象1269人,其中分散供养142人,2013年供养标准为3115元/人;集中供养1127人,供养标准为6000元/人,集中供养率为88%。全县共新建、扩建、维修10所敬老院,敬老院总占地面积64.81亩,总建筑面积15603.99平方米。近年来,在敬老院建设管理中呈现六个亮点:一是抓队伍建设。四所大敬老院公开选拔退休同志担任院长,六所中小敬老院由民政助理员兼任院长,并聘用副院长。组织学习《五保供养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0,(7):63-63
山东省平原县民政局组织各乡镇民政助理、敬老院长对全县12处乡镇敬老院采取相互考核.现场打分的形式进行上半年观摩考评,进一步促进了各敬老院比管理、比服务的积极性.提升了五保供养的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山西政报》2012,(Z2):60
保德县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汇处,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贫困县。全县总面积997.5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其中农业人口13.8万,65岁以上老人有10663人,农村五保对象1351人。全县养老机构有光荣院1所,老年福利院1所,敬老院2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20多人,集中供养率为12%。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文明和谐保德、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高度出发,把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完善"政府主导、民政主  相似文献   

17.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全面建立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全省农村敬老院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云南省马龙县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按照"抢抓机遇、整合资源、齐抓共管"的发展思路,以加快敬老院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模式,规范管理,五保对象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五保对象"进得来、留得住、养得好",五保对象有了温馨的家园,有力地推进了"老有所养".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县敬老院被云南省命名为"三星级"农村敬老院.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鄢陵县民政局三措并举全面提升民政对象幸福指数,打造幸福民政。一是加强敬老院规范化管理,提升五保供养幸福指数。在全县农村敬老院继续深入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力争年底前全部达到硬件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舒适等六个规范的要求。二是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按照《鄢陵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要求,落实三级审核和三榜公示救助程序,把好救助对象确定关,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三是开展敬老助老活动,打造长寿之乡。  相似文献   

20.
<正>特困人员是困难群众和兜底保障对象中最困难、最脆弱、最需保障的群体,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直接体现。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阶段。山东立足新形势,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三个聚焦",按照"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部署,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聚焦特困人员关切,因人施策开展多维救助,探索用新视角看工作、新手段抓落实、新办法解难题,着力提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