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东亚缺乏一个真正的、泛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近年来,在以东盟为主导、以10+1为基础、以10+3为主渠道、以东亚峰会为重要补充的区域合作机制大框架下,东亚学界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多边主义合作模式,共同提倡构建东亚一体化多边组织。中日韩三国已经在构建东亚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方面达成一致。中国主张维护东亚区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形态,提出和谐、双赢、多赢的共同观念,以文化认知解读现代国际关系。东亚国家共同培育和塑造新的区域文化认知,是重新考虑地区秩序和地区价值,培育东亚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5,(6):10-56
2015年9月14日,作为庆祝外交学院建校六十周年的一项主要学术活动,"国际秩序的构建:历史、现在和未来"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会议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隆重举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全球治理酝酿改革,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挑战,国际秩序的构建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中外学者的交流对话,探究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及其动力机制,分析中国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构建的关系,探索中国如何更好地建设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上午的高端论坛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著名华裔历史学家王赓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国际关系理论英国学派的领军人物巴里·布赞,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受邀做了主旨演讲。王赓武教授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对比了东西方秩序,他认为其中一些有生命力的体系比如东方秩序,一直延续至今。布赞教授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国际秩序进入了转型期。美国正逐渐失去其超级大国地位,中国的实力不断上升。未来世界将向权力分布相对均衡、"去中心化的全球主义"方向发展,超级大国将不复存在,一些大国和地区强国将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世界将变得更加区域化,而代替超级大国的,正是区域力量。基欧汉教授从"竞争的多边主义"出发,在阐释这一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在全球均势变动的条件下,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挑战不仅是力量上的,而且从方式上来看,中国也会运用新的或者替代的多边主义来挑战或者改变既有的主导的多边制度。"尽管几位学者文化背景、代表学派各不相同,但他们一种基本的共识是,武力与战争不应是国际体系变革的选项,和平与合作是当代国际秩序建设的唯一途径。下午,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的外交与国际关系院系的领导和学者,围绕当今国际秩序转型与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就外交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展开了热烈探讨。征得几位国外学者的授权并经他们审阅,本刊汇集主旨演讲并译为中文,同时以会议发言为基调,约请部分中方与会者参加笔谈,共同成就这组"国际秩序的构建"的主题讨论。诚如一篇活动报道所言,这一主题讨论可谓"开启了我国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界学科带头人与世界顶级学者的对话与交流。在新形势下,这种对话和交流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外交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讨论的筹划和顺利推出,得到了外交学院领导、参加院庆活动组织安排的相关机构以及许多老师和同学的热忱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谢意!盛事华章,谨记慎思;纵横天下,着意宏远。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中国视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引进介绍和借鉴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必须有中国的角度和中国的视野,只有两个方面的结合,才能做好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和中国外交的研究。在国际关系历史的研究方面,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面,有必要挖掘中国思想家们这一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中,许多问题也有必要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的视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理论渊源来自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借鉴了政治学对西方传统"民主"的反思与批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民本等思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内涵强调政治秩序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中西方探讨"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交评论》2017,(1):43-63
近年来,全球失序的讨论增多,东亚安全秩序的不确定成为其重塑过程中的突出特点。本文以东亚安全秩序为研究对象,试图增进对国际秩序及其演变过程的理解。本文假定文明理念是塑造秩序的最深层次理念,试图从文明过程论的视角来理解东亚安全秩序的演进动力。本文提出,东亚安全秩序是文明过程塑造的,当前东亚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理念和实践主要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两种文明过程在权力、中心、普遍性和秩序等核心理念与实践上的激烈对冲,导致东亚地区相关行为体对于权力结构、安全规范和安全利益的认知出现重大差异,甚至采取了对冲性的政策行动,从而进一步放大了因物质力量重大变化直接导致的地区安全秩序的不确定性。本文指出,多元化、地方化和人本化是东亚安全秩序的发展趋势,其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各方应以共同进化的文明思维,建设具有包容性的地区价值体系和秩序。东亚安全秩序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为中国塑造周边创造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7.
东亚共同体建设进程和美国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演进中的亚洲地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和平崛起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的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平崛起和东亚合作:中国和美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东亚合作的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美能源合作及对东亚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地区多边合作的过程。作为东亚的一个成员,和平发展的中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最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从地缘上看,美国不属于东亚范畴。但基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独特的地位,东亚合作进程又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影响,甚至需要美国建设性的参与。因此,东亚合作一方面是一个内部一体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个对外部开放的问题。如何评估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中国的作用、美国对东亚合作进程的影响以及东亚合作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前景等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2005年11月),中美双方学者就此展开坦诚的对话交流。在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我刊以笔谈形式整理刊发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战争频仍及其带来的巨大灾难促使人们去反思战争的根源。国际关系理论学界对战争成因的探讨虽是流派纷呈,但总体来看是从人性、国家和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三个层次着手,不过,对战争成因的总体把握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赵继显 《外交评论》2007,52(5):102-107
大部分中国学者所考察的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是具有现代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这一领域已经占据了难以撼动的霸权地位。自1960年代以来,以"多原"和"多元"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性已经逐渐确立,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努力仍无法创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情况下,中国学者可以借助后现代性话语和思考方式探讨建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