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五、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危机时刻善于把自己的信心和决策传达给民众,从而起到了鼓舞人心和动员社会支持的作用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中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首先走了两步棋。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让人们摆脱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于是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便有了这样一句名言:“我们唯一的恐惧是恐惧本身。”  相似文献   

2.
山鸡斗凤凰     
《廉政瞭望》2012,(8):80-80
只选其一 有人去白宫拜访第二十六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的小女儿艾丽丝在办公室跳进跳出,不时打断他们的谈话。那人抱怨说:“总统先生,难道你连艾丽丝都管不住吗?”罗斯福无可奈何地说:“我只能在两件事中做好一件。要么,当好合众国总统;要么,管好艾丽丝。既然我已经选择了前者,对后者就无能为力了。”  相似文献   

3.
吴珏 《湘潮》2013,(8):16-19
1958年台海危机是1954~1955年台海危机的延续,通常被叫作第二次台海危机。在化解第二次台海危机的过程中,毛泽东无疑是最后的决策者,而周恩来则是实际的组织者,他与毛泽东联手,最终神奇地化解了这场危机。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金马局势那么严重,整个环节都是我和总理搞的。”冲破迷雾,揭穿美国政府“虚张声势,恫吓舆论”的伎俩  相似文献   

4.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他在来中国前,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召见。罗斯福授权他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以更多地了解中共敌后抗战情况,回来后向他报告。罗斯福还交给这名记者一份《世界航空图》,要记者代他转送给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这名记者来到延安之后,要求单独会见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罗斯福赠送的地图。  相似文献   

5.
1942年11月17日凌晨,几辆小轿车悄然驶向重庆郊外的白市驿机场。宋美龄女士在蒋介石及美国第十航空大队司令比塞尔准将等人的护送下秘密飞往纽约,代表蒋介石访美,寻求美对华军事援助。翌年2月17日,宋美龄到华盛顿拜会罗斯福总统。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里,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热情地向宋美龄问候。寒暄过后,宋美龄神态从容地从沙发上起身,递过一大本邮票:“尊敬的总统先生,我希望我亲自挑选的一点礼物,会令阁下满意。”罗斯福总统突然眼睛一亮,双手一撑,挺直了腰板,接过邮册,细细欣赏起来。当他看清是中国从清朝第一套…  相似文献   

6.
卡尔逊关于八路军抗战情况致罗斯福的几封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九四四年十月)卡尔逊致罗斯福的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亲爱的莱汉德小姐:我并不希望从这里给您发信,因为在这里给外国人写信要比在大都市更惹人注目,而且我相信,我在写这些信的事儿几乎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为一个政治家直面危机,大胆改革。整顿金融,复兴产业,救济失业者,增大穷人的福利,从而改善了整个国民的福利,罗斯福新政使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到调整和改善,给市场经济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时,深刻认识和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61周年。对于罗斯福,人们有许多美好的评价,但在他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看来,罗斯福最可贵的地方是他与人民之间有着真正的交流。多少令埃莉诺有些遗憾的是,“自他死后,那种交流似乎在政府中再也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什邡市看守所里,他沮丧地蹲在监舍中,没有了昔日的侃侃而谈。对阳光的渴望,恐怕是他此时最大的愿望。从他晦涩的面容、红肿无神的双眼可以看出,他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灵魂备受煎熬,他对死亡存在着巨大的恐惧。“我知道我可能被判死刑。”他绝望地对我们说。他,就是原什邡市回澜镇中心村年仅29岁的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10.
七彩风铃     
《党建文汇》2001,(2):42-42
那个男孩患了小儿麻痹症,落后的医学无法救他。他成了瘸子。因此,他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是一名需要照顾的人,说白了,他就是“残疾人”。在别人或怜悯、或嘲笑、或漠然的眼光中,他的内心充满了自卑。他被自己的缺陷深深地击中了。他的名字叫罗斯福,美国人。  相似文献   

11.
李君刚 《奋斗》2009,(7):60-60
读报.一则报道让人感动:一离休干部在生命垂危之时,深知病入膏肓,便再三谢绝组织上安排的抢救措施。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既然病危无救.就不必再浪费宝贵的药物和国家赘财了。”当组织上出钱组织抢救之后,他要爱人从家里拿出5000元存款支付医药费。他说:“国家正在搞建设,有很多困难,我是个共产党员,应该为国家分忧。”他临终前,告诉亲属和组织,在他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丧事一切从俭。有人说:“你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呢?”他说:“我特殊,我是个共产党员,我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在化解1958年台海危机(第二次台海危机)的过程中,毛泽东无疑是最后的决策者,但实际的组织者却是周恩来。周恩来多次出手,最终神奇地化解了这场危机。毛泽东后来说:“金马局势那么严重,整个环节都是我和总理搞的。”  相似文献   

13.
1984年,罗亚洲担任了柳河县红石镇四清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他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带出了一个先进党支部和小康村,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罗亚洲常说:“我当书记,是为全村400多户、1300多口人当家掌舵的,不是为个人和亲友捞好处的。”1995年春,他的大哥要承包河东的7亩水田,找到罗亚洲说:“你跟村干部们核计核计,少要俩钱包给我吧。”老罗态度坚决地说:“包地可以,但得跟大伙儿一起竞标,而且在钱上我不能照顾你!”他大哥急了:“这么整我还能包到手吗,这点儿忙你都不帮?”罗亚洲也急了:“这么整我对得起…  相似文献   

14.
“我出国前,外公跟我谈了一次话,他说:‘你们将来没有大出息也要有中出息,没有中出息也要有小出息,一定要做点事。’还对我说:‘要记住,做人不要小聪明,要大聪明。’”  相似文献   

15.
妙语答记者     
胡琴 《新湘评论》2010,(6):60-60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片、第三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饱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  相似文献   

16.
杂文家许家祥先生从当今中国“最缺底线”说起,提出人和社会“都要有道德底线”之论,颇慰我心;再往下说就不爽了,他的一些论点亦不再令我信服。
  譬如,“社会最大的危机是道德危机,国家最大的灾难是道德灾难”。似这般高腔倡道德,将道德的能量推向“大”之“最”级,合适吗?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来生     
2011年12月的一天,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组收到一封特殊的求助信,写信人是通河县浓河镇新胜村村民李惠明。她在信中说:“我是一名残疾人,想求你们帮我卖掉三本保存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册,为的是给丈夫治病。当年,如果没有他领我去治病,我活不到今天。现在他病了,不管多难我都要救他……”  相似文献   

18.
对领导而言,批评部下是一个“危险”的“火星”,搞不好会引火烧身,但 如果用得好,则可以点燃推动他人前进的火焰。批评的话不必重复,只要切 中要害,一句话批评足矣。 曾经有位贵妇人散漫无理地要求林肯让她的儿子在军队担任陆军上 校职务。她对林肯说:“先生,我的祖父曾经参加过列克星敦的战斗,我的父 亲参加过奥尔良之战,而我丈夫则在蒙特雷阵亡了,我的一家为国家作出 了巨大贡献。因此,我的儿子有理由……”“依我看,夫人,”林肯说:“你家已 经为国家效劳太多,现在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了!”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  相似文献   

19.
艾迪 《党课》2008,(4):102-103
一头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8):77-77
我过去吧丈 夫和妻子吵一架之后,妻子打电话给她妈妈。,“他又和我吵架了,我要过去和你一起住,”妈妈回答:“不.他必须为他的过错付出代价。我过去和你一起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