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居民购房三种主要选择问卷中设计了:“如果停止无偿分配住房,实行先售后租,新房新租,变无偿分房为补贴购房。面临这一切,对于住房,您家有何打算?”调查结果显示:368%的居民家庭准备购房。在已购房的30.5%家庭中有708%的家庭表示还要买房;被访家...  相似文献   

2.
唐敏 《瞭望》2000,(32)
在一直制约中国房地产发展的 实物分房退出历史舞台、住 房制度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之后,市场并没有出现原来担心的“真空”,反而呈现景气空间。今年1—5月,全国城镇商品住宅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22. 7%和 42. 5%。 形势表明,经历了1992、1993年的“房地产热”后,一度沉寂的房地产业如今在住宅业的带动下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个人购房占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的比例,从 1996年的53%上升到2000年1-5月的 85%以上,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达到70%左右。住宅价格“八五”期间年增长幅度曾…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迅速发展。在推行住房商品化的过程中,“高房价”和“低收入”的矛盾,是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之一。社会需要住房而有效需求不足,商品房严重滞销。简单化地企盼大幅降低房价或提高职工收入短期内显然难以取得成效。但根据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劳动报酬是货币工资和住房实物分配相结合的特点,如果允许职工将自己的住房通过市场流通返回到货币形态并用于住房消费,将使职工购房的支付能力成倍提高。这一构思的实现形式就是差价换房。而上海差价换房的规范操作是以试行职工所…  相似文献   

4.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人,长期支撑住宅市场的集团购房淡出,以“个人购房”为特征的新一轮住宅市场的春天即将来临,但房价偏高始终阻碍着居民的购房热情,尤其是在以北京、广州、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其中又以北京为甚。北京的房价到底高在哪里,其房价构成何时能回落到合理空间?这既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是启动住房消费最终的落脚点。房价偏高阻碍房地产市场发展 可以说“房价偏高”已成为我国居民购房安居的“瓶颈”。虽然媒体报道去年至今年商品房销售依然较好,但这是因为全国大多数地区的集团购买还没有最终刹住车,是大量挤上了…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7,(36)
持续多年的房地产调控,终于把火力对准了与市场平行的住房保障。1994年住房制度改革启动以来,以国务院名义直接下发了三个与住房制度改革相关的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决定》以及最近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6.
唐敏 《瞭望》1999,(18)
’99北京春季房展会以7万人次的总参观人数热热闹闹地落幕了。组委会通过对5天来购房意向书的统计传出讯息:意向成交量近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300套,经济适用住房1500套,公寓别墅类900套,引人注目的是95%为个人买房。房展为房地产市场平添了些许...  相似文献   

7.
到“十一五”期末,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达到新增住房建设规模的24.8%面对不断上涨的高房价,北京市政府为存在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建立全面覆盖、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达到新增住房建设规模的24.8%。在对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实现“应保尽保”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千年的开始,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广大百姓梦寐以求的目标。住房消费被政府确立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已经好几个年头了,这一消费热点能否真正形成,横亘其间最大的障碍是价格。 1999年政策对住房消费的启动力度已经显现,住房分配货币化,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发展住房金融,加上积极的住房财税、金融政策,调动了居民住房消费的积极性,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个人购买的商品房已占全年商品房销售额的74.4%。 一直相对滞后的个人金融信贷服务,随着个人购房比例的提高也有所改善,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购房贷款首次高于住房…  相似文献   

9.
《瞭望》2010,(Z2)
<正> 国庆长假之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再度加码。首先,各商业银行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由之前的20%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  相似文献   

