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1999,(3)
有一个草菅人命的腐败分子说了一句话,涉及医院,他说“医院哪有不死人的,医院里死人是正常的”云云。在这种人眼里,无所谓责任事故,更无所谓草菅人命,死了就死了,什么正常不正常,我说正常死亡就是正常死亡,有什么好罗嗦的!在这里,大家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医疗事故造成的伤残乃至死亡——也是一种非正常死亡。医疗事故不是今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看了今年《瞭望》周刊21期刊登的《从一名患者的经历着医疗服务》一文和院方的反馈意见后,我想说点旁观者的看法。 院方说的第一个原因是病人(社会)不了解医务人员的苦衷;还有可能是医生过于疲倦,使工作没有做到位。既然叫“可能是”那就没有查清具体原因。话又说回来,谁上班不累,累了,工作就可以不做好?他们累能比总理更累吗?他们苦能比病人及家属更苦吗? 院方说的第二个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及补偿机制不健全。既然该院是全国知名医院,为什么不能靠自身优势(技术、名声等)改善条件呢?人的创造性.哪去了?是只…  相似文献   

3.
桃源李雄飞 《瞭望》2015,(15):61-61
一天多少个小时?当然是24小时,这还用问吗?但一张“雷人”账单,却颠覆了这一常识。 报载,近日,湖南攸县的刘强(化名)反映,他父亲因肺气肿住院6天,他在院方打印的“每日费用清单”上发现.父亲连续6天每天“吸氧72小时”。对此,刘强实在不解,他要求医院给个说法。  相似文献   

4.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37)
柳三变奉旨填词,那是旧话。而近日某地一家医院关于每位医生每月须向院方上缴300元“红包”的规定,被人讥为无异于为医生发放收“红包”执照。论理,医院收受“红包”者,要么  相似文献   

5.
近读两则消息:一则是山西河津市的天龙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 48人,但上报死亡人数仅为 4人;另一则是一张刊有《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报道的报纸,竟然有人以翻倍的高价“神秘收购”。 读罢这两则消息,觉得既可气又可笑。可气的是,视人命如儿戏,不给人讲真话;可笑的是,时至今日竟还有人在自作聪明地掩人耳目。 为什么要虚报 ?亡人数 ?为什么要高价收购报纸 ?前者,人命关天,人死不能复生,少报死亡人数,玩玩“数字游戏”,可以推卸责任,逃脱法律制裁。后者,本来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想不到“半路…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7,(Z1)
太多的说不清楚,导致中国众多公立医院正在泥潭里挣扎。比如,到底是客观政策的“逼良为娼”,还是主观因素的“自甘堕落”,使医院因“高收费”犯了众怒?再如,医院“高收费源自高成本”的可信度究竟几何?甚至,几乎没有人能够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医院成本。当然,更没有人能够准确计算,我们因为医院的“效率低下”而支付了多么高昂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史志谨 《理论导刊》2000,(10):37-38
一“五四”时期,针对封建保守势力压制新生力量,以“老”自傲而歧视“黄口小儿”的旧意识,鲁迅大力宣传了进化论的生死观,指出新陈代谢的规律不可抗拒而应正确对待:“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如此各各走去,便是进化的路。”当然,进化仍须斗争,鲁迅总是给青少年以引导和激励:“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在《两地书》中,鲁迅也郑重地表白过,他“是不厌恶‘死’的”,因为“死是…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有些地方,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一跨进医院大门,即使你患的是伤风感冒类的小病,医生也要给你开上一张药量甚大、价钱昂贵的“大处方”,拿这张“大处方”去抓药,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实在叫人心疼。为何出现小病“大处方”?据说,因为有些医院在实行改革中,给医生规定了经济指标,有些医生  相似文献   

9.
时下,看病并不难,医院到处可见,医院的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好,遗憾的是看病付出的药费实在是太昂贵。感冒了,到门诊部一走,最少也得花上个四五十元,重一点的感冒,不花上个100元以上别想根治。前不久,我们特意走访了市区一些医院门诊寻问了一些患者,一位参加医保的机关干部在抱怨,“现在的人什么都可以有,但千万不能有病啊!今年的流感真厉害,挂了一个星期的水,钱花去了300多元,仍不见明显效  相似文献   

10.
立华 《学理论》2008,(15):65-65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中国人都知道。所以,谁都希望自己有个好身体,没病没灾,结结实实、硬硬朗朗的。可人吃五谷杂粮,天有雨雪风霜,谁能保证自己啥病也不得?得了病,特别是得了大病、重病咋整?没别的招儿,上医院呗!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该住院住院,该手术手术。及时把病治好了,还愁没有好身体吗?  相似文献   

