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德春 《政策》2008,(11):58-58
目前,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将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看,在家乡接受教育。这些在家乡的孩子远离父母,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照应、行为管教、学习辅导、心理沟通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与彩蝶共舞     
与彩蝶共舞孙雅歆黄圣苏、汪艾华是一对患难夫妇,从23岁到28岁,他们放弃了工作、家庭和孩子,远走他乡,捕了6年蝴蝶。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在长沙拥有了一个专事蝴蝶产业开发的私营工厂,在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创建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蝴蝶馆。1997年,夫妇俩又在湖南省...  相似文献   

3.
陈菁  齐良生 《当代广西》2008,(13):42-44
这是一群脑瘫儿童,他们因脑部神经受到损害,造成在行动,智力,语言上的诸多障碍,不能上学,无法外出玩耍或做游戏,他们对外面的精彩世界极为陌生,偶尔出一趟家门,回来后足够回味半年以上,这是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时,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  相似文献   

4.
永川市周玉梅:我的表兄表嫂在外省打工,他们已生有一个孩子,但按打工地的政策他们还可生一个。于是他们在打工地又生了一个孩子。没想到却受到家乡——重庆计生部门的罚款处罚。我们想不通,为什么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为什么外省妇女能享受到的多生一个的权利重庆妇女享受不到?我实在想不通,四处发信打电话,总寻不到答案。  相似文献   

5.
<正>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爱梅在其题为《福乐会》的著作中,曾就子女教育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同样是小皇帝,在美国,孩子是社会的;在中国,孩子是爹妈的。中国父母在表示自己对孩子爱意时,往往不在乎关心他们想些什么,他们的困惑,他们的不安,却更关心他们的吃,不断地塞给孩子春卷、八宝饭……”。对子女来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富有牺牲精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或者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洒向山乡都是爱──云南省普洱县妇联“向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活动”纪实张树彦山里的孩子象山一样朴实,象水一般清澈。山里的孩子爱学习,山里的孩子需要学习,他们渴望从书中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他们幻想从书中建起家乡的工厂,山区的都市,他们想得很多,很多。然而,...  相似文献   

8.
新春来临之际,当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满怀憧憬地踏上远去的列车时,他们是否为家乡的老人、孩子操心?  相似文献   

9.
<正>1979年6月,中美建交伊始,美国立即派团来考察中国教育。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有了这样的发现: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才举起右边的一只。中国的孩子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孩子,他们边走路边用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大》2012,(9):32-32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于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数以万计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担心不已。据统计,中国约有农民工2.5亿人以上,他们的子女有7000多万人,其中留守子女,即不能随父母离开家乡在务工所在地区就读,仍留在家乡的子女,约有58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2,(4):109-109
与孩子得高分,父母发奖金的做法不同,美国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他们从小就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讨价还价,定好价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  相似文献   

12.
钟玉彩的乡谊徐晓燕河南信阳恒展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玉彩是一位心直口决的台湾人,她中等个头,穿一身西服套裙,谈起自己的创业史滔滔不绝。钟玉彩祖籍河南。1989年她远离在台湾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带着未成年的三个孩子回家乡,想让他们看看大陆家乡这片生...  相似文献   

13.
闻午 《政协天地》2012,(11):33-35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批又一批泉州人从祖国东南角的家乡出发,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北上京沪、南下广深、西越川渝,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他们以“输人不输阵”的气魄投资兴业,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爱拼才会赢”的泉商故事。30年过去了,他们乡音未改、乡情更稠,漂在异乡却心系桑梓,时刻关注和支持家乡建设。而今,他们中被推荐担任家乡各级政协委员的杰出代表人士,更透过人民政协的履职平台,团结广大异地泉商,循着家乡“二次创业”的号角声,纷纷带着好项目、怀揣大资金,信心满满地返乡创业,他们誓与乡亲齐打拼,共助家乡新跨越。他们说……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全国两会上称“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在她看来,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导致返贫,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买不起房.  相似文献   

15.
11岁,也许中国的孩子还在妈妈怀中撒娇,而他却 已经独自一人来到中国留学。17岁,许多中国的孩子还 在泡网吧、打游戏机,他就已经凭自己的实力创办了中 国关爱基金会这一美国民间组织,并把第一批募集到的 基金用于天津的残疾儿童,让他们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这个美国人叫麦修。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我到中国旅游时,拜读了你们的杂志并试着学习中文,希望能在我孩子长大后到中国教英文。我是一位艺术家。我画了许多漫画和插图并在美国和欧洲出版。最近我画了第一张中文漫画,并用我在中国旅游时导游给我起的中义名字签署了它。当我刚好用墨水描完这幅画之后,我才得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之事,我想表达我的义愤,我想让中国人民知道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支持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一位美国画家的义愤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群体多出现在农村,由于父母劳务输出,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照顾,在家乡学校读书,被称为"留守儿童"。但是在我区一些城镇,也生活着一群"留守儿童",他们是外地打工者的孩子。父母把孩子留在城镇里上学生活,自己到城外打工。在乌鲁木齐市的4所中小学,"留守儿童"就已超过1000多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8.
【家乡是梦,自己是麻雀】幼时,脑子里的家乡就是中国,家乡人就是中国人。家乡人幻化为一个形象,是一个佝偻着腰身,戴着一顶破草帽,在一片谷地里驱赶麻雀的老农。那是我的老姨父,也是家乡老农的一般形象。  相似文献   

19.
杨莉 《中国妇运》2003,(2):48-48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黑鱼泡镇三家子村的王秀印,在经历了高考落榜的失落,在工厂当临时工的艰辛,以及身怀六甲坚持学习的不易之后,懂得了只有拼搏才会有希望;在目睹了本来就贫困的家乡又遭受特大洪灾后的凄凉与乡亲们愁苦的脸时,王秀印懂得了只有致富才会有出路,她决心为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之路。秀印认准的道,谁也拦不住。为了家乡都能富裕起来,2000年8月,秀印领着孩子、带着十几年打工的全部积蓄,回家乡了。经过多次考查,她决定投资10万元,建一个小型养殖场,专门养蝎和兔。没有房子,她就率领施工队的工人们一起盖,2…  相似文献   

20.
刘艳  张洁 《今日海南》2007,(9):37-38
一支由大一学生发起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一群立志于服务家乡的大学生,他们制定服务章程,发布服务宣言,5年来利用寒暑假坚持不懈地重复着一个主题:为家乡的百姓做一些实在的事。在回顾5年历程时,他们总结的不是曾经做过什么,而是自身成长还缺少什么。有人称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