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他是聂荣臻的入党介绍人,给邓小平安排过工作,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他就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刘伯坚。抉择信仰显卓越刘伯坚1895年生于四川省巴州府(今巴中市)一个商人家庭,1920年赴欧勤工俭学。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2年,刘伯坚转为中共党员,并先后介绍聂荣臻、蔡畅等入党。1923年,刘伯坚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2.
刘伯坚,四川平昌县人,曾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时,刘伯坚奉命留守,掩护红军长征,在战斗中负伤被捕,拒绝敌人诱降,壮烈牺牲。依依惜别送战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并增设赣南军区。调刘伯坚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指令他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军区政治部驻扎在于都县的黎板桥,主力红军决定从这里渡于都河。刘伯坚奉命担负于都河的架桥任务。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刘伯坚每天都在架桥工地与广大指战员们共同奋战,很快在宽阔的于都河上架起了一座座长长的浮桥…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秋至1937年冬,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但也牺牲了一大批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刘伯坚,就是牺牲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党的早期组织发起人刘伯坚,1895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今平昌县)。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奉命随项英、陈毅一道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敌后斗争,被派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一如既往,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战斗。  相似文献   

5.
铮铮硬骨──读刘伯坚遗书曹君贵刘伯坚同志离开我们60年了。他牺牲时年仅40岁。他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崇高的人格,坚贞的节操,他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无限的赤诚是可歌可泣的。1934年,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突围长征,为了掩护突围,刘伯坚把生的...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爱国将军董振堂(字绍仲),为国捐躯已有64个年头,他的英雄事迹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董振堂将军在其短暂、坎坷而辉煌的革命道路上曾经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左权、王稼祥、何长工、肖劲光、刘伯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工作、生活、战斗过,不同程度地受到过这些革命家的影响和帮助,但对其影响和帮助最大,引导其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刘伯坚。 刘伯坚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1921年冬他与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聂荣  相似文献   

7.
张杰 《党史纵览》2006,(9):26-26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这充满浩然正气的话语,出自革命烈士刘伯坚在狱中写给凤笙大嫂(凤笙,指梁凤笙,系刘伯坚的爱人王叔振的嫂子)并转五六诸兄嫂的遗书.这封遗书现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  相似文献   

8.
提起刘伯坚,人们总会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英雄诗篇——《带镣行》。1935年春,刘伯坚身陷囹圄,敌人逼他带镣游街,他忍受腿伤未愈的痛楚,高声朗诵着自己心底的呼声: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嘱目,我心无愧怍。 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平昌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被派到西北军冯玉祥部任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  相似文献   

9.
带镣长街行     
1935年3月21日,一辆囚车嚎叫着在江西省大余县的街道上疾驰,直向北郊的金莲山。金莲山下,国民党士兵荷枪实弹,严阵以待。囚车上走下一个带着重铐的共产党员,他是红军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他高昂着头,挺直胸,艰难地拖镣前行。随着三声枪响,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刘伯坚倒在血泊中。  相似文献   

10.
刘伯坚是我围著名的尢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坚强战士.他作为我党我军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他于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  相似文献   

11.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这首题为《带镣行》的诗是烈士刘伯坚在英勇就义前写下的。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早年就读于川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半工半读。  相似文献   

12.
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龙岗乡,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3.
1895年,董振堂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西李家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他目睹列强的侵略、军阀的混战和民众的苦难,便立志从戎,救国救民。1921年考入当时的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受了德国、日本先进的军事教育。毕业后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历任排、连、营长,直至中将师长。 1926年9月,董振堂随国民军联军参加了北伐战争,结识了共产党员、总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并在多次的接触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从刘伯坚身上,看  相似文献   

14.
刘伯坚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坚强战士,他作为我党我军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他于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国任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部长,培训干部,致力于北伐。大革命失败以后,赴沪做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再次赴苏联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后,受党中央指派,进入中央苏区工作。红军长征时留守赣南,不幸于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率部突围时受伤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凛然就义于江西大余。刘伯坚于1930年秋与妻子王叔振进入中央苏区到1935年3月光荣就义于大余,前后长达5年,与赣南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刘伯坚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坚强战士"他作为我党我军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他于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国任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部长,培训干部,致力于北伐。大革命失败以后,赴沪做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再次赴苏联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后,受党中央指派,进入中央苏区工作。红军长征时留守赣南,不幸于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率部突围时受伤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凛然就义于江西大余。刘伯坚于1930年秋与妻子王叔振进入中央苏区到1935年3月光荣就义于大余,前后长达5年,与赣南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及经历,早已见之于诸多报刊书籍。但1927年小平同志经党的派遣,从莫斯科归国到冯玉祥部工作,途经宁夏赴西安,并在沿途宣传革命思想的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1926年,冯玉祥将军为了寻求政治出路,和卫士乘两辆小轿车动身赴苏联考察。在莫斯科,他结识了刘伯坚同志,并逐渐产生了好感。回国前,冯玉祥向我党驻第三国际代表蔡和森提出让刘伯坚同他一起回国的要求。蔡答应了,在莫斯科的党组织又选派了当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汇》2011,(7):27-27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县人。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去过苏联学习。回国后,历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7.
彩笔凌云画溢思, 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 经得艰难考验时. 叶剑英在这首<题画竹>诗中,讴歌竹子昂然挺立、傲霜斗雪的形象,寄寓人生要具有竹子那样搏风击雨的风骨;要有像竹子那样凌云壮志、高风亮节,经得起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坚信共产主义,毫不动摇.叶剑英和刘伯坚正是这样两位革命先辈.叶剑英与刘伯坚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往.回顾他们的交往,对于深刻认识"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都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8.
少年共产党     
《党课》2012,(2):101-101
1922年6月18日,在巴黎西郊的布罗尼森林公园。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旅欧中国勤工俭学生代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郑超麟、尹宽、刘伯坚、王若飞、李维汉、李富春、袁庆云、王凌汉、任卓宣、余立亚、肖予唪、熊锐、萧朴生、薛世农等18人,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创建了统一的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会议由赵世炎主持,选举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为宣传部长,张伯简为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19.
刘伯坚同志,一八九五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今平昌)县龙岗寺镇。一九一九年后赴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十一月由中共旅欧总支选送转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一九二六年回国,在西北军冯玉祥部工作,“五原誓师”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余人在三十年代初于江西宁都县城起义,加入红军,从黑暗走向光明,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著名事件.对促成这次起义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党史界曾有过讨论.但我们认为其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我党争取教育的结果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是关键的.26路军的大多官兵早就受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那是在大革命时期,这支部队的前身属冯玉祥先生的旧部(先后称西壮国民军、国民军联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中国共产党曾输送了刘伯坚、邓希贤(小平)、延年、宣侠父、刘景桂(志丹)、魏野畴等许多著名党员在里面担任政治工作.其中,刘伯坚任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