10.
唐敏 《瞭望》2002,(34)
住宅市场进入个人购房时代,一度沉寂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景气指数节节上升,但同样处于上升势头的还有商品房投诉量,其中面积纠纷在近两年念演愈烈。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面积“短斤缺两”近年来在房地产投诉比例中上升最快,2001年已占到总量的16%。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的逐步确立,城镇职工住房集团购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个人住房消费已成为住房市场的主体。从今年各大城市房展会上商品房的认购情况看,个人购房比例仍在上升。 可以认为,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走出来的中国房地产业,买方市场的“散户”特征越发鲜明,已全面进入“零售时代”。 零售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个人住房消费贷款迅猛发展,已形成了政策性与商业性结合的组合贷款格局。就全国范围来看,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贷总量在不断增长,贷款门槛越降越低。金融对个人信贷市场的大力支持,又直接为…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及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即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微利价的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赁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价房。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0,(32)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8个特点:市场比较明显地处于景气状态。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全面增长给了开发商以投资的信心,部分地区商品房价格稳中微升,也给购房者以入市的信号。 竣工面积总体小于销售面积。说明市场除了可有效地吸纳近期上市的商品住房外,还能消化一部分以前积压下来的空置房。 市场攀升的强劲动力来源于个人买房的有效启动。个人购买商品住房的比重上海占97.5%,天津96.8%,长春93%(去年同期为59%)。 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落实,改善了住房的供应。其以价低质不低的特点适应了个人买房的市场,受到中低收…  相似文献   

14.
张同义 《学理论》2009,(1):35-36
2008年初以来,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后市预期不明朗,具有购房要求的居民持币观望,加上沿海发达地区房价泡沫开始破裂,进一步激化了观望待降的购房心理,成为制约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走出房市阴影、激活我市房地产市场,可从以下工作入手: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间,南京有关部门宣布将停止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而建设部重申经济住房政策不变,经济适用住房问题又再度引起人们的探讨。人们开始反思,到底需不需要建经济适用住房?而对购房对象、户型面积要不要控制。  经济适用住房热销的信息传递出了市场的需求趋向,无论如何,老百姓掏出钱来买房就是最大的进步,而让大多数人借助金融信贷买得起房才是市场繁荣的关键。如何评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价值”如何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让它真正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服务,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房地产业是集地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福利分房逐渐进入尾声, 个人购房高潮即将来临,住 房消费日渐成为城乡居民新的投资热点。而本应助其一臂之力的金融服务却相对滞后。积极拓展个人住房信贷,助推住房消费热点的形成,已刻不容缓。 据廊坊市人民银行最近对1587位居民的调查,住房投资被列为今年家庭支出的首选项目,特别是工人和国家公务员的购房倾向分别高达45%和38%,而其中的多数居民又希望通过贷款圆其购房梦。据有关部门测算,在全市16万多户城镇居民中,2000年需要购房的至少在1万户以上,这与目前每年解决2000户贷款需求的实际相比,差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先后采取了紧缩银根、提高购房首付比例、限制按揭贷款和控制购房数量等调控政策。随之而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状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诉讼案件层出不穷,给人民法院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带来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当历史跨入2010年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9年的喧嚣之后,开始进行必要的修身养性。房地产的首要任务从“保增长”转到“保民生”。从房地产业的角度来看,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和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张鹰 《瞭望》2000,(50)
今年 10月中旬,由北京大学资产部牵头组织,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评估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方面参加的一次售房活动,专门向北大教师出售一栋名为“北大公寓”的住宅楼。该楼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开发园区,共 207套住房,均价每平方米 5500元,完全按商品房的性质发售,凡北大教师都可以自愿认购。 此前,校方承担了前期对开发商的资质认定、工程质量的考察及住房价格的论证,并且垫付了楼价的 30%作为首付款。此次售房规定购房教师个人首付不得低于 10%,其余均可贷款。尽管价位不低,然而地段诱人,又能贷款,结果仅一周时间,就售出…  相似文献   

20.
未来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既要靠制度创新,又要靠技术创新。在最近二、三年乃至三、五年,制度创新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往后的时间里,技术创新对住宅产业发展、住房市场开拓,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统计资料。城镇个人购房占新 建商品住宅面积的比例,1996 年为53%,1997年为64%,1998年为68%,1999年为70%,2000年1-5月上升到85%以上。而到目前为止,全国城镇可售公房的60%以上已出售给居民家庭,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已达到70%左右。中国住宅产业正进入一个转折期。巨大变革与多重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