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认识和合理运用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等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是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在新形势下,针对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在遵循柔性管理、第一时间、主流引导和疏堵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青 《行政与法》2012,(6):33-36
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法律保障机制,既是网络舆论自身发展规律的迫切需要,也是网络舆论监管文件规范性的必然要求。健全网络舆论引导,要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加强自律与依法引导相结合、责任严明、程序正义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立法,完善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律体系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谈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作为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主体的政府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舆论涵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主要误区,提出了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介绍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方面的做法入手,分析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的有益启示,提出了立法监管是根本保证,技术支撑是有力保障,社会参与是加强互联网管理的有效补充等提升我国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静 《法制与社会》2012,(8):131-132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在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失真或过激言论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形象,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成为当代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万龙  康钊 《法制与社会》2015,(5):171-173
以“厦大教授吴某诱奸女学生”事件为例,从网络舆论主体的认知因素、情绪情感因素及其动机三个方面分析探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根据影响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动因研究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方式,以期净化网络环境,使网民在和谐与健康的环境下发表相对客观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其破坏性为高校管理者敲醒了警钟。为了更好的维护广大学生的利益,确保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如何科学有效的引导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性质特征,进而分析说明了当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在实际的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如何合理引导进行了一些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值得倡导,而对于消极的一面,就容易形成民意舆论干扰法律监督工作,本文通过探讨网络民意舆论与法律监督关系,从网络舆论的现状入手,分析对网络民意的引导,制衡及应对之策,以实现网络舆论与法律监督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推动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谢正良 《法制与社会》2011,(10):200+204-200,204
政法机关舆论引导工作曾经发挥过积极有力的作用,但其既往的引导格局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网络的兴起逐渐打破,互联网时代,政法机关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要提高该项能力,须以提升政法干警的整体文化素质为基础,注重前瞻性的舆论方向引导和事后妥善应对,以网络为重点构建立体引导机制,积极研究新情况,制订相应的对策,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稳步发展和国家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潘栋 《法制与社会》2012,(12):199-200
网络舆论推动了我国民主法治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如非理性言论、谣言的传播等社会管理难题。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应从现实角度出发,坚持"开放、平等、行动"的理念,通过网络检务公开、与网络媒介合作和部门协作的途径来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2.
当前,网络舆论的强势地位正在显现,其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并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影响。本文认为,网络舆论的形成路径包括:形成网络议题;形成舆论场;形成意见轴心;形成立体传播。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大网络把关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网络信息的健康问题;建立网络舆论应对机制,快速稳妥地处置已经形成热点的网络舆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从"范美忠事件"看网络集体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集体行动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集体行为。网络技术为事件提供了发展的最初动力,网络集体行动有自身的特点,网络通过互动强化了特定舆论的力量,使其成为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并最终影响政府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范美忠事件,来分析网络集体行动的特征及其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连年攀升,"双刃剑"效应愈发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到位、不适应的问题,必须继续强调和落实政务公开,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并探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进一步提高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静 《行政与法》2012,(5):35-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形成中已经无可争议地赢得了主导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快速性、冲突性、情绪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分析其传播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张哲 《法制与社会》2013,(29):119-120
近年来,很多刑事案件备受网络舆论关注,网络舆论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也给司法权的运行带来了不能小视的冲击。如何规制网络舆论,引导其正向发展,防止对刑事司法产生不当干预。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娟娟 《法制与社会》2011,(10):206-20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当前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出发,结合检察机关在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出发,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进行思考,以期为检察机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的正向功能和负面效应揭示了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互联网和网络媒体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特殊性,信息源审核等传统管理手段并不适合于网络舆论管理。我国网络舆论规制立法尚不能满足立法需求,特别是在网络舆论监管体制和监管措施及网络舆论监督的法治化等方面。应当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以促进我国的相关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9.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平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也越来越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内校园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升级,高等学校网络舆论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本文重点分析高等学校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基于这一群体网络舆论的特殊性提出建立健全正确有效的引导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宗青 《政府法制》2012,(17):14-14
德国政府采取完善法规体系、开展网络审查、加强舆论引导、与媒体联手干预等多种手段管控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