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岛市慈善益站是青岛市慈善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宣传、贯彻《慈善法》,多途径传播慈善文化,探讨公益慈善文化与多元文化有机融合,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践行"怡善"工作理念的载体和平台,致力于使《慈善法》人人皆知,让《慈善法》为民所学、为民所懂、为民所用,动员和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公益、参与慈善,营造"全民慈善,人人慈善,快乐慈善"的社会氛围,促进青岛市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5,(2):38-39
<正>程立岩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处长打造"阳光慈善"的着力点。一是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各级政府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应建立并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重大慈善项目专项检查制度、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慈善组织抽查审计制度,并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二是强化慈善行业自律。发挥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作为联合型、行业性组织的作用,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增强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三是规范开展募捐活动。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面向社会开展的募捐活动应与其宗旨、业务范围相一致;不具有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民政部门是慈善事业主管部门,落实慈善法责无旁贷。北京慈善事业基础好、潜力大,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地贯彻实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贯彻落实好慈善法,促进首都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建议重点关注和解决以下七大问题:一、制定慈善组织及公募资格的认定细则慈善组织认定是慈善组织享有"慈善"冠名权、免税资格和募捐资格等的前提条件。虽然慈善法对  相似文献   

4.
正慈善信托作为专章列入慈善法草案,体现了"宽进严管"的立法精神,需要政府部门、信托监察人、慈善组织、行业自律、社会公众的合力监管。一、我国慈善信托的发展慈善信托与传统慈善捐赠、成立慈善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相比,严格区分委托人、受托人、监管人的职责,在设立变更、资产隔离、投资运作、监督管理、运行效率等方面拥有诸多制度优势。早在2001年颁布施行的信托法,对慈善信托(当时法条中称为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第六十条规定了慈善组织运用慈善财产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和年度管理费用具体标准,并授权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制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以外的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标准。为此,民政部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委托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对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的近5年来相关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有关规定,并就此征求了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特别是财  相似文献   

6.
<正>http://cishan.chinanpo.gov.cn在第二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民政部于9月4日上午举行了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开通仪式。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晓兵启动该平台运行,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主持开通仪式并对平台的持续建设提出要求。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是依据《慈善法》"信息公开"要求而建设的统一信息平台,用于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受托人等参与主体面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7.
正为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慈善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2016年9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每年的9月5日确定为"中华慈善日"。为进一步做好慈善宣传工作,2018年民政部有关司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了"中华慈善日"标志公开征集工作,共收到应征作品379份,经过严格筛选、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在2019年9月2日民政部举行的第四个"中华慈善日"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慈善日"标志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8.
正一、关于慈善组织在慈善法中的地位在慈善法12章112个条文里,"慈善组织"这个概念先后出现过143次,是本法中出场频率最高的主体。除了第一章总则和第十二章附则外,其余10章的法律条文主要是用于规范慈善组织的,或者说是围绕慈善组织来展开的。第一,慈善法把慈善组织作为规范的最重要主体,符合世界许多国家的立法经验。从国外的立法经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9)
正(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四章慈善捐赠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第三十五条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2)
正(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八十一条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第八十二条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第八十三条捐赠人向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第八十四条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第八十五条慈善组织开展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慈善活动需要慈善服务设施用地的,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慈善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1.
正慈善不仅仅是钱,更是人心,是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一道亮光。《慈善法》树立了慈善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善时代"。中国慈善联合会倡议发起"中国慈善总动员"活动,以"多彩善带"为标识,以行动为特征,在全社会掀起全民关注、全民参与慈善热潮,旨在全面展示慈善风采,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积极营造现代善生活。让我们动员起来,联合一切慈善力量,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9月1日,慈善法将正式施行。9月5日,将迎来首个"中华慈善日"。为做好慈善法实施和首个"中华慈善日"专题宣传工作,7月27日,民政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慈善法实施和首个"中华慈善日"专题宣传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慈善法实施和首个"中华慈善日"专题宣传工  相似文献   

13.
正9月1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正式施行,中华慈善博物馆在江苏省南通市正式开馆,由民政部主办、中国慈善联合会协办的第九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在该馆举行。"中华慈善奖"是由民政部颁发的我国慈善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本届"中华慈善奖"表彰了10名最具爱心慈善楷模、10名最具爱心捐赠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市着眼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始终坚持首善标准,牢固树立"慈善北京"理念,全面推进"全民慈善、效能慈善、惠民慈善、诚信慈善、创新慈善"建设,首都慈善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年社会捐赠总额达160多亿元,全市社会组织3万多个,全市注册志愿者组织5.78万个,实名注册志愿者达376万余人,2016年完成志愿服务项目4.9万个,在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4月11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刊载了冬子津《对慈善法的五个提醒》一文。该文指出,慈善法在中国慈善和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不容置疑,有五个方面需要认真对待:业务主管单位继续当婆婆?慈善法第九条虽然没有明确"婆婆"体制,但却承认双重管理体制的继续存在,其法律逻辑体现在以下两项规定中:第一,慈善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将于2016年3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后,慈善法草案(二审稿修改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慈善法草案(二审稿修改稿)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大慈善"的概念体现了慈善活动发展的趋势传统的慈善是"小慈善",把慈善局限为扶贫济困救灾、扶助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活动,现代慈善则把公益领域纳入到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相似文献   

17.
正公开募捐的流程募捐活动前制定募捐方案○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通过"慈善中国"网站在线备案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3月25日,《光明日报》刊登李健文章《慈善法充分彰显现代慈善新理念》。该文指出,作为一部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慈善事业根本大法,慈善法在立法之前的积极征询、立法过程中的广开言路以及最终定稿的审慎严谨都使得这部法律更加富有社会性并且充满善治气象。现代慈善是指以慈善组织为中介而发生的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其基本理念是权利保护、组织运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本法。第二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以及与慈善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法。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条本法所称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一)扶贫、济困;  相似文献   

20.
刘雷 《江苏政协》2013,(4):40-40
<正>近日,涟水县政协正式启动"关爱老人、守护夕阳"慈善义诊活动,48名政协委员和医疗专家分成四个义诊小组集中开展送医送药、免费体检等活动。本次活动是县政协和慈善总会"人人献爱心,慈善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