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晶 《河北法学》2013,(1):125-130
代孕改变了传统的生命孕育方式,引发出一系列道德、宗教、法律等问题,我国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禁止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进行代孕,但地下代孕屡禁不止。由于代孕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有条件地开放代孕,坚持限制使用原则,建立专门的核准监督机制,并且实现技术操作上的垄断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代孕,各国的处理方法和法律规定各有不同。我国对于代孕,在立法上采取了禁止的态度,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文章对国内外代孕立法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对代孕应采取开放态度,有条件地承认其合法性,进而对我国代孕立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代孕生殖技术改变了传统生命孕育方式,是不孕症患者实现生育权的唯一途径,为不孕症患者夫妻提供了拥有自己遗传基因孩子的可能.非商业性的限于合法婚姻关系的妊娠型代孕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对代理孕母年龄、身体及生育经历设限,有利于确保代孕生子的安全性及代理孕母的身体健康,避免因代孕使代理孕母丧失生育权.应当严格监管代孕生殖技术的临床应用,并通过立法规范代孕生殖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代孕生育技术作为自然生育方式的补充,在给社会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争议.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对代孕持完全禁止的态度,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制代孕的法律.代孕的产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通过分析代孕立法规制模式的选择和立法原则的倡导,旨在对我国的代孕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月月 《法制与社会》2014,(32):235-236
作为人工生殖辅助技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代孕合同对传统民法理论、社会道德及家庭伦理观念提出重大挑战,由此引发的诸多道德法律问题已被国外学术界所研究。而我国学术界对代孕理论问题研究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明确禁止实施一切形式的代孕技术,完全否定了代孕合同合法性,而研究代孕合同合法性问题正是解决相关民法问题的基础。本文立足于探讨完全代孕合同合法性问题,试图确定其合法性的权利基础,提出我国代孕合同立法建议,以期解决相关民法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代孕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之一的代孕,在法律方面极具探讨价值。代孕行为颠覆了传统的生殖观念和法律制度,立法应伴随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完善。探讨代孕行为的合法性、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代孕的立法原则等基本法律问题,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长秋 《法治研究》2016,(3):140-147
有限开放代孕并没有体现法律的实体正义,借助代孕才能实现的不孕者的生育权是一项不为法律认可和保护的伪权利,有限开放代孕并不能维护社会和谐。禁止代孕至少是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立法的必然选择。法律对代孕的禁止是为了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负面效应控制在人类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不在于消灭代孕。我国现行禁止代孕的立法存在明显欠缺,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代孕作为一种人类生殖辅助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代孕虽然给不孕不育的夫妇带来了福音,但是,代孕一直伴随着伦理道德的拷问,代孕行为也上升为了一个法律问题,然而我国在代孕方面的法律法规是空白的,如何在保障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权与防止生育技术的滥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本文首先阐述代孕的概念、分类及发展现状,继而分析代孕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以及我国关于代孕问题的立法现状,从而对我国在代孕方面的立法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与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新一代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而"代孕"日益成为人工生殖技术领域的璀璨星星,多年倍受学术界的争议。代孕行为正面临着法律困境,而我国代孕法规效力软弱,对代孕的法律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位,法律规制滞后。随着人工生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何构建我国的代孕法律规制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比较各国的立法模式,对代孕的法律概念进一步界定,通过界定代孕的本质、界定代孕主体、规范相关参与者,对代孕的合理使用进行有效的法律调控,从而完善符合我国法境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代孕引起的亲权确认纠纷、探视权纠纷逐渐增多,在当前"无法可依"的前提下,代孕协议效力、代孕生育亲子关系应如何让认定?本文将结合国外相关立法、我国国情与实际探究上述问题,并试立足当前法律现状与国情合理构建代孕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代孕技术的诞生以及在医疗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伦理观念和法律制度。我国卫生部考虑到代孕产生的诸多问题,禁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代孕技术,但对代孕子女法律地位问题却未作规定。本文从比较法角度,分析国外立法对此问题的规定,提出自己观点,期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董一平 《法制与社会》2011,(28):267-267
由于对代孕的规制.难度大、争议多,我国应当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规划,按照行政规范、民法调整、单独立法三个阶段分步骤的规制代孕行为。  相似文献   

13.
肖鹏  叶子云 《行政与法》2014,(4):108-112
代孕是目前解决妻子不孕不育问题的一项人工生殖技术。本文认为,在我国代孕合法化有其现实基础和法理依据。在肯定代孕合法化的同时,应当在代孕类型、代孕委托人、代孕母以及代孕合同等方面对代孕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以避免代孕合法化带来的社会弊端。  相似文献   

14.
代孕行为的犯罪性问题是近几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我国当前代孕行为日益严重的现状为切入点,考虑到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现状,在借鉴了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对非法代孕行为犯罪化予以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并提出了犯罪化后具体的刑法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代孕行为随之产生,同时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其中关于代孕子女监护权归属问题尤为突出。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普通的监护权认定制度,但对于代孕子女监护权归属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随着司法实践中相关判例的出现,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亲子关系都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对当前司法实践及现实中代孕子女归属问题的实证分析,尝试以儿童最大利益保护原则结合其他多方因素来解决代孕子女监护权的归属问题是一条可循路径。建议应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确立代孕子女监护权原则,不断完善代孕监管,促进类案司法裁判统一,从而实现保障代孕子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代孕技术的诞生以及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给无法生育的弱势群体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并挑战了社会伦理道德与现有的法律制度,引起了一系列是否应给予"代孕"合法地位的争论。本文拟从分析"完全代孕"合法化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对我国应正面回应"代孕"问题,完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代孕行政规制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代孕规制的效果。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完全禁止型、有限开放型和非统一规制型三种代孕行政规制模式。我国现行行政规章对代孕所采取的完全禁止模式,并不违背行政规制的基本原则,相反,它是一种更尊重人性的且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行政规制模式。然而,出于更有效规制代孕之需要,我国现行代孕规制在制度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顾琳琳 《法制与社会》2012,(16):282-283
代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出现的.由于代孕对传统伦理道德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受到我国法律的禁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却屡禁不止.这种“一刀切”的方法使得代孕现象无法可依,也不利于相关的监管.国家需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代孕的有限合法化.  相似文献   

19.
论代孕母的合法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玲 《河北法学》2006,24(4):137-140
代孕母自出现以来因其有效的社会功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因其衍生过多的法律伦理问题而在各国遭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的则予以全面禁止.我国也是禁止代孕母的国家之一.禁止代孕是否符合法理精神?立足于代孕母合法化的国际潮流,从法对人的基本权利的限制、无伤害不禁止原则、正义原则及维护人的追求幸福权和家庭权几个方面深入论证了代孕母合法化的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代孕合法化之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孕人工生殖客观上导致母亲职能的分解,挑战母亲定义和亲子关系认定的标准。台湾地区曾掀起一场激烈的代孕合法化之争,力主合法化有之,坚持非法化有之。争论对台湾地区代孕立法的方向、进程和模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