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治理研究》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顺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基于当前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塑造、城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文化品牌建设、文化空间治理、文化产业园区、网络文化产业治理等关涉城市文化、文化空间、文化产业与治...  相似文献   

2.
<正>刘玉堂,1956年生,湖北大悟县人。现任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法制史和中国城市史研究,对楚国历史文化,尤其是对楚国经济、法律和城市建筑研究用力甚勤。近年来兼及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充市地处川东北区域中心,顺庆区是南充市的核心区,本文通过对顺庆区文化产业发展条件、优势及瓶颈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城市核心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对于加快自然资源欠发达的城市走文化强市道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为西部其它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的“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6月28日在武昌举行。来自省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管理、经营人员50余人参加会议。中共湖北省委常、宣传部长张昌尔出席会议并讲话。杨叔子、章开沅、夏振坤、张正明、冯天瑜等知名专家发言。  相似文献   

5.
叶方石 《前沿》2012,(12):134-136
未来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新兴文化产业是否强大,而不是笼统地包括所有的文化产业,要充分认识到建构以流行文化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要重视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既要有技术的支撑,又要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它一头连着人民的精神需求,一头连着高新科技技术等物质手段。湖北省要实现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就应该充分开掘新兴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闵敏 《求索》2011,(12):88-89,74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提出来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和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此社会语境下,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联动发展机制,最后以我国西部重镇西安市为例,阐述了文化传媒之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实践策略,以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参鉴。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经济不断融合的背景决定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来看,高能级城市具备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和要素,拥有适宜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区位优势。从空间布局来看,因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和组织柔性较高,具有寡头市场结构特征,集聚能够提升消费者的区域文化认同感并产生创新的环境和制度条件,所以外部经济效应尤为显著,从而导致空间集聚。从城市内部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应选择城市文化产业功能区的空间模式,纽约、伦敦的表演艺术和媒体产业集聚区的成功提供了相关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飞红  ;朱昭霖 《求索》2008,(4):57-59
文化产业的发展既依赖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也依赖于政府和公共部门发挥相应作用,而且政府对于文化产业这一特殊产业的发展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本文从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法制五个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责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新生力量,其发展与布局越来越受到城市决策者的关注.本文针对城市文化产业布局规律,通过探讨城市文化产业布局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提出了城市规划视角下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规划思路.以武汉市为例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武汉市文化产业类型、空间布局特征,并为其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和合理化的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的“引擎”,其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核心要素。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浙江提出构筑“两大创意城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三级空间布局架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产业集群效果明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优先发展辽宁沿海六城市文化产业对实现这一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辽宁沿海六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文化资源、强大的经济支撑、良好的人文与政策环境等基础条件和优势,但受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市场化发育、人才瓶颈等因素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因此,辽宁省“十二五”时期,应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辽宁沿海六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也有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到全国各省市纷纷制定文化大省(市)建设规划以争夺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争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制高点,这一切都表明:一个开发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个以发展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契机就在眼前。谁能有敏锐的机遇意识,做好“发展文化产业”这篇新文章,谁就有望在“开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正孕育着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和契机,也给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吹响了进军号。早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温家宝总理也在2010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了全面部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天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4.
代表微语     
正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应立足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加强学习借鉴,进一步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机制和合力,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建议:鼓励创新创造,促进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业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升级,鼓励"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5.
8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率调研组到武汉市,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武汉非遗文化传播公司和市图书馆,听取了武汉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周洪宇指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充分注重城市文化建设。一是要有高站位。充分理解文化的概念、属性和功能,潜心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认清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不可分割的关系,城市发展为城市文化提供了滋生和孕育的土壤,城市文化支撑并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友芳  何开文 《群众》2007,(5):74-75
近几年来,宝应县委、县政府坚持文化立县,重视培育文化品牌,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有力地推进了全县“三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藏文化产业是当代藏文化生存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藏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2008年文化部批准设立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成为我国藏文化保护与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所以,它的研究对我国其他藏区藏文化保护与藏文化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考察青海同仁、湟中地区藏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从人类学角度解读当代藏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及现实,分析、诠释藏文化产业形成的多种因素以及藏文化产业发挥的多种功能,尝试为我国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开拓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上中旬,我随湖北省新闻文化考察团对巴西、阿根廷两国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状况进行了考察,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9.
柯文 《北京观察》2006,(1):54-55
科技发展创新了文化创作及表现形式,也为文化创作提供了迅捷的传播途径。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已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趋势;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的文化产业群已成为城市文化消费的主流。在文化产业结构中,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短信、彩铃、网络游戏……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据相关统计,仅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期间短短四个多小时,全国短信收入就达十几亿元,创造了巨大的商机。科技介入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薄茹 《北京观察》2006,(1):56-56
科技发展创新了文化创作及表现形式,也为文化创作提供了迅捷的传播途径。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已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趋势;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的文化产业群已成为城市文化消费的主流。在文化产业结构中,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短信、彩铃、网络游戏……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据相关统计,仅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期间短短四个多小时,全国短信收入就达十几亿元,创造了巨大的商机。科技介入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