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来,牟秀庆靠土地勤劳致富,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带动了一方农业的发展和周围职工共同致富。2001年,被授予“兵团优秀青年致富标兵”称号;去年,被兵团授予“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1年,她家从农十师一八八团七连搬到一连后,看到这里的女职工很少,除了几个年龄大、快要退休的妇女在种地外,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妇女没有一个人参加土地承包。她大胆地承包了80多亩地。从此,这个平时一到天黑连家门都不敢出的人,却经常深更半夜、硬着头皮到远离连队的地  相似文献   

2.
《兵团工运》2011,(9):3
<正>李春霞,农十二师一○四团九连职工。她善于学习、勤劳致富,通过科学种田,在农业生产一线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成为团、连有名的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2008年,荣获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称号;2009年,荣获兵团"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3.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4.
在农七师一二五团二连,有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女能人李云风,一提起她,周围的姐妹们都会竖起大母指,是她让周围的姐妹们尝到了大胆承包、科技种植的甜头。她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团"三八红旗手"、农七师致富带头人,2011年又被兵团评为巾帼致富带头人,她所种植的葡萄园区被评为兵团巾帼致富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5.
<正>王晓燕是农七师一二五团十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她热爱兵团,热爱兵团这片热土,在承包土地的20年中相信科学,大胆实践,先富带后富,发挥了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被师、兵团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46岁的王霞玲是农二师二十一团八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是土生土长的军垦第二代。从2006年起,她依靠兵、师、团党委的优惠政策,带头运用加压滴灌、育苗移栽新技术,在承包的35亩土地上辛勤耕耘,勤劳致富,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智慧浇灌出理想之花,近几年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率先走上了小康之路,成为团场农业一线女职工"巾帼科技致富"的领头雁。2010年荣获兵团"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2岁的罗中全,1996年3月带着妻子儿女,告别家乡父老,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从四川来到农三师四十二团六连承包土地。13年来,他凭着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勤劳致富之路,成为连队率先致富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正>现年48岁的赵俊霞,是一师阿拉尔市十三团十五连职工。从一名团场农业一线普通女职工成长为拥有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果品保鲜库容量6000吨、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可带动150余名职工群众就业增收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她为团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出兵团儿女巾帼不让须眉,追逐梦想、奉献社会的美丽篇章。迎难而上勤劳致富勇争先2006年,十三团新建连队十五连接收移交土地1.5万余亩,连队职工人数少,承包能力不足。眼见连队近万亩土地无人承包,时任连长姚景和心急火燎地找到赵俊霞说:“小赵,现在连队土地承包确有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9.
正身材单薄的她,说起话来文静中透着腼腆,单从外表上看,很难将尹志琼与"女能人"一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她凭着吃苦耐劳、学习科技、善于经营成为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8年尹志琼荣获团"先进生产者";2009年尹志琼家庭荣获团"和谐小康家庭"光荣称号;2011年尹志琼荣获团"五好职工"、"少生快富先进典型"等荣誉。今年42岁的土家族妇女尹志琼12年前从山清水秀的天府之国来到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自愿加入到屯垦戍边、建设团场的事业中。她深深地爱上了兵团这块热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搭筑爱巢,勤劳致富,成为五连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0.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农一师十四团五连,近年来,全连女职工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用勤劳的双手在沙土地里“刨金”,许多人成为连队的致富能手。 敢向沙丘较真的人 胡社玲的名字在十四团家喻户晓,她是军垦第二代,她时时刻刻没有忘记养育她的这片热土,现在她已成为承包大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2001年,兵团党委“1 3”文件的出台,给她带来了发展机遇,她决定走上开垦荒地发展特色养殖之路。她和丈夫一合计,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购买了小四轮、链轨式拖拉机和全套  相似文献   

11.
<正>任琼华,女,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1988年从天府之国四川来疆,在农二师三十四团落户参加土地承包。在过去的21年,她累计向国家交售籽棉110万公斤,创产值440万元,连续17年荣获团场"先进生产者",2005年荣获农二师"优秀党员"、"五好职工";2006年被兵团授予"兵团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8年被  相似文献   

