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7年12月以来,许多中国青年喜欢用"佛系"作为自己的标签,"佛系"成为这些青年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变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过渡形态。为了在现代社会释放焦虑、逃避困惑,他们在"佛系"外衣的保护下放纵自我,种种自相矛盾的言行暴露了犬儒主义的本质。克服"佛系青年"消极的一面,既要从制度上着手,也要让"每个中国人的梦"成为有效的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2.
网络"锐词"的勃兴与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锐词"以时事性、精锐性、网聚性、快捷性的特点频频登上网络生活的舞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流行文化.网络"锐词"勃兴是在社会问题凸现的背景下,网民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通过言简意赅、精准传神的新词汇创作,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以实现对社会问题的监督鞭策.针对网络"锐词"勃兴现象,有关部门要主动认识、理解、适应和融入网络文化环境,从网络文化观念、民生政务反思、网络话语环境等方面着手规范、引导、治理,让网络"锐词"成为主旋律传播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止戈 《学理论》2008,(21):73-73
闲暇无事,浏览闲书,自然会有所乐有所得。《深圳青年》上,刊登张丽钧的《可悲的"抽条"》文章,以幽默的语言调侃"抽条"一词的词义。其实,"抽条"一词对北方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尽管很少有人考证其词的来源,但"抽条"意即打折扣,谁都知道。  相似文献   

4.
解密"街角青年"--一种越轨社会学和亚文化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海 《青年研究》2005,(2):43-48
"街角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街角青年"如何生存,为何要选择这种"浪迹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他们选择了一种越轨的亚文化社会生活模式?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某社区一街角 帮派的调查,解读"街角青年"的形成原因、社会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6,(1)
正"正能量"本是物理学的一个名词,而"正能量"一词在社会领域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的出版,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现在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可以用"正能量"一词来表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信仰教育,重视信仰教育的青年维度,科学理解青年信仰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教育,就必须着力构建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回归生活世界、拓展比较教育、深化实践教育,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青年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7.
从"内卷"的文化样态来看,"内卷化"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表达了青年的社会心态;从"内卷"的外在表征来看,它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瓶颈",表现出外部的无意义突破和内部的消耗;从"内卷"的心理投射来看,它是当前社会中非良性的内部竞争,导致了社会的群体焦虑。究其本质,在非良性内部竞争背景下,人们对于"自我异化""自我剥削""自我压榨"的主动选择是导致"内卷化"的根本动力,温和反抗的"佛系青年"、标榜不做异化工具人的"反卷青年"和安于现状的"躺平青年"成为软性选择下的无奈之举。因此,应优化社会环境,理性对待内部竞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媒介素养,有效纾解"内卷化"社会现状,促进人的"自我异化"走向人的本位复归。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12)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对于年度网络热词的总结和筛选已成为年度总结的一部分。在2013年的网络热词中,"中国大妈"一词备受关注,并对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产生了影响。拟从模因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解读,探究"中国大妈"这一网络热词的出现、复制和传播以及其流行的原因所在,期望对网络热词的多角度解读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9.
事事静观     
冯景元 《党政论坛》2014,(22):42-43
物眼看,人眼瞧,佛眼观。 暗以观明,静以观动,下以观上,地以观天,视角不同观不同。观中除看以外,还有赏和悦。素常说观石、观画、观文,都是倾目上一心,连欣带赏的。而生活中经常伴寄望而出的观察、观望、观看,则更多的是,系之于怀,存乎于心。  相似文献   

10.
认识客家人     
丘岳 《侨园》2012,(12):43-43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民系,是—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意。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为了与当地原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是"客户"、"客家"、"客家人"。众所周知,汉族各大民系,几乎都是  相似文献   

11.
金风 《瞭望》2008,(17)
历史注定让中国青年的这个节日以不平凡的方式度过。这个春天,"藏独"分子的疯狂举动、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的表演,让共同建设和分享发展成果的国人警醒,中国的高速成长,并非所有人都乐观其成。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刻,秉承一贯的爱国传统,青年学生走在了前列。从网络舆论的自发有力反击、充分揭露,到巴黎街头海外学子的激情演说,无不让人看到,五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愈加全球化,青年对于新事物的天生敏感使青年文化和消费成为观察研究全球化在中国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一方面我们看到青年对于西方和日韩文化熟捻于心,惊喜于他们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和超越前辈的见识;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忧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担心盛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是否会"腐化"我们的青年(吴翠萍,2008:17-20)。青年群体中的大学生是文化资本较高、对中国未来发展影响举重轻重的一群人,他  相似文献   

13.
漫画药     
某一种药很有效,某一种化妆品很好用,某一尊佛很灵……其实,最关键还是心在起作用.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最深奥,而又最简单的道理:在我们想某种东西时,它便不再是原来的东西.这种现象也就是俗称的"心理作用!"但关键还是"信"和如何"信"!  相似文献   

14.
刘文丰 《学理论》2009,(15):266-267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领域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探索积极有效的指导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长效机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初心     
正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华严经》【释义】十方三世所有的佛,都会来护念这个初发心的菩萨。世间、出世间任何一个法门,都强调时时护念和坚持初发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俗语即来自此句。【作者简介】《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  相似文献   

16.
最近到上海旅游或出差的人,差不多异口同声地说,如今的上海青年,变得更加俊俏健美,更加活跃开放,更富有八十年代青年人的朝气!这些议论并非是夸张之词,而是反映了实实在在的事实。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发展,上海青年,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  相似文献   

17.
1 研究青年生活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青年问题,如青年为什么总是不断变换自己的活动范围,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取决于什么,青年的生活场所与成老年的有何区别,青年是在哪一个地平线上起步的,青年的本质力量体现在什么地方等等,都有待于对青年生活圈的分析。一、前青年生活圈 2 前青年生活圈是青年生活的起点,青年是在前青年生活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为了弄清青年生活圈,必须首先分析前青年生活圈的发展,乃至有必要追溯到人之初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进入网络直播行业,建构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大批青年也在通过网络直播影响着他人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文化娱乐方式。文章通过参与式观察及访谈的方法,对网络直播中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进行探究,以研究网络直播是如何影响青年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建构,研究发现社会制度、家庭及行业环境等社会因素都对网络直播中主播的行为选择及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主播通过在直播间中与观众的互动也会影响观众的心理及身体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一词由于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贬义性的演变,这里且不论其变化.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必须要生活在社会中,人际关系是所有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是一个人离群索居或是清高孤傲,那么人际关系或许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暴发后,青年群体与老年群体"戴口罩"的行为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家庭内部争论直至社会争论引起广泛讨论。青年群体的"丧"呈现出一种强烈而真正的个体行动力,进而整合成一股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老年群体的"养生"一方面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关怀;另一方面则是表达"认命",让年轻一代难以认同的偏执甚至麻木和行为上的不作为。二者都是个体基于自身生活处境所形成的一种生活经验,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