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议题四改革方向:向左、向右还是向中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2030年的中国》专题报告,建议中国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降低垄断企业对市场负面影响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甚至有论者指出,此举是给中国经济"下毒",私有化国有资产的建议,只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到底朝哪个方向进行改革,网友、学界讨论激烈,尤其是网络上,甚至形成了左、右派的对垒与骂战,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关于改革方向讨论的激烈。实际上,关于改革的左右派之争,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新鲜事。改革开放以来,就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思想争论。历次争论都并非空泛的非理性争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指责格林柯尔、TCL和海尔等三家公司利用产权改革“侵吞或稀释国有资产” ,进而许多学者提出要“结束‘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对此都做了有力的回应。经过一个多月的争论 ,问题的焦点已不再是郎咸平先生起先关于这三家企业的研究论文是否真的抓到他们“侵吞国有资产”的真凭实据 ;而转到我国的产权改革是否应继续进行下去的问题上。许多人认为双方都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嫌疑 ,但这场争论的实质非常明显 ,是一场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争论双方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 (不包…  相似文献   

3.
争论是一个彰显矛盾和凝聚共识的过程。当前,隐含在"国进民退"争论背后的实质是有关中国市场经济不同走向的争论。怀疑论认为我国没有出现"国进民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进退是市场调节的表现。支持论赞成"国进民退",希望中国建立"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反对论反对"国进民退",主张继续私有化和民营化进程,希望建立"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国进民退"争论与此前的改革争论存在明显的延续性。能否从争论中凝聚共识,使人们看清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发展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是中国下一步改革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每月要闻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年会开幕 第五十二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9月23日在香港开幕,9月25日闭幕。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会前,18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预测中国经济在21世纪可以持续高速增长。22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举办了21世纪的中国经济专题研讨会,朱镕基副总理作了主题发言,国家  相似文献   

5.
刘建 《人民论坛》2012,(15):38-39
美国竭力推行作为"华盛顿共识"核心的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会误导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改革,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保持警惕争议八:私有化是国企改革方向吗?关注度:☆☆☆☆争议焦点: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议中国应该将国有企业的比重再降低63%,并主张让国有企业按更加商业化的模式运行,由此再度掀起各方对国企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发展道路的讨受到了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关注。世界银行副行长、世界银行  相似文献   

7.
1999年1月2日任命刘坚为农业部副部长。 1999年1月7日任命祝宪为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免去李勇的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职务。1999年1月14日免去李纪周的公安部副部长职务。1999年1月25日  相似文献   

8.
正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一直是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来源。4月中旬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2014年春季年会上,IMF认为,全球经济正在出现向好的转折,但复苏仍然过于脆弱而且缓慢。对于全球经济长期发展来说,各国应该加快经济结构改革,以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不断进行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在年会上得到了来自多方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包庆丰 《前沿》2010,(9):78-80
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本文在论述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展、分析初步成效以及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深化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发展的挑战世界银行为配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1997年中国香港年会而组织编写了《2020年的中国》,该报告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现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摘要刊出,供参考21世纪发展的挑战中国会在未来保持其持续的快速增长吗?回答这个问...  相似文献   

11.
亮棹 《创造》2008,(12):48-48
党内资深农村政策专家,他主导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结束了长达30年的“包产到户”争论,从而掀起了30年改革史中最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农村改革。此后他连续五年领衔制定中央一号文件,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6,(6):34-34
2006年11月3日,来华作为观察员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世界银行负责非洲地区事务的副行长古宾得·南卡尼说,中国对非洲的贸易与投资正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世界银行最新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正对非洲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将在未来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0,(13)
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市场主体增长、市场活力焕发是对营商环境建设的肯定,但同时,也为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新挑战、新命题。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2019年10月23日晚,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总体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这也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名次虽然有所提高,但也表明了我国营商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学术前沿     
<正>世界银行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选择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老。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会达到26%,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8%。为了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挑战,世界银行报告力求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建立一个平衡的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服务体系的建议,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喜好和需求。报告指出,中国正以史  相似文献   

15.
今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不久前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召开了“双周学术讨论会”,王小鲁研究员作了主题发言。以下是讨论会的主要观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十分引人注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从 1979年到 1998年的 20年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9.7%。国外认为统计局的数字偏高,比如世界银行提供1978年到1995年期间的数字是8.2%。不管怎么讲,过去20年改革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起码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这是没有疑问的。而且即便是8%的增长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自然就提出二个问…  相似文献   

16.
改革过程中的认识分形与范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争论是认识分形的表现。自我国改革启动以来,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争论,每一次争论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对改革的不同认识。面对当前存在的看病贵、房价高、上学难、就业难和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必须调整改革的范式,使改革进一步走向完善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今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对如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提出详细意见。协商民主和中国民主发展、中国治理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多年前世界银行和  相似文献   

18.
国际     
《时事报告》2010,(6):89-90
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 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2010年春季会议在美国华盛顿闭幕。根据会议通过的世行投票权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北京观察》2002,(8):63-64
美国摩根·斯坦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面临挑战。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退休金支出在2000年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而经合发展组织中的工业化国家已达到了9%。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指标也就需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社会保障安全网络的成本不可避免地要增加。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世上界上30%的高龄人群(60岁以上)将居住在中国,这一数字是经合发展组织工业化国家总数的两倍。任20世纪末,中国有十名劳动力为养活一名退休人员而工作。住21世纪中叶,这一  相似文献   

20.
国企产权改革3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78年~2008年的30年里,国企产权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向前推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和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到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现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国企产权改革一浪高过一浪。围绕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和所有权的界定、执行与流转,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线索逐渐清晰,框架逐步完善。现阶段的问题则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家的报酬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经理人市场和责任追究机制,处理好国企的社会责任与利润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