12.
提起青年创业致富能手李海青,是农二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人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她曾多次被农二师评为"新长征突击手"、"致富标兵"等荣誉称号;2005年和2010年两次被兵团团委、兵团农业局评为"兵团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相似文献   

13.
正现年44岁的王荷英是农八师一三六团五连棉花种植一线的普通职工。生产中,她是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生活中,她心系群众、乐于助人,更是一名喜欢"管闲事"的妇女主任。2008年,由于一次意外的电击事故,王荷英的爱人永远地离开了她,留下了她和未成年的女儿。丈夫在世的时候由于承包土地经营不善欠下了外债,面对人生的巨大悲痛,王荷  相似文献   

14.
她,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却毅然决然放弃到城里“闯世界”的机会,一头扎进农业连队,以满腔热血经营父辈们开垦的黑土地。 她,承包种地11年,年年创高产,岁岁收入近万元,成为农场的“勤劳致富带头人”。 她,悉心赡养父母,真诚照料公婆,是被老人们夸来夸去的“好闺女”。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大伙称道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15.
<正>“这样的劳模让人佩服!”“她致富不忘乡亲,帮助我们走上致富路。”“她像自家姐妹一样帮我,让我感到特别温暖。”……谈起职工李维莲,二师三十三团七连的职工们抢着说,就连新职工都频频点头。今年49岁的李维莲,是一名党员。她扎根团场,刻苦学习钻研棉花和红枣种植技术,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帮扶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一流业绩。27年多来,为国家上缴籽棉290万公斤,产出红枣420余吨,为团场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她被评为兵团青年职工创业项目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兵团“三八红旗手”,2021年荣获二师铁门关市“劳动模范”,连续多年被团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五好职工”“十佳行业女能手”“三八红旗手”等。  相似文献   

16.
巾帼飘香     
过去的几年里,有过贫穷的日子,有过失败的教训;有过艰辛的奋斗,有过成功的喜悦;更有着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精神。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她就匆匆起床了,简单梳洗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就是四师巾帼致富带头人——刘文莉。2012年出栏育肥猪534头,利润20万元,承包种植土地28亩,种植收入2.1万元。  相似文献   

17.
说起阮小平,四师七十团的职工都不陌生.这个50岁的兵团汉子,多年来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借着自己对团场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和顽强的拼搏,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认可.2003年,阮小平被兵团评为“青年创业致富能手标兵”、“自治区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全国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光荣称号,2004年被评为兵团劳模、兵团庭院经济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兵团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团里的先进工作者和劳动致富能手,受到了国家、自治区、兵团、四师和团场的隆重表彰.  相似文献   

18.
农二师三十三团二连职工李树华通过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走上了科技种田、勤劳致富的路子,每年纯收入逾万元,被人们誉为“科技致富的女强人”。李树华今年41岁,1987年从四川来到这个团承包土地,一干就是十几年。其间,她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信心,也有过气馁。一开始,他承包了连队40亩棉花和35亩水稻,由于没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只知道蛮干,力比别人出得多,产量却比别人少,一年下来的收入只够吃饭。李树华心里打了退堂鼓。2003年冬季,李树华参加了团场举办的“绿色证书”学习班。通过近一个月的系统培训,她充分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懂得了…  相似文献   

19.
李新敏,是农九师一六七团二连的一位普通女工,今年只有36岁,但却是一个有着1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她热心帮困扶贫,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贫困户的信赖和拥护,先后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农九师“科技示范户”、“巾帼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李新敏帮助贫困户的事,已经默默地进行4年多了。她说:“这些贫困户真的需要大家的帮助啊。”这句话,道出了一位普通女工最朴实的追求。 一提起李新敏,贫困户孟建华和母亲廖龙玉就感动得流泪。1999年,孟建华想承包土地,可就  相似文献   

20.
丁淑荣是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去年种植了67.5亩辣椒,单产454公斤,纯收入12万余元,成为六连的致富带头人。她依靠科技勤劳致富,从土里刨到了"金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