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六盘水市钟山区创新党员积分管理,建立党员履职情况"明白账"和党员党性状况"晴雨表",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管理党员注入红色动力。积分内容,让党员争先有"标"。设立"三彩积分"管理内容,将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党费交纳、组织生活会等内容纳入红分管理中,将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等内容纳入黄分评分项,将技术职称、服务创新、业绩突破、提升经济等内容纳入蓝分评分项,激发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2.
"钻石模型"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借鉴"钻石模型"理论,可以从影响党支部活力的思想引领、实践创新、素质拓展、作用发挥这四个基本要素和党支部、党员双元主体着手,通过四个要素和双元主体的协同联动,强化党员对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的认同感,提升党员在素质拓展方面的存在感,增强党员在实践创新方面的获得感,突出党员在作用发挥方面的成就感,实现学生党支部和党员个体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互动发展以及双元主体的价值耦合,有效提升党支部活力。  相似文献   

3.
王超 《广东党史》2015,(4):47-51
流动党员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对流动党员的相关研究呈现出"三不少三不多"的总体特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流动党员概念、流动党员类型、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等等。但是还缺乏理论的提升和深化。今后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研究问题是流动党员研究的理论提升问题,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开展问题,流动党员自身作用的发挥问题,以及创新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组织本位”到“党员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这不仅表明党员主体问题已经日益受到我们党的高度重视,更表明党员主体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将日益成为党的建设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指导。多年来,在党内机制运行中,党员经常是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这使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领导本位"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中的党员是青年中的先进代表和党的事业的未来,如何关怀激励大学生党员、建立大学生党员"成才"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难的职能,国外特别是美国在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系统性,在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激励理论在大学生党员"成才"的激励机制中有重要理论启示.建立目标、榜样、奖惩、监督、关怀、竞争、保障等激励机制,对大学生党员"成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荆峰 《先锋队》2012,(10):50
近年来,太原市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组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获得全省组织工作"创新项目"的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系统,不仅大大提升了太原市党员管理、教育服务的整体水平,受到了基层的普遍好评,还得到省委组织部长汤涛等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商褚闻 《实践》2008,(1):28-28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强化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商都县的作法值得借鉴。一是创新管理寻访流动党员。针对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的现状,他们实行"一联一、一找一、一帮一"的寻访流动党员责任制,在全县建起230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并配备了党建工作联络员,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到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城市进行回访,出现了流动党员回归、技术回流、资金回笼的局面。二是建立制度畅通联系渠道。制定出台了流动党员联系制度、流动党员奖励制度和流动党员帮扶制度。为确保这"三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他  相似文献   

8.
任伦杰 《学习月刊》2012,(18):65-65
近年来,巴东县积极探索创新,推行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三安三联"工作法,即在外出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帮助党员"安家";实施回归工程,为返乡流动党员创业提供平台,帮助党员"安业";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使流动党员工作生活"安心",从而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和农村党员发展等难题。  相似文献   

9.
基层党组织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最基本的力量。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当切实担负起领导核心责任,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日照市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双向直通"机制,逐步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无缝隙、零距离、全覆盖,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昌平区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但是,农村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不到位甚至不能发挥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在全区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党员的比例达到了38.8%。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61.7%,依然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青年党员、尤其是高素质青年党员比较少。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区村,忽视对青年的培养,党员队伍后继乏人。有的老党员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地当起了"举手党员"。一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的党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种状况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党员管理工作不适应新形势。表现在观念不适应,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思想准备,管理粗放,忽视党建中难点问题的研究,创新意识不  相似文献   

11.
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对扩大党内民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党员主体地位、票决制、任期制、代表制等一些新词汇已经成为党内民主的最新解读。1.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党员主体地位是指:党员是党的事业和建设的主体,党员应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居于  相似文献   

12.
牛社祥  杜霞 《先锋队》2012,(22):26-27
为积极探索创新党员管理,新疆乌苏市在党支部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积分簿"活动,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党员在日常社会服务、帮贫助困等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将积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依据,从而实现从"估量型"到"精准化"的转变,使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一是"做本子",用"党员积分簿"规范党员考核。"党员积分簿"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基本情况,包括党员姓名、性别、入党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党员数量日益增加,流动党员管理出现"党员身份不清楚、组织活动难开展、经常教育难坚持、党员作用难发挥"等现象。创新党建管理,特别是加强流动党员服务体系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一)建好"流动党员接纳地",推动管理工作从笼统型向分类型转变。由于流动党员居住场所和谋生方式不稳定,容易产生"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因此,做好流动党员的服务工作,首先要解决流动党员的"接纳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综合商业区党工委为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航院社区和牡丹社区创设"党员正身室",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激活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零距离、常态化。按需创新,开发党员教育模式。针对社区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单一、教需分离,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研讨等情况,皇姑区三台子综合商业区党工委创设了"党员正身室",以理论武装正其心,以行为准则正其行,以支部建设树党风,激活社区党员教育模式。一是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蔡甸区针对当前党员就业多元化、工作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将管理主体由"一元"变为"多元",实行对党员的立体管理,适应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对学生党员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领航作用,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是新时期党建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启动党旗领航工程为契机,通过创新党员服务理念、创立党员服务基地和创建党员文化品牌的"三创"平台,有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数量庞大,各地基层党组织加强了对"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制约、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手段滞后,"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通过健全"两新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创新流动党员政治思想教育方法、保障流动党员合法权益等手段,不断完善"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员自身管理、激发党员的先进性。今年以来,武汉市硚口区汉中街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在全街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服务承诺活动,为每一名党员设岗定责,旨在通过党员许诺践诺,身体力行为民办事,树立起党员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昔阳县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为建设"人民幸福自豪新昔阳"的重要举措,将党员教育管理纳入社会管理网格化数字平台,形成了网格化定位、动态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的党员网格化管理新格局。一是网格化定位,形成"四三二"运行模式。"四"即县、乡(镇)、村、单元网格形成"四级管理网格";"三"即在县  相似文献   

20.
田波 《党的建设》2008,(11):39-39
党的十七大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的新要求,是党建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建立健全党员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培育机制、主体权利保障机制、主体作用发挥机制,是提高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