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红勃 《人权》2014,(3):56-60
一、文化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0,(1):64-64
“百戏之祖”昆曲,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辉煌浩瀚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代代相传,至今仍香溢满园。2009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是世界上列入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刊将在封面介绍栏目陆续刊发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现予公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4.
时政     
中国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工作会议上消息,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日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萍乡市的湘东区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特别是傩舞、傩庙、傩面具“三宝”俱全,傩文化特色鲜明,全国少有。早在2006年,“湘东傩面具”就列入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时间不氏,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市政府参事、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再次建议,将有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一度成为热议话题。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公布并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于靖园 《小康》2023,(1):26-27
<正>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茶”三个字背后,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既是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与世界同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全体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至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法律身份,而且还有了一套国际性的工作准则,它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我国继昆曲、古琴之后,作为第三个“申报成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了全人类所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充分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7日,“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台湾揭开帷幕,本届遗产月的活动包括:“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  相似文献   

12.
剪纸起源于窗花,“过春节,贴窗花”是中国南北方部有的民间习俗。 “中国剪纸看蔚州”,河北蔚县的剪纸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于2006年入选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春节,这个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了太多的底蕴。不同年代、不同阅历的人对“年”有着不同的情怀与记忆……  相似文献   

14.
<正>濒临失传的“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正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所说:“除了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除了我们写汉字说汉语之外,所有决定了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的一切,几乎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15.
6月15日,以“人人都是文化传承人”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盛大开幕。我院作为参加布展的唯一高校再次获邀参展非遗节,与来自全球的艺术家们,共同为社会公众奉上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6.
5月29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盛大开幕。我院作为唯一高校再次获邀参展非遗节,与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共同为社会公众奉上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7,(13):22-23
在广西,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少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为了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5年起,我区各市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专家评审后,确定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8个,其中19个项目纳入国家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8.
文井 《人大论坛》2009,(10):26-27
9月4日,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汇报会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世礼的主持下召开。较为特别的是,无论作为听取方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启智为组长的调研组一行,还是作为汇报方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等,在各自的发言中都不谋而合地“安排”了“讨论请教”这一环节。正是这一环节,使又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观点浮出水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仅靠“公权”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第20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姚老庚 《当代广西》2009,(19):54-55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