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前学生社团团建的现状是:在支部建设上团建格局基本形成,但身份认同缺失、教育管理尚未全覆盖;班子建设上"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现象屡见不鲜;活动建设上将社团活动等同于团日活动,忽视"三会一课"制度;阵地建设上社团党建工作难以起步。必须处理好班级团支部与社团团支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社团会员与社团团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社团活动与团日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使学生社团团建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五四前后产生了大批进步青年社团,他们主要的成员是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这些青年社团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共青团的创建准备了组织基础。在中国共青团的创建过程中,各地早期团组织的成员很多是青年社团的成员,有些团组织更是直接在进步社团的基础上建立的。总结青年社团在青年团创建过程中的作用,能为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的职能与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团是依一定的志愿,由其成员自愿组成,可独立处理其事务,在互联网上开展表达性活动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对网络社团实施法律规制时,应谨恪权益平衡的法律精神。网络社团法律规制的范围是其表达行为和符合四大条件的结社行为。网络社团法律规制的基准是"紧要"标准和"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它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之一。我国青年社团的发展与社会资本存在着结构性的制约与依存关系。目前,我国青年社团的发展环境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对我国社会资本的建构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要大力培育我国的青年社团,推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促进我国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并最终促成我国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界对农民工公民身份的探讨常置于城乡二元体制的"被动公民身份"解释框架中.然而,随着户籍制度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与消费文化的蓬勃发展,青年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主观能动性,并不断构建其"积极公民身份".工人宿舍社区不仅是青年农民工社会化的重要空间,也是其实现公民身份的场域.本文基于产业工人宿舍社区的田野资料,探索青年农民工构建积极公民身份的路径,并讨论了基层政府在目标社区所开展以"赋能项目"为代表的"项目制"的实效与局限.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社团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团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社团与社团外的个人、各社团之间以及社团与各国家机关(主要是政府)之间的权利(或权力)义务关系.在社团与法律的关系方面,包括"宪法"对结社自由的保护和对社团的规范,以及"法律"对社团的保护和制约.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结社自由没有充分实现,导致社团的不完全独立,政府和社团之间的权力往往没有明确划分.  相似文献   

7.
高校理论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和有益拓展,其成员对时事新闻、哲学社会科学关注度高,吸引力来源具有多样性,活动内容主要围绕学习、研究、传播理论展开,实践功能具有多元化特征.高校理论社团呈现"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思想调查+理论学习+思想交流"、"读书分享+理论研讨+理论学习"三种类型发展模式,但在管理规范、社团经费活动形式、内容整体性、学习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可以从构建持续发展机制、加强校内外交流合作机制、丰富社团活动形式、打造品牌精品活动、创新传播平台等方面发挥高校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业性社团活动在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方法:以本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在毕业生中随机选取专业社团康复中心成员30人为实验组,毕业生非社团成员30人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技能考核成绩及实习指导老师评价三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专业性社团癌劫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社团不仅对于学生扩大求知领域、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丰富、建设校园文化生活中也具有独特作用。当前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受到诸多制约。学生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参与的广泛性,而其自发自愿性则要求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而广东拟于2012年7月松绑社团登记,为公民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由个人、社团、大学、工会、非营利公益组织、民企组成的公民社会,是“民主制度唯一的真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证据排除规则是民事证据规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质是排除妨碍司法裁判人员做出公正裁判的证据材料。我国的民事证据排除规则主要体现在司法解释中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很少。作为民事诉讼实践的采证准则之一 ,民事证据排除规则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原则性 ,又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指导性 ,建立和完善民事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法和商法有不同的原则、理想,所以有不同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民法强调平等、自愿,价值取向是社会的普遍公平正义;商法则强调效益、安全而以营利为价值取向。同一案例用民法和商法分析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商事营利主体的行为要适用商事法则处理,而民事主体的行为要适用民法规则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制订商事通则的呼声颇高,但从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我国的立法传统和立法技术等方面看,制订商事通则的可行性、必要性值得检讨;否定商事通则的立法主张绝不意味着商法不重要,其重要性与独立性无必然联系.坚持民商合一,商事规范以单行法的形式存在是我国商事立法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商事通则是民商合一或分立争议的复活,其面临的困境表明,商法的体系化和补缺不应依靠商事通则,而应在坚持民商真正合一的大趋势下,不仅实现商法内部的体系化,而且要实现民商的高度体系化。市场主体法是实现民商高度体系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可能性。市场主体法的立法应定位在民商兼顾,侧重商法的方向上。其价值在于将真正结束民商之争。形成合力,迎接民商对话时代,开启民商对话机机制,促成民商合作,实现民商共赢。当然这需要包括法学家们在内的所有法律人的勇气、智慧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各国的民法与经济法的规则中 ,往往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法观念 ,这些差异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公平观、利益观、自由观、效益观和秩序观。本土资源中的民法观念较为匮乏 ,但在现阶段正面临加强的契机 ;本土资源中的经济法观念较为充盈 ,并面临着更加深入的可能。面对民法观念与经济法观念的上述差异 ,立法上应注意在中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观念加压 ,内容减负”,而在制定相应的经济法规则时 ,则应尽量做到“观念减负 ,立法提速”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总则的制定体例选择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其依据在于民法和商法的关系,民法与商法的精神理念、价值原则和制度规范均不相同,两种法律关系的异质性决定了不能制定一部调整所有民商事关系的民法典总则。民法典的固有功能在于规范市民社会关系,民商合一体例将民法典的调整功能扩展到合理性范围之外,是对于私法立法发展趋势的误判,在实践中没有成功先例。民法只能在自有逻辑和制度功能范围内回应商事领域的变化,无力指导商事特别法。商法规则进入民法总则会带来逻辑混乱和功能错位,因此,按照纯化的民法逻辑来构造民法典总则的内容和体系是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楼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学界有人认为或者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建筑物、搁置物、悬挂物责任的规定,或者适用《民法通则》第132条的公平责任规定,或者适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来处理。但这些制度或理论有其内在规定性,都不能成为高楼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处理的依据,类似的案件不能在我国现行侵权法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法学是研究国家和法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应用逻辑学.民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学是从民事法律方面向人们明确概念,叙述判断,阐述推理的.然而一些民法学教材忽略了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体现在具体的民法学教材中,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乎逻辑、论证没有说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逻辑角度分析一些民法学教材在明确概念方面所存在的逻辑错误纠正表述这些民法学概念的语词,这样才能揭示其内涵,确定其外延,使其既符合法律,又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19.
民法文化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则和社会成员对权利的向往和追求。民法文化可以变革警察执法观念 ,限制警察公权力的滥用 ,规范警察自律  相似文献   

20.
推定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的诉讼功能不同,民事诉讼中推定适用的基本规则应分为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两种。同时为了加强程序规制推定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需要设置推定适用的程序性规则。另外,为了平衡当事人的攻击与防御手段,需要赋予受推定不利影响的另一方当事人以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