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4月16日召开的"2013国际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峰论坛"上传来消息,到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先导区。有"IT第四城"之称的成都,聚集IT产业的能量进一步加大。在世界IT版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经历  相似文献   

2.
"成都是中国西部具有代表性的‘领头羊’"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成都一直在以不断刷新的产业数据和蓬勃发展的速度吸引着世界500强的目光。"到成都去"越发成为普通民众和更多企业家的共同选择。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将目光投向了快速崛起的中国西部成都。此次财富全球论坛的到来,让成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在中国西部举办的首届财富全球论坛,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吸引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企业嘉宾参会。通过此次论坛,成都向世界充分展示了"财富之城、成功之都"的国际形象。"年轻美国人,到(中国)西部去吧!""财富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的新未来’而位于中国西部的成都,正是一个理想的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全球论坛将在中国西部的成都召开。这是该论坛继上海、香港、北京之后第四次选址中国。笔者就从成都承接电子信息(IT)产业转移的角度,研究成都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之原因。抢先抓住了IT产业世界性大转移的机遇。近二十余年来,受成本上涨、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IT产  相似文献   

5.
美国"再工业化"旨在通过重振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将对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殊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重要支柱,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将成为"新常态"的根基。笔者通过深入探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与政策,并分析其影响,以期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寻求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再工业化"旨在通过重振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将对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殊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重要支柱,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将成为"新常态"的根基。文章深入探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与政策,并分析其影响,以期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寻求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7.
<正>成都是中国科幻文化的发祥地,享有“中国科幻之都”的美誉,具有浓厚的科幻文化氛围和科幻创业氛围。特别是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成功申办以来,更多优质科幻人才、企业、项目落户成都,为成都依托科幻文化中心优势,加快建设科幻产业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抢抓举办世界科幻大会重要机遇,成都应当持续优化产业环境、加速产业布局,不断提升科幻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8.
丰坤武 《唯实》2004,(1):12-1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销它们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成为重要的争夺对象,而兼备这两方面优势的中国则成为争夺的首选之地.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应当实施公共事业型和市场产业型文化相结合的"双业型"文化发展模式.对这种模式的实施,本文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新经济条件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助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新兴城市国际化的共同选择。随着成都"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以科技创新助推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成都抢抓"后危机"时代契机和内陆经济崛起机遇的战略选择。本研究在全面认识成都科技创新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型城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加快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个人消费习惯、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城市治理模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新行业、新产业加速涌现和成长,新经济将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潜力、提供强大动能。本文通过分析疫情影响下新经济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成都优势产业基础,提出重点发展的新经济产业方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作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发展几十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融经贸、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和艺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为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从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及经营模式,:吐而提出促进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全面提升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使之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从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中国奇迹等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对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文化钥匙".  相似文献   

13.
正700多年前,当马可波罗游历到成都水锦界,目睹了这一地的锦瑟与繁华后,在他的《马可波罗行记》中,惊叹地写道:"锦江船舶众多,商贾云集,往来上下游,渔民拉网捕鱼,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盛者,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而如今的水锦界承袭着盛世光景,在新世纪之后,加快了和世界接轨的步伐:中欧班列的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新  相似文献   

14.
林天宇 《先锋》2020,(2):54-55
成都产业集团旗下先进制造投资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成都产业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引导产业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功能定位,积极开展"党旗领航,益企助企""党建结对,共谋发展"以及"党员带发展、带群众"等专项行动,助力成都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实施和"5+5+1"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5.
<正>金色十月,是一个收获的时节。19日清晨,秋风拂面,成都东郊记忆热闹非凡,"抢抓打造产业万众创新新机遇、打造四川转型升级新引擎""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创业天府、圆梦之都"……中央大道两旁轻轻飘舞的水道旗上的标语,散发着浓郁的创新创业气息。主题为"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分会场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这在全省进一步掀起了创业创新热潮。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6.5亿元;聚集创新创业企业1.5万家;拥有各类人才总量40.3万人,引进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10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281人.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聚焦新经济产业领域,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动"主体成群、要素成网、产业成链、环境成体",在成都高新区打造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新经济主体和要素集聚的重要一极、新经济产业原创的重要源头、新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先高地.  相似文献   

17.
正曾几何时,相对于新城建设风生水起的南部片区,重振雄风再聚财气的东郊片区,成都北部片区因其基础设施陈旧、支柱产业缺乏、商机财气低迷而一度成为全域成都建设的一块"短板"。然而,"北改"工程启动后,地处北部核心区域的龙潭片区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成都北改建新示范区",龙潭街道跨入四川省百强乡镇top20之列。2012年,"北改"正式启动,这是成都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城市更新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标志着"全域成都"的大都市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使之成为成都市新兴的支柱产业,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形象,而且对促进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在老工业外迁的基础上,重建城市新型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新兴产业,使城市经济仍然充满活力。成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成了一些成果,但要加速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支柱产业,还有相当多的事情要做,还有许多值得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过去10年新增58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达536万人、占比25.6%,较201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放眼这座加速崛起、活力迸发的超大城市,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层出不穷,近悦远来的"蓉漂"们散发光和热,点燃梦想、点亮城市,也让成都屡屡跻身全国瞩目的"C位",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和"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成都何以成为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的"强磁场"?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4日至27日,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118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公司、机场、旅游机构等汇聚在成都国际新会展中心,在这里开启民航界的"全球对话"。成都为民航界的全球代表们提供了交流平台,同时也获得了展示自身的机遇。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被喻为民航界的"奥运会""世博会",以规模大、规格高、成果丰而著称。成都也成为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个举办该项大会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