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的传承、现实的发展与未来的规划绘就立体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一个好的中国故事必然是真实、立体而全面的,也是拥有核心的叙事逻辑的,既要有大历史的磅礴叙事,也要有对当下社会问题的贴心关照,更要有对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和切实规划。好的中国故事必然以文化为底色,文化是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举世无双的丰厚文化积淀,是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盛宴背后的审美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正从"另类"和"边缘"向文学主阵地挺进,在传统的文学广场上竖起一面新的旗帜.网络文学重整了当代文坛,它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文学新格局,加速了当下中国文学的转型.未来的网络文学,需要提升自身品质,让这一新媒体文学真正成为人类文学发展富含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这主要包括:解决好"文学性"匮乏的"短版难题",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避免文学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方式;健全"他律"与"自律"并存的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手段建立甄淘与遴选并存的激励机制,强化网络行为主体的素质提升和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
<正>儒家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历史原胚,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始终是中国经济和平发展的底色。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和世界不断系统化的过程。合作共赢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未来关系的基调。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升华而得到的逻辑结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历史原胚。任何一个社会都  相似文献   

4.
发展范式的演变是历史逻辑的宏观展现,是连续又阶段化的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矛盾关系所构建的"现实的历史",也是实践、理性、价值三者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现实。面对"中国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需要以面向"中国问题意识"的逻辑为发展思路,以"三个层面"实践和"三种形态"生成,重构新范式,全面深化"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引领中国道路发展实践更好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的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清"三农"问题的历史由来,认真全面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大力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大量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为主要手段,在推进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6.
廖楚雄 《湖湘论坛》2007,20(6):14-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它在回答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难题、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形成.在新的历史发展征途上,必然还会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各种民主思潮影响之间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平目标之间的矛盾;参与经济全球化与防止"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党长期处在执政地位与遏制腐败蔓延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必然的矛盾,必须施以科学的处理原则,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原农民的城镇梦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正致力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农业大省河南来说,"城镇化"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承载着数千万河南农民的梦想. 人代会上,来自濮阳市西辛庄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讲了农民的梦想:"实现温饱,让孩子就近找一所好学校,就近找一所好医院,就地城镇化、就近就业."讲完4个梦想,他提高了嗓门:"我认为,中国梦就是农民梦,农民梦就是中国梦.只有实现了农民梦,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绘制新蓝图     
《小康》2021,(7)
正从各省区市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决心和信心来看,未来中国的美好蓝图已经化为中国人民扎扎实实的行动,以奋斗创造了历史的中国人,也将用实干成就未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青 《前沿》2006,(11):234-237
近年来,在中日关系、纺织品贸易、联合国改革、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中国外交频频说"不",外交姿态越发强硬,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政治动向;中国外交说"不",并不新奇,而是继承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壮大,已成为国际秩序中增长最快的一极,中国外交姿态逐渐强硬,同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做后盾.中国外交说"不",势必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奕君 《今日浙江》2021,(14):32-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历史成就,首次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述我们党一百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指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目标方向,给全党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尤其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蕴含着对历史规律、历史经验的尊崇和镜鉴,蕴含着对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清醒和坚定,蕴含着对面向未来、引领复兴的指引和号召,具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时代厚重感和未来愿景感,是激励全党奋斗新时代的动员令、迈向新征程的冲锋号、实现新目标的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理解,新的赶考之路,是上下求索之路、践行初心之路、矢志奋斗之路.对于我们浙江来说,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率先走好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之路,就是浙江党员干部必须走好的新时代赶考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所经历的历史路径,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精简整编,军队建设转向高级阶段;科技强军,军队建设开始质量建军;全面变革,军队建设开始整体转型.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正处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初级阶段,这是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大潮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必须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和实践,加快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加快迈向军事变革的中级阶段.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把握好历史路径、现实路径与未来路径的统一.把握历史路径的关键是总结历史,把握现实路径的关键是立足实践,把握未来路径的关键是瞄准前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虽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但它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三重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中国和平崛起尚处于进行时,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经验,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成功实现;二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谋求霸权地位。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将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台湾省籍问题被挑起与从"中国民族主义"向"台湾民族主义"转换的"新国族"打造有关.外省作家的文学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族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代状况的回应,而他们对家族及国族历史再现的游移同样是中国民族主义叙事模式在当代台湾的命运表征.本土化的论述为外省作家回顾家族与国族历史提供了"历史性机缘",剧烈变化的时代瓦解了他们之前的历史观念,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替代性历史叙述又与他们的思想情感有所阻隔.徘徊于两种论述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的历史书写成为一种双向的抗拒与暖昧的战斗.本文从家族书写中对父辈历史的再现、外省第二代的历史感知与现实认同、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及意识形态危机三方面论述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历史书写与家国想象.  相似文献   

14.
春风习来     
《台声》2018,(23)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为此,全国台联《台胞之家》微信公众号特意邀请海内外广大台胞朗读习近平总书记语句,与大家共同学习,在习总书记的语句中汲取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本刊特意开辟专栏,邀请读者们扫描二维码与我们一起聆听与分享。  相似文献   

15.
春风习来     
《台声》2018,(2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为此,全国台联《台胞之家》微信公众号特意邀请海内外广大台胞朗读习近平总书记语句,与大家共同学习,在习总书记的语句中汲取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本刊特意开辟专栏,邀请读者们扫描二维码与我们一起聆听与分享。  相似文献   

16.
将"风险与安全困境"视为大国发展崛起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与现实阻力,是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尤其是新现实主义的主要逻辑与基本论题.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缘由,中国在未来发展的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将阶段性的面临发展崛起的某种"安全困境"环境状态.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着手,对中国发展与崛起进程中"安全困境”的阶段性特征及...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需要处理好“行政和自治”之间的关系.总结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经验,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取得成绩的原因是其对以民为本的官僚政策治理型同心圆式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行政与自治”关系平衡问题.破解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仍然需要处理好“行政和自治”之间的关系,从破解行政压倒自治、自治行政化和形式化问题着手.  相似文献   

18.
<正>"零和"游戏的空间逐渐萎缩,合作共赢,正成为各国的普遍抉择。中美之间"谁也难以离开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致辞中,提议中美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这是打破历史上"强国必斗"的传统逻辑的崭新思路,不仅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  相似文献   

19.
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题,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立足现实、谋划未来、反思历史是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三个维度。以三个维度作视角,研讨习近平总书记是怎样在立足现实中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在谋划未来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反思历史中,作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民论坛》2013,(26):6-7
<正>农业孕育了中华文明,农村至今占中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仍将占中国总人口的很大比重。农村的发展和改革,关乎中国发展改革的全局。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30年中国农村改革中,乡村民主化进程,是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