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2年至今,中韩两国建交走过了20个年头。作为中国的近邻.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双方的贸易额超过2071亿美元。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韩国经济领域日趋活跃,16家中国企业在韩上市,有30多家中国企业正在等待审批。到今年年底,中国在韩国的上市企业预计将超过40家。  相似文献   

2.
2015年2月25日,中韩两国宣布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全部文本的草签并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专家预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协定将于上半年正式生效.协定内容里,贸易救济制度成为了引人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FTA的关键一环,它既是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在博弈中的平衡,也是国家签订协议时矛盾的争议点或是影响协议生效的障碍存在.在贸易救济中,反倾销制度是它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就贸易救济和反倾销制度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根据中国与韩国已经签订生效的FTA,讨论两国关于反倾销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即将生效的中韩FTA协议应如何适用反倾销制度做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位于朝鲜半岛之南、与中国“一衣带水”、隔黄海而相望的韩国,历史上曾与中国有过长期的交往、有着深厚的渊源。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韩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两国便成了相互敌视、互相封闭、“海涛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邦。在1992年8月中韩建交之前,中国还不承认它是一个国家。只称之为“南朝鲜”。因此,自童年时代始,韩国在我心中就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位于朝鲜半岛之南、与中国“一衣带水”、隔黄海而相望的韩国,历史上曾与中国有过长期的交往、有着深厚的渊源。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韩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两国便成了相互敌视、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理论基础为基础,对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揭示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6.
自中韩两国1992年8周正式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特别是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逐年增多,其速度之快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与估计,形成了韩国对中国的投资热潮,一批批独资、合营、合作企业仟小口沿海乃至内陆地区拔地而起。韩国投资效促进了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但也在法律上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笔会因曾担任一些中韩合营企业的法律顾问,故在此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一、韩国投资效形成的客观原因八十年代初,韩围政府为了解决国内垄断报团对中小企业强权干扰、竞争激烈、经济货展不平衡等问题,~方面通过法律控制整联模团…  相似文献   

7.
单一 《中国律师》2006,(12):37-38
国际贸易的主体是复杂的,并非单一的一国与一国之间的贸易,而是同时存在许多国家相互进行贸易的情况,所以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对进口国而言,在同一段时间,往往会有一个以上国家的同类产品出口到进口国,并且这些产品可能都接受了补贴。单个出口国向进口国出口产品的数量很少,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单独影响效果较小,可以认为几乎不造成什么损害,但这种情  相似文献   

8.
秦石 《中国律师》2015,(3):64-66
不久前引发中韩舆论热议的"中国2200吨出口大蒜遭韩国退回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去年11月份,韩国政府通过招标进口山东兰陵县产的大蒜2200吨,山东蒜农向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供货,从山东出口的这批大蒜先在国内经过了韩国方面的检测,经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专职人员在场监督检查并验货合格后装船、铅封。抵达釜山港口后,韩国国立农产物品质管理院等进行了第二次检测,结果却显示不合格,2200吨  相似文献   

9.
一、“公共利益”条款产生的理论渊源自从1904年加拿大为保护国内产业,开始单方面实施反倾销立法以来,关于倾销行为的性质及反倾销政策与规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1994年反倾销协定第2.1条对倾销作了定义:如果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而产品的出口价格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低于在出口国旨在用于消费的相似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低于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如果同时符合第3条,确定存在损害或重大损害之威胁,则可以依据第9.1条征收不超过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在围绕着倾销行为的性质及反倾销政策与规则的争论中,总体上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反倾销措施是保护国内产业所需,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0.
许宁 《法制与社会》2010,(36):58-58
由于地缘关系和历史渊源,我国与同处东北亚地区的近邻——韩国之间的关系尤显重要。特别是中韩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两国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此间,难免会有中韩两国公民间涉外婚姻的发生。为此,有必要对中韩两国有关婚姻与家庭的法律、法规加以对比研究、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赵枫 《法制与社会》2010,(22):128-128
2009年10月6日,欧盟在其官方杂志上发布了No926/2009号文件,宣布对中国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理由是中国向欧盟出口无缝钢管等产品构成反倾销,对欧盟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威胁"。本文从此案出发,对欧盟反倾销法"贸易保护主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地位的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及贸易规模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形成较大竞争压力,成为各国关注及采取措施牵制的焦点。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我国的贸易夥伴频繁利用贸易或投资壁垒限制我产品或服务出口,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3.
《政法学刊》2019,(1):56-61
目前中韩两国人员交流日益频繁,他们大多数是通过租赁房屋方式在对方国家生活。因此,了解中韩两国房屋租赁立法的异同,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因对彼此法律制度认识不同而造成的纠纷。中国合同法中规定了"买卖不破租赁"制度,出租人和承租人合法订立房屋租赁合同有直接影响第三人权利的效果。韩国法将传贳权规定为一种物权,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登记租赁权。韩国为了有效地利用传贳制度,保护承租人的利益,专门制定了《房屋租赁保护法》。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信息资源产业政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政策环境、政策目标和政策内容三个方面对中韩两国的信息资源产业政策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信息资源产业政策存在的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改善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信息资源产业的基础设施,完善信息资源产业的法律法规;制定完整清晰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信息资源产业政策目标;实施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产业投融资政策和人才培养政策。  相似文献   

15.
市场     
全球首个RFID展示体验中心在沪揭牌【本刊讯】2008年6月25日,在全球RFID产业蓄势待发的大背景下,中韩合资合作建成的全球首个“RFID展示及体验中心“,在领科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和韩国JAVA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揭幕,这是继今年3月12日中国领科与韩国JAVA正式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协议后.双方的跨越性进展。它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涉及六大智能化系统的国  相似文献   

16.
倾销(dumping),根据《关于履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以下简称《反倾销守则》)第2条之规定,在法律上的准确定义应为:“如果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低于出口国旨在用于本国消费的同类产品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以深圳为核心的经济辐射效应,使得华南安防不但成为我国安防"发源地",并逐步在中国安防商海中确立了其"主战场"的地位。在深圳经济的带动下,整个华南区的安防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从产品的外包装、产品配件、研发到生产等各个环节一应俱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物流和国际贸易配套能力甚至是另外两大安防市场(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无法比拟的。如今的深圳与广州遥相呼应,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互补优势链,再加上福建、海南和广东其他城市(如珠海、中山、东莞、佛山等),已然形成独具特色的安防产业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关系,美国对华待遇也一直是美国政府和产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为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出口扩张措施和进口救济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对中美贸易发展方向的影响是有限的。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不是由政府的调控措施所决定的,而是由中美两国经济间存在的比较优势以及互补性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贸易额在未来将会继续增长,中美贸易关系仍将在美国贸易法和WTO的法律框架下持久而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韩两国的现代仲裁都只有半个世纪左右的历史,因此仲裁法在两国均属于相对年轻的法律部门。1999年《韩国仲裁法》几乎对仲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个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是一部综合性的现代仲裁法;1994年《中国仲裁法》仅规定了一些基本的仲裁法律问题,导致了许多法律漏洞,而且中国仲裁法中的一些规定违背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借鉴包括《韩国仲裁法》在内的先进仲裁法的立法经验,尽快修改和完善1994年《中国仲裁法》。  相似文献   

20.
韩国的法官选任制度体现了一定的法律文化背景。目前在中韩初任法官选任制度比较方面,相关文章并不是很多。通过对中韩两国初任法官选任制度做比较式探讨,展现两国在初任法官选任方面严格科学的制度设置,可为我国当前法院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