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在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宝贵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探讨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理论思想间的内在联系,对今天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列宁认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三大差别不断扩大。因而,提出社会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工业与农业相结合,促使城乡差别逐步消灭的思想,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资源配置具有计划性、直接性和均衡性,把区域综合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偶合性,因此,对应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可将区域协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0,(7):21-21
<正>一是制定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是每个区域发展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两者发展并重,以达到文化带经济,经济促文化,二者协调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更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保证。二是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5.
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然要求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并通过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  相似文献   

6.
发展隆阳区区域经济,要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强化分类意识,实施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在分析“中部崛起”区域战略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选择,阐明“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战略联系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经济和谐发展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邓小平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的主要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配合、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良性互动、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等。邓小平的经济和谐发展思想,所强调的“和谐”是动态的和谐、是相对的和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盲目性生产所导致的国民经济不均衡发展,及其空间表现形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出了产业部门分工、地域分工、社会生产协调发展、生产力平衡布局等区域经济思想,并坚信社会主义国家应当而且可以有计划地配置生产力,逐步消灭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程遇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以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泛珠三角经济区例,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视角,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东西部合作促进西部大开发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的开发、开放与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东西部互助合作,联合开发西部,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产生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区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战略演变:建国初到70年代末采取了平衡发展的战略,着重加快内陆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经济差距;80年代到上世纪末采取了梯次推进的战略,让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带动和帮助西部地区发展;2000年开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实现全国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区域发展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先后选择实施了三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尽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但只有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才是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李鹏总理1996年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今后十五年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清醒认识,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是集经济社会与环境内容于一体的发展战略。它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它的目标是保证经济、社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为了执行好这一重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应当认清并把握好以下四个问题。一、人"天"(自然)的相应性(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04,(6):1-1
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期,党中央提出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长治久安。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学习论坛》2003,(9):88-90
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一种新型文明发展观。走文明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的统一 ,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与生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学为我们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发展观.本质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因而,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高度的智慧,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勇气,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创造性地制定了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使中国人民迅速脱贫致富,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邓小平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观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重新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以东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带头作用,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19.
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发.正确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真正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以达到富国强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罗全福 《共产党人》2005,(24):20-21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