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了解传播对象的特点,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传播技巧、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把争论和斗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注意种牛痘、增强群众对错误思想的免疫力。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一定要从传播对象情况出发,按照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传播;从时代需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点;通过答疑解惑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是一个接收的过程,同时又有一个传播的过程。本文从过程论的视角,诠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即以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为传播起点,以架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容为传播节点,以寻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与途径为传播终点及下一个目标阶段的传播起点,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播机制下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遭遇的困境并进行路径探索是一个新颖的方向。本文采用演绎归纳和举例论证等方法,以传播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遭遇的现实困境,并一一提出了相应的初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青年学生、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特点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关键是在通俗化、形象化、现代化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和入耳入脑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邓文钱 《党史文苑》2012,(2):58-59,78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机制规律,有助于加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效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内在的传播机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在于充分发挥传播者的主导作用,实现传播形式的科学化和大众化,促使传播技巧的生动化和丰富化.  相似文献   

6.
宋一  金雄鹤 《世纪桥》2009,(1):16-18
马克思主义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传播的特点是:传播主体为朝鲜共产主义者,传播主要对象为朝鲜族青年学生,传播途径与内容广泛。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是:朝鲜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封建地主阶级之问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的传播的启示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性;坚持方法与方式相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并超越认知进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搭建良好的平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是广大受众直接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窗口及阵地,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际演练场。平台建设使得理论得以依托实际,形式得以回归民众生活,效果得以落到实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需要把握时代性、网络化、便捷化、有效性原则,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内容,夯实基层平台;采用具备时代感、吸引力、创造性的形式,丰富传播平台;遵循互通有无、互相协作的理念,畅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高乃云 《求实》2012,(10):8-1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较为复杂,表现出理论创新不足、针对性不强、传播方式落后、传播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测评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分析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和长效机制,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发展让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提供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和资源,激活了主体积极性,也带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难题,如传播去中心化、信息控制弱化、受众分化等。对此,本文以对话教育、隐性教育和生活教育为理念,从数字化理论资源建设、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信息把关审查等四个维度展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蒋伏虎 《唯实》2010,(6):16-19
马克思主义在诞生之时,只是徘徊在欧洲的“幽灵”。后来成为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归功于马克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而使这一科学理论得以广泛传播并不断发展。马克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依靠工人组织特别是工人阶级政党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中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中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培育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特别是工人领袖的过程中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方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要以逆理论生长进程为路径,全面宣传学习、读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靶向传播,精准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对象,也就是当代的大学生,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是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2.
李艳玲 《世纪桥》2012,(7):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青年学生是接受和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也是思想领域内最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的群体,迫切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解决思想方面的困惑。本文从高校学生群体的不同心理特征出发,探索不同学生群体接受传播马克恩主义的方法和途径,力争找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自觉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传播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定切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计划,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总结这些经验对我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小宇 《湘潮》2016,(1):36-37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当代高校肩负的历史重任。高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完善相关的机制,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传播的平台等途径不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在此期间党进行了生动而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理支撑、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保障、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渠道、转变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方式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多维度展开的。今天,它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4,(8)
只有形成持续不断的动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有效推动和进行;包容发展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为民谋利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动力,科学有效的传播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直接动力;要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理论传播效果等途径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媒介运营理念的跃迁,以网络为载体的讯息传播扩散和社会舆论无限拓展,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充斥于网络社区。网络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性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强化网络媒介传播的秩序规范性、突出网络议程设置的舆论导向性、加强主流经典网站建设、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多重交互性作用、积极利用技术把关好网络媒介传播等,有益于新时期网络媒介境遇下更高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对象的主体愿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体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9.
陈始发 《理论学刊》2012,(7):14-19,127
80多年前,中共在中央苏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了非凡成效.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举措包括: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建立网络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空前大众化;贯彻通俗化与艺术化的方针,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这些举措对于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时代使命,从传播学和语言学的交叉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而语言作为传播的基本载体,便成为其重要路径。包括红色语言、传统语言、外来语言和流行语言在内的大众语言形式均有助于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