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梦想     
<正>妈妈告诉我,我是小时候误用药物导致失聪的。我不知道是什么药,也不觉得失聪有什么可怕,因为那时我并不知道"声音"是什么。妈妈没有让我用手语"说话"。我在解放小学用读唇来听课,妈妈也成了学校里的"特殊旁听生"。上学不久,学校组织艺术节,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只有我默默地当观众。看到别人笑,我也跟着笑,看到别人鼓掌,我也跟着鼓掌,但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妈妈说我也应该表演节目,她找到了省杂技团让我拜师学习软功柔术。我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前进》2012,(5):56
"我不伟大",近日成为网上网下的热词.把盲人小伙送到目的地,而坚持不收钱的天津出租车司机马志刚说:"我不伟大,但我挣钱比您容易!"看到这件事的下一位乘客,并要帮那位盲人小伙付钱的斯文大叔说:"我也不伟大,但我挣钱比您更容易!"  相似文献   

3.
小路     
<正>"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每当人们看到"小路"这样的标题,就会自然想起前苏联同名歌曲的歌词。可我心爱的这条小路既不曲也不弯,而是笔直笔直不太长,仅仅连着我的老家安徽省砀山县的"宋屯"及其正北的"苏集"两个村庄。我之所以对它情深意切,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4.
<正>那天,我和朋友约好早上9点一起去办事。可当我到达约定地点时,未见其踪影。我平生最深恶痛绝的,就是"不守时"。打电话"责问"为何"违约",朋友却委屈地申辩:"为了不迟到,我早上7点半就出门了!鬼知道今天的路会这么堵!"我估计,要等他来至少还得四五十分钟。为了不耽误办事,我不得不"甩掉"了他。  相似文献   

5.
从警39年,他甘为孺子牛,将侦查破案融入自己的全部生活,以"案件不破我不回,嫌疑人不抓住我不回,损失挽不回我不回"自励;他勇当拓荒牛,在每个岗位上都敢于改革创新。他是山东省菏泽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支队长刘兴臣。今年1月,他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是同事公认的侦查破案专家。  相似文献   

6.
补考     
法官进修学院在职书记员进修正在考试,我监考。试题的量比较大,我担心大部分考题书记员在规定的120分钟内答不完。可是,不到60分钟就有人交了卷,交卷人竟是平常不用心学习的书记员李平平。他笑着把答卷往我面前一扔,悄声道:"张老师,手下留情。""你等等。"我以一目十行的速度浏览了一遍答卷:"小李,有几道题你怎么没答?""这些题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说完,他又冲我一笑,扬长而去。评卷结果,他只得57分。这可怎办?我怎么向他父亲交代?对啦,找学院进修办主任去!主任一听比我更急,没顾得和我多说,就急急忙忙地来到我们评卷的办公室。我忙把李平平的考卷递给他。他看得很慢很仔细。"对不及格的卷子你们要格外慎重,这份卷子你们复评一下,标准不能……"  相似文献   

7.
微观察     
《乡音》2012,(11):36-36
莫言"茫然"幸福为何引发共鸣《工人日报》:近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被主持人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9,(16)
<正>报名参加科技镇长团去农村,起初,同事不理解,朋友不赞成,家人不支持。一个女同志,在省级机关工作多年,环境优越,对各项事务得心应手,为什么还要到艰苦复杂的基层去"受罪"?但我知道自己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到农村去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我来自农村,从事"三农"工作,熟悉"三农"情况,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去寻找机会帮助那些我所热爱  相似文献   

9.
不老     
《创造》2016,(Z1)
正有好几位生朋友都这么说:"没见着阁下的时候,总以为阁下有八十多岁了。敢情阁下并不老。"是的,虽是将奔四十的人了,我倒还不老。因为对事轻淡,我心中不大藏着计划,做事也无须耍手段,所以我能笑,爱笑;天真的笑多少让人显着年轻一些。我悲观,但是不愿老声老气地悲观,那近乎"虎势"。我愿意老是年轻轻的,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的哀而不伤。我就怕什么"权威"咧、"大家"咧、"大师"咧等等老气横秋的字眼。我爱小孩、花草、小猫、小狗、  相似文献   

10.
滋味     
正奶奶总嫌我妈炒菜放油少、不入味,我妈却觉得"穷得丢块石头都打不到一个破瓦罐",叫人怎么做?那些粗陋的果腹之物常常要吃上个把星期,饭菜的味道中,总是夹杂着生活中的滋味。"有盐有酱,丫头会放。"记忆中,这是我妈对我奶奶回嘴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奶奶经常因为吃这件事情说我妈":小王,你炒这个菜时多放一颗油嘛,炒得干锅气臭的。你做的是哪样哦,盐不香屁不臭的!"  相似文献   

