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辞赋家,《西京杂记》载有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09,(9):67-67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到底五福是什么呢?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注:《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书经洪范》)  相似文献   

3.
锁忆父亲     
朱家托 《工会博览》2006,(22):39-39
父亲。这个名词的精髓是什么?《说文解字》上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那什么是“矩”呢?《辞海》上说:“为方之器”。  相似文献   

4.
幽默可以避祸吗?可以。有这么一例:南朝刘宋时期,江夏王刘义恭在朝中搜刮古董。侍中何勖已经交纳,却被催索不休。为了应付,他便在路上捡了两件垃圾:一是狗脖子上的套圈,另一是牛鼻子上的铁环。经过一番包装后,还郑重其事地修书一封。他向刘义恭说:“这两件宝物,一是秦朝丞相李斯家的狗项圈,一是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家的牛鼻环。”王爷大悦,何勖也因此避祸。  相似文献   

5.
郑和的功绩     
小柯 《法制博览》2009,(9):78-78
上期贵刊登载了龚克先生的文章《解缙如何“玩转”朱元璋父子》,文中提到了“学而优则仕”,很是发表了一番感慨,甚至归纳出三个层次。 “学而优则仕”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子张”,原文中整个句子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说的。  相似文献   

6.
蔡成 《法制博览》2008,(22):14-14
詹姆斯狠劲皱眉头,低声说:“Shit!”凯文厉声说:“shit!”他很愤怒:被詹姆斯和凯文称作“臭狗屎”的节目是倪萍主持的《聊天》。是当年我刚买DV时摄录的一期《聊天》节目。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10,(17):31-31
一、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韩愈《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相似文献   

8.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这世界上只有男人,那这世界太可怕了;如果世界上只有女人,那这世界太可悲了。”因为,唯有男人和女人并存于地球,才是优化组合,才是最佳选择。但是,优化组合并非十全十美,因为毕竟男人和女人有角色的差异,各有各的长外和短处。从孔子《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懦弱已,你的名字是女人”;从《圣诞》中的“女人是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至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生最难教,轻不得,重不得”。无一不暗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女人相对于男人而言,有其软弱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订阅办法     
《法制博览》2008,(3):1-1
《投名状》里的真实历史: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文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虽当场就擒,但其动机却迷雾重重,幕后主使更是难觅踪迹,迄今难以定论。慈禧太后在召见曾国藩时说:“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说:“此事甚奇。”  相似文献   

10.
古时一考生为文,援引了《诗经》中“昧昧我思之”句,却误写成了“妹妹我思之”。考官便批道:“哥哥你错了!”  相似文献   

11.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被传为美谈。那是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说着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  相似文献   

12.
李乔 《法制博览》2011,(14):62-63
真理在“中间”斯大林说:“真理在‘左’和右中间。”此话正确,也很精辟。斯大林自己把握得怎样,姑且不论,但这句话说得确实好。中国的儒家实早有此意。《中庸》谓,执其两端用其中,《论语》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亦即“两端”。“过”与“不及”都不对,  相似文献   

13.
《法制博览》2008,(4):50-51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除了爱写字,更爱读书。经常读的书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读完后学的是有模有样,养情妇嫖妓女,躺在床上一边读一边练,反复研读,细心体会,实践出真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妓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晖晖 《工会博览》2010,(4):53-54
闯荡中国九年,矢野浩二终于在2009年底的古装喜剧《熊猫大侠》中实现了自己两个宿愿:一是拍一部喜剧,二是演一次中国人。自从2001年加入“北漂”一族至今,从《烈火金刚》里的毛利大队长到《小兵张嘎》中的日本军官斋藤,从《铁道游击队》中的冈村到《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里的山岛赳夫等等,他无不以“鬼子”的面貌出现,以至得名“鬼子专业户”。而今,浩二不仅演艺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还跨界当上了电视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法制博览》2011,(7):41-41
在中国古代官场,打探“真年”是一大禁忌。因为官员的年龄大多造假,依靠好出身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而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则白减年龄……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暗角     
去年的《文史精华年选》编了篇《“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后的故事》,书出版后,有不少朋友打来电话或是发来邮件说:“这故事骗了我们几十年,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啊!”说过之后,不胜感叹。那是一个非常的年代,真正救了“小姐妹”的人因为是“右派分子”而在宣传时被换成了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媒体在大肆塑造“救人英雄”的同时,却要另一个真正的“救人者”承受人生的磨难。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用语     
邵燕祥 《法制博览》2009,(18):56-57
有一位法学教授写了一组通俗文章,其中有一篇《冲破“两个凡是”的法治解读》,回叙了三十年前的一段历史。所谓“两个凡是”,指的是1977年2月7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公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文章说,“由于结束了‘两个凡是’,党的有错必纠的政策才得到真正的落实”,接着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10,(11):78-78
读了5期《名家讲坛》上的《历数史上红杏出墙的皇后们》一文,我就纳闷:“杏花”招谁惹谁了?咋就成了情色用语?  相似文献   

19.
徐勤 《法制博览》2011,(6):32-32
过去常看新闻报道,知道农民、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下岗工人是“弱势群体”,街头市场小商小贩是“弱势群体”。最近看了几条新闻,忽而发现原来现今人们都是“弱势群体”了:《大家文摘报》消息,河南济源市城管“沦为”弱势群体,他们因待遇太低而集体上访;  相似文献   

20.
含沙射影     
《法制博览》2009,(11):71-71
源于唐代自居易的《读史》。唐朝大诗人自居易有一首《渎史》诗,它的内容如下:“含沙射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这首诗里的“含沙射人影”源于一个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