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鲍秋媛 《理论导刊》2004,(12):48-49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不择手段地试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别有用心地提出所谓“西藏问题”。所谓“西藏问题”,其实质就是达赖集团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迎合西方国家的需要分裂祖国的问题;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培植、支持西藏地方分裂分子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问题;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企图牵制遏制中国的一个筹码。  相似文献   

2.
王战 《侨园》2006,(5):16-17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国外学习、工作、生活,其中很多人为当地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有一些人是通过非法渠道到了国外。据了解,中国在外的非法移民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和日本、泰国、菲律宾、韩国等中国周边国家,也有一些人暂时栖身东欧、拉美甚至非洲的一些国家,想以此为跳板,伺机偷渡到西欧、北美。他们数量有多少,在海外生活状况如何,所在国家对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16):14-15
拉萨骚乱事件发生以来,西方表露出了令人吃惊的偏狭以及对中国的敌意,这与他们对中国存在偏见有关,也离不开“藏独”势力多年来在西方的片面宣传。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1,(8)
他们都有漂亮的住宅;他们的经济独立,工作努力,但也享受生活,不是那种只会干,不会玩的人;无论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或他们的财富,都不依靠抵押借贷;他们不是那种狂热的超前消费者,他们有雄厚的个人资产支付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他们就是美国的大富翁们。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伊曼,他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大富翁们应该怎样生活提出了崭新的解释。丹尼尔说,几年前,我应邀会见美国的25位百万富翁,从他们身上所得知的硬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如果你整天花钱,借贷消费,你就不可能享受生活;这些俄克拉何马州  相似文献   

5.
拉萨骚乱事件发生以来,西方表露出了令人吃惊的偏狭以及对中国的敌意,这与他们对中国存在偏见有关,也离不开"藏独"势力多年来在西方的片面宣传。  相似文献   

6.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14,(24):28-28
学习他国更要看失败的教训 从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共选拔出的最能干的人的过程跟他们的标准选举过程不同,所以会有质疑、有批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西方的选举制也不能保证最聪明、最能干的人一定会被选上,比如美国最聪明、最能干的人可能都去经商了,二流的才会成为政治家。同时,也不能保证最坏的人就不会当选,希特勒等政治人物就是由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台湾的陈水扁很腐败,但也是选举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联盟使馆,造成人员死伤和馆舍毁坏。这种违反国际法起码准则的行径令世人震惊,这副以“人权卫士”自居而肆意践踏人权的无耻嘴脸,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同时也使很多人从“美国梦”中清醒过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的图谋由来已久、尽人皆知,国内外的民运势力就是他们的应声虫。一些去过美国的或没去过美国的人对美国的印象好像也不讲,人们对西化似乎已不以为意,可谓“好花渐欲达人眼”。恰在此时,美国把五枚导弹投向了我驻南使馆,实际是投在了中国人的心上。这就使中国人不得不思…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4,(18):48-48
“夏加尔是谁?如今,一些中国收藏家常到纽约、伦敦和巴黎购买西方大师的画作。许多中国收藏家只关心一件事:要大腕儿的作品,比如莫奈、塞尚及毕加索等。除此之外,对他们而言,西方艺术家仍是个谜。夏加尔就是这个谜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要把阳光播洒到别人心里去,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句话很值得寻味。  什么是“阳光”?“阳光”就是科学理论,就是理想和信念,就是美德和知识。对干部和党员,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阳光”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群众的带头人,是要经常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教育者。如果他们的心中“阳光”不多,是很难尽到自己的责任的。大凡有作为、并能发挥带头和教育他人作用的干部、党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心中的“阳光”是十分充足的,如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他们不仅懂得多,而且做得好。所以,他…  相似文献   

10.
官腔美学     
郎遥远 《党政论坛》2011,(12):53-53
研究中国官腔,发现其具有四个显著的美学特征: 一是韵律美。 提起官腔,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打哈哈”,这是对官腔带有偏见,缺乏欣赏。有次笔者由朋友引见去拜访其局领导,领导在使用官腔时所表现出来的韵律美,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其时,他正在接电话,只听此公“哈哈——哪里,好的好的——唷嗬——嗯嗯”。  相似文献   

11.
正一、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中国达数十年之久,他们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东方古国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心目中,他们是卓越的导师;而在两位导师心目中,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19世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还很不发达,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远隔重洋的中国能否有深入的了解?他们怎样看待中国?他们有没有对中国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论述?答:中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和  相似文献   

12.
丁刚 《党政论坛》2010,(20):36-37
近段时间,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突然增多了起来。一些西方人士把对中国的不满与忧虑,统统转换为中国的“不负责任”。在他们看来,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难题都与中国有关,都只有靠中国去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3.
火种     
亘火 《党政论坛》2010,(18):43-43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来就对一切都不起劲的,他们活着就是为过日子,至于为什么要过日子,他们是不去理解、不去追究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行政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没有学过哲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把行政哲学的思想内容传授给他们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哲学思想看起来是抽象的,但是它并不像人们猜测的那样晦涩难懂.向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解释什么是哲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思考一些公共管理中通常所关注的事.公共管理者不时地谈论起那些对他们来说非常严肃的问题,譬如,许多管理者用"哲学"这一词汇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格言时会说:"我的管理哲学就是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或:"我的哲学就是让人们参与决策过程."这些主张就是一个人与同事或与雇佣他的组织管理者(manager)之间关系的哲学化表述.有时在谈论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则并没有用到哲学这一词汇:"我在这里做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感到如此烦恼?""我每天例行公事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些提问就是关于一个人自身(哲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礼仪之邦     
娄岩 《侨园》2012,(11):23
在美国,每周去自助餐馆几乎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过去是为将就儿子,因为他很喜欢在那里挑挑拣拣,这许是一个孩子潜意识里渴望自由的开始吧.后来,儿子上高中,上大学了,他的朋友都是美国人,有机会我就会请他们一次.不为别的,就是想给儿子争点面子,而他们的选择也是自助餐馆.慢慢我也开始喜欢那里了,因为有许多选择的机会,对平时过惯了呆板、单调生活的人,总是对改变,哪怕是很细微的变化都会情有独衷.  相似文献   

16.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08,(18):59-59
中国和西方世界围绕着奥运会的种种冲突,表明中国的国际关系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拐点。很多中国人开始从这次冲突中认识一个真实的外在世界。他们从对西方的幻想中醒悟过来。同时,对西方来说,他们也面临一个真实的中国。很多西方人也曾经幻想改革和开放政策能够促成中国成为一个类似西方那样的国家。但现在他们也意识到中国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西藏生态:净土永存“香巴拉”石永红,沈路涛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西藏人喜欢说,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后一方“香巴拉”。“香巴拉”是佛教用语“世外桃源”的意思。确实,今天的西藏依然拥有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最蔚蓝的天空,依然是地球上的一片净土。工业污染没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新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正在逐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0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都改善了关系,有一些人预言,俄罗斯如此做法是惧怕中国不断发展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还有人认为俄罗斯与西方交好就是为了共同对付来自中国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王元 《各界》2011,(10):36-39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称林则徐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实,在此之前两个半世纪,就有一个中国人愿意正视西方文化,敢于接受西方思想的挑战,这个人就是被学者们称为“真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明代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天主教徒徐光启。徐光启时代,被称为中西交往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20.
正锚定偏见:人很容易过于依赖其所接触的最初一部分信息。譬如在谈工资的过程中,最先提出工资金额方案者会令听者感觉各种合理。可及性直觉:人容易高估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一些人可能会对吸烟有害健康提出异议,因为他们认识的某些人一天抽三包烟照样活到了10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