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化创意中传承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是在现代社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大朝阳产业。文化创意既繁荣民族传统文化,也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通过文化创意挖掘和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这两个要素都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特色,而世界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都拥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但因各地经济文化基础不同,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因此,如何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与文化资源创新理念来加快发展本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十分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创意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以创意为动力引擎的创意产业已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新兴业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巨大.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内容创新不足、区域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新兴业态不突出、创意人才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需要大力实施创意山东计划,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和结构,积极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品牌打造,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资本的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强化创意人才培育.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深入探索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路径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分析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可以看出,成都市结合三圈层的经济与资源的不同特点,沿圈层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环境的打造。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优化应遵循四大路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顶层制度设计规划;制定前瞻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加快出台文化与贸易、科技、金融融合的政策法规;积极完善吸纳与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体系,力推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厉无畏 《前线》2013,(3):27-28,36
从战略意义上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旧区改造、城市更新;资源开发、文化演绎;旗舰项目,综合运作,是三条重要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具有创新性、文化性、融合性及效益双重性。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及政策的支持下有了一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支柱。然而,创意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型人才不足、产业链不完善、文化融合不强等。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使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应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谷彦彬 《实践》2013,(7):52-53
创意产业是利用创意进行的经济活动,既包括用创意创造产品、用创意提供相关服务,也包括用创意进行创意产品工具的生产服务,其核心是通过创意经济活动使创意增值。从创意产业的视角审视草原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从创意产业的观点思考草原文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是世界各地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福州的支柱产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文化创意产业总体集聚度偏低、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能力不足、文化创意消费市场有待培育等问题.因此,福州应拓展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和服务内涵、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的产业体系、努力拓展文化市场,以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青 《新视野》2006,(3):23-25
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个人的参与和才智发挥;强调有形产品的生产;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强调信息服务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强调乘数效应的发挥;强调高收益性;强调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北京应当创造条件,鼓励普通民众广泛参与文化创意活动;整合资源,大力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创造精致化和差异化的文化创意产品;消除行政垄断,推进国有文化创意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完善规制,创造宽松的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与台湾相比,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创作领域有待拓展,产品表现形式有待丰富,资源整合力度有待深化,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品牌效应有待提升,应该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动力源泉的挖掘、创意人才的集聚等方面的经验,面向现代拓展内容创作领域,融合科技丰富产品表现形式,多管齐下深化资源整合力度,重点突破"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工艺美术"三大领域,不断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2.
创意文化与创意经济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高潮中,创意文化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推动创意文化与创意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未来中国的科学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吉林省75家文化企业问卷调研的数据表明,吉林省创意产业融资上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有限和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发展、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和融资渠道拓展等方面入手,改善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厚重、原生、多元的民族文化要素完美地结合,给了世界一个全新的贵州形象,极大地提升了贵州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凤凰花开灿若云霞。在5月19日闭幕的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上,贵州搭建的展示、交易、培训三大平台,特色突出、亮点频闪,获文博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27家本土文创产品企业亮相文博会,将贵州本土文化元素与现代创意思维相融合的文化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多彩贵州街区展示的创意产品、科技文化融合的平塘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融合科技是促进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福州市应加强对文化科技工作的领导;科学规划、产业联动,借鉴外地经验,加快文化融合科技步伐,做大做强“海西文化创意”品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以文养文和鼓励性、引导性文化经济政策.北京文化经济政策侧重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增加生产性投入,减轻文化单位税负,建立金融支持和生产服务体系.在推动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北京文化经济政策从行业、体制内部的以文养文,逐步过渡和深化到自觉地实行鼓励性政策、主动地实行引导性政策,显示政府更加成熟和自信地运用经济杠杆加强文化经济宏观调控,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本文在分析北京文化经济政策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制定要正视民生倾向、把握变迁特征、确立开放意识,并建议加强文化经济规律研究,重视改善文化投入方式,创建社区文化建设基金,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启动文化经济立法,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若干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但是也存在着园区功能定位不清、产业链不完整、产业体系构建不合理等问题。应在加强园区功能布局与规划的基础上,从文化创意氛围、资金支持、价值链共享、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发展硬环境等方面给园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通过产业立法来规范文化创意产业,是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做法。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亟须地方立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在全国性统一的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之前,可以根据辽宁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相关上位法,制定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以此明确相关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从法律上有效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柯林 《世纪桥》2012,(21):131-132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背景与博物馆服务功能的延伸发展具有同源性。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创造性利用。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文化见证物的收藏、展示、研究之所,其社会功能一直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衍生。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之际,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自觉不自觉的席卷其中。因此,博物馆应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使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和扩散。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昌南 《求实》2007,(8):58-60
在全世界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江西省面临着发展创意产业的机遇。江西省创意产业发展应走差异化道路,根据江西省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和艺术,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具有自身特定的创意产业。重点发展两大特色创意产业和两大创意产业基地。两大特色创意产业是景德镇艺术陶瓷创意产业和江西地方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两大创意产业基地是景德镇和南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