11.
成果评审采用匿名制度,本来是为了防范友情评审和怨怼评审的,但却无形中造就了中国科研圈子的"绿灯化机制"。大家都遵守"我不得罪你,你不得罪我"的原则,反而造就了广泛建立"圈子"的意识,而并没有建立重视成果的可信性机制。  相似文献   

12.
阮直 《当代广西》2013,(14):9-9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误读多年,以为那是吝啬鬼美化自己的油彩,一度不愿意别人千里之外送来鹅毛,愿意他把千里之行的路费给我,人就别来了,你不旅途劳顿,我也得个实惠。那时我想得简单,不知道人情不光是用情来维系,还有"债"在其中。人情就在于往来,这"往来"说白了就是"投桃报李",不能烧火棍子一头热,得两头加温,人情关系才能"水深火热"。一头热,就欠下了人情债,久而不还,情就淡了,"债"却在。国人的人情味浓烈,千百年来温馨暖人,那是因为大家送鹅毛的时候多。小时候家住四合院,生活简单,邻里之间有人情没有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我呆在厨房的时间好像越来越多,这里几乎成了我个人的"包干区"。开始我以为喜欢这里是因为这里是我家惟一不禁烟的地方。可这几年"家庭政策"放宽了,客厅偶尔也可以抽烟了,但我还是愿意呆在厨房。难道我真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24):63
女朋友甲:"我觉得我的女朋友就像手机。"乙:"你女朋友那么小巧玲珑、时尚潮流啊。"甲:"你不交钱的时候吧,就不理你。"买包老婆:"老公,我看到一个包包,可漂亮了,那颜色……那外形……那……"老公:"说重点……"老婆:"3000……"触电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你是我  相似文献   

15.
自信源于科学 "绝对不可能!绝对跟疫苗没有关系!绝对是另外的病!" "我跟病毒打交道50年,研究甲肝病毒近30年,自己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它的‘习性'?" "在大家最为关注的时候,我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在各种媒体面前,我坚持了科学,坚持了真理,我对得起‘中科院院士'这五个字!"  相似文献   

16.
恩师     
教师节来临的日子,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人生之师"。其中有个叫林文铸的,他只教了我3个字:"不放弃"。也正是因为这3个字,他成了我终身的"恩师"。因为这3个字,让我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17.
流水不争先     
正熟识我的朋友,看了这个标题,恐怕要笑我这是在为自己平日里的懒散找借口;而陌生的读者,则有可能讥我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坦诚地说,这两者我是涉嫌的。但以此开头,倒不是为了这番坦诚。戊子年的春天,一位一不小心成了企业家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要我给他写幅字,内容便是"流水不争先"。我知道,"流水不争先"惯常说的是日本一代棋手高川秀格的"平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19)
正干记者这行当年头久了,落下点职业病是难免的,于我而言,最难缠的"病症"就是出门就要揣上个录音笔——哪怕我将要去的是个景区。事实也证明,在我去过的大部分城市里,我随身携带的这家伙都派不上用场,我便自觉地在玩伴们面前不称自己的症状为"职业病"——这简直是"强迫症"嘛!这一次,林州终于让我有了面子和底气!我从北京出发,需要先乘坐两个多小时的高铁到达安阳,再乘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到达林州,既然不是下了火车就能马上到,我就想"既来之,则安之",好好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吧。  相似文献   

19.
刘志琴 《小康》2008,(10):85-85
"谷歌是否让人变得愚蠢了?"是美国《大西洋》杂志上的最近一篇文章挑衅性的标题。作者是著名的博客作家和互联网的最著名反对者之一尼古拉斯·卡尔。他写到"在过去一些年,我有一种不舒服的感受,觉得有人,有东西一直在修补我的头脑,重新设计神经路线图,重新构造我的记忆。我的思想不运动了。我已经不再用从前的方式思考了。"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2,(9):19
大学生就业似乎是一个拥有永恒热度的话题,笔者在高校工作,对此更是深有感触。每当与学生们聊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回答大多都是围绕着"我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或"我对工作有什么样的要求"而展开的。"我想要稳定的、不太累的工作""我想要工资待遇高一点的""我想去大城市,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工作""我想去国企或外企工作"等等。就这样,各式各样的"我需要""我想要"汇聚在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