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实行公开审判的制度。公开审判(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的核心是开庭审理。所谓开庭审理,是指由人民法院主持,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形式和顺序,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又称法庭审理,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一切案件的审理都应公开进行。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调解经济纠纷案件是在事先单方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调解程序不同于开庭审理程序,应在开庭审判程序基础上加以简化,使调解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本文试图就经济纠纷案件诉讼中的调解程序谈点认识,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3.
预备庭初探     
预备庭初探□詹锦云吴德桥公开开庭审判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是我国宪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当前深化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审判实践中,尽管依法应当公开审判的案件基本上都开庭审理了,但有不少案件开庭审理的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有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照中院制定了审判方式改革标准,在该市法院全面实行。一、受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应该实行“一步到庭”的必须全部做到,应当开庭审理的必须开庭审理。开庭前,审判人员不得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  相似文献   

5.
民事程序选择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承办一起二审经济纠纷案件中,传唤双方当事人作调查笔录,调查完毕后,上诉人认为案情复杂,要求开庭审理。这个要求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案件可书面审理,是否开庭审理由法院决定,当事人是否有权选择?当事人的选择对法院有什么后果?涉及民事程序选择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笔者不揣浅陋,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对此有更深的探究。民事程序选择权的概念和我国的现行规定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思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特别是在诉讼过程中选择相关程序及与程序有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的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在2006年下半年对所有死刑第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这是全面落实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重要举措。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庭长、国家四级高级法官吴礼维,日前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最高人民法院为什么特别…  相似文献   

7.
经济审判工作从狭义上讲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经济纠纷案件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立案、收集证据、开庭审理、执行判决等一系列司法活动。我国各级法院经济审判庭自建立以来,依法审理了大量的经济纠纷案件。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计划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保障改革、开放方针地贯彻执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经济审判的诉讼主体往往处于不同地域,而且一方又与受案法院客观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地联系。因此,个别法院的个别办案人员在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自己从事经济审判工作的实际出发,根据有关法律和法学理论,就怎样认识和处理无偿付能力的经济纠纷案件问题略陈管见。一、无偿付能力经济纠纷案件的确认所谓无偿付能力经济纠纷案件,就是指负有清偿债务义务的经济纠纷诉讼当事人,缺乏清偿所负债务的经济条件。有、无偿付能力,是审判人员在受理或审理和执行案件过程中,根据债务人的经济状况所作出的判断。无偿付能力是相对有偿付能力而言的,因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诉讼标的金额或执行标的金额而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发布的“二五”改革纲要和关于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通知中,首次对死刑二审案件开庭提出了严格要求。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为实现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各高级法院和省级检察院也为实现死刑案件开庭审理,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的既定目标。从我对实践的有限了解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切实明确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死刑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能否真正落实,能否取得实际效果,关键要解决司法机关和有关方面对死刑二审开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BRIEFDISCUSSIONOFIMPLEMENTINADVANCEINCIVILACTION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第98条规定了对某些案件,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但实践中.人们对此在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准确理解和执行这一法律规定,笔者抒一管之见,以期达到这一效果。先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所谓“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后,在作出判决交付执行前,为了解决权利人(即下告或债权人)生活或生产经营活动的急需,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裁定义务人(即被告或债务人)先行交付一定…  相似文献   

11.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判决作出以前,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近几年来,经济合同纠纷和其他经济纠纷不断增加,从审判实践看,经济纠纷案件,绝大多数属于给付之诉。审结案件后一般都涉及到财产的执行。在执行中,多数当事人能够自觉履行法院的判  相似文献   

12.
导言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根据这个规定,在现行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都一律实行了开庭审理的制度,而对于被告人提起上诉的绝大部分刑事案件在二审时都不开庭,并且存在死刑核准程序与二审程序合二为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行政抗诉案件应开庭审理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抗诉案件根据作出已生效判决、裁定的原审法院的审级,分别按照第一审或第二审程序审理,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行政抗诉案件当然应开庭审理,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行政抗诉案件是否也应开庭审理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一)行政抗诉案件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通常有疑难问题,开庭审理利于案件的处理。行政诉讼法第5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二审行政抗诉再审程序是因检察机关认为人民法院已生效的二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91,(2)
无偿付能力案件,是给付之诉中较为常见,又最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无偿付能力的经济纠纷案件,从法学理论界到审判实践历来有较大分歧。笔者从经济审判工作的实际出发,就该类案件的几个问题,略陈一孔之见。一、无偿付能力经济纠纷案件的确认所谓无偿付能力经济纠纷案件,就是指负有清偿债务义务的经济纠纷诉讼当事人,缺乏清偿所负债务的经济条件。有、无偿付能力,是审判人员在受理或审理和执行案件过程中,根据债务人的经济状况所作出的判断。无偿付能力是相对有偿付能力而言的,这种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于1989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了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法院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座谈会。会上总结、交流了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的经验,针对开庭审理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交换了意见,对最高人民法院草拟的《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公布机关][文(令)号]法[2005]214号[公布日期]2005·12·7[类别]程序法·刑事诉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落实《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有关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要求,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规定,现就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开庭审理死刑案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死刑案件第二审开庭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死刑案件,人命关天,必须适用极为严格、审慎的审理程序。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是严格执行刑事…  相似文献   

17.
"依赖刑事手段解决民事争议"问题的现状从案件数量上来看,根据各地经侦部门上报数据和省检察院提供的数据,2002至2006年,湖北省经侦部门受理的案件中,经立案审查属于民事、经济纠纷的案件有1514起,占受理总数13703起的11.05%;全省经侦部门立案的涉嫌经济犯罪案件中,经侦查属于民事、经济纠纷的案件有70起,占立案总数12752起的0.55%;经侦部门移送起诉的涉嫌经济犯罪案件中,被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最终认定为民事、经济纠纷的有22起,占移送起诉案件总数3117起的0.71%。从民事诉讼角度看,合同经济纠纷和借款纠纷最容易被当事人寻求以刑事手段解决。从刑事诉讼的角度看,经公、检、法机关认定属于民事、经济纠纷的案件,最初"涉嫌的罪名"主要集中在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罪名。  相似文献   

18.
为依法准确惩罚犯罪,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确保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对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上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开庭审理。第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  相似文献   

19.
《天津律师》2005,(6):22-22
(本刊讯)最高人民法院12月7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通知》,要求各高级法院在继续坚持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同时,自2006年1月1日起,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20.
开庭背景:对死刑第二审案件是否开庭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对上诉案件,原则上应当开庭审理,但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也就是说,开庭审理是一般原则,不开庭是特殊情况。然而,长期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二审不开庭成了一般原则,开庭却成为特殊情况,由于缺乏严格、细致、审慎的二审开庭程序,对于关乎生死的死刑上诉案件来说,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长期习惯于书面审的我们,虽有审结死刑案件几百起的经历,偶遇抗诉案件坐堂开庭的机率却是少之又少。去年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