11.
不能再延续设机构、不给钱、给收费和罚款政策的模式,一定要在大部制改革的同时,清理和废除绝大部分政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收费和罚款项目,萎缩“收支两条线”体制,将“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视为公权腐败来严格禁止和问责。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上海市某医院电脑系统出现故障,挂号、诊治、收费和配药等窗口停止服务近一小时。由于医院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造成100多名病人苦苦等候的局面。平心而论,医院实行无纸化服务,的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问题在于,电脑也会有“死机”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时,若没有一些应急措施,难免让人手忙脚乱。被“无纸化”闪了腰,在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3.
近些日子,在京城医院看病的人有这样的感觉: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如以往补一颗蛀牙,加上诊疗费也不过数十元,现在几乎涨了一倍;而做CT检查,价格反而降了许多,原来270元/次的头颅平超现在只收180元/次……这是因为,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有了新调整。自1999年11月10日起,全市596家各级各类医院开始执行由市物价局、市卫生局最新颁布的《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接受采访的有关部门人士说:北京这次医疗收费调整,是继药品价格下调后又一项力度较大的医改配套措施。对医院来说,有利于优化医院补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足球队在韩日世界杯表现不佳,据说反思原因之一是球员的“位置感”不强。这样一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队伍,当然不能指望它能在世界大赛取得什么战绩。 足球场上的“位置感”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有了位置感、大家都尽职尽责就一定能取得胜利。韩日世界杯冠军是给人印象多少有些散漫的巴西队。巴西人既有很强  相似文献   

15.
编辑絮语     
中国人向来讲究人情“关系”,这种传统已经绵延了几千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到了现代社会,“关系”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人们反而越来越离不开“关系”了。从生到死.人的一生都在与“关系”打交道。婴儿出生,如果不给医生送点红包.受罪的有可能是母亲和孩子。人死了,送到火化厂.也要给司炉工送点好处.不然怎么烧法还说不定呢,而中国人对这个是非常忌  相似文献   

16.
王彬彬 《各界》2013,(7):44-44
所谓乱收费,是指公民享受的某些服务,本来应该是免费的,有关部门却以此为由向享受服务者收取费用。当然,应该收费却不应该收那么多,所收之费多于应收之费,也是一种乱收费。“文革”期间,固然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收费,但也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回归常识     
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不能保证 自己没病没灾,永远健康。 身体欠佳,贵体有恙,就要上医院找医生,望闻问切,科学诊断,对症下药,如此这般,方能排除疾患,使身体回复到健康状态。 现代人有这样的好福气,古代的人却没有这样幸运。那时的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强,认识自身的水平也有限得很,有了病痛,要么是以为“风水”不好,要么是怀疑“鬼魂附体”。连病因都搞得这样“玄之又玄”,当然谈不上对症下药,于是只好信奉巫婆神汉的“念咒作法”,喝“圣水”,贴“神符”。这样治病,断难奏效,其中或有“歪打正着”的,其实那不过是病得…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4,(12):29-29
1.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面临美国的封锁,毛泽东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早在1949年8月评论美国白皮书时,毛泽东就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相似文献   

19.
自反暴利“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经济生活中曾一度蔓延的价格欺诈和不义获取暴利的行为大为收敛。但据报道,目前高档娱乐餐饮场所暴利“宰”客现象仍较严重。前不久,上海市工商、物价等部门对一些夜总会和高档餐馆进行突击检查,仍发现一杯矿泉水收费30元,一小杯威士忌收费6O元,一般普通炒菜叫价200元,其它的水果、点心、饮料均比市场价格高出5倍以上的现象。令人不解的是“暴利”明码标在服务薄上,店主也无强取豪夺之举,而厅里堂内高朋满座,丝竹之音悦耳,俄筹交错之声不绝,众多的“上帝”临“暴”不惊,甘心受“宰”,个中…  相似文献   

20.
外科医生出身的吴金民一向沉静矜持,但1992年的7月,他做了一件事颇令医疗界内外大吃一惊。这位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院长向社会公开宣称:主动放弃国家每年165万元的财政补贴,试行医疗技术劳务收费浮动的改革;医院的收费标准随之拉开档次,平均上涨20%—50%。方案一出台,国内医疗界、舆论界一片哗然;港台媒介评论说:大陆出现了首家不要国家补贴的“高价医院”。在老百姓对涨价异常敏感,在中国医疗改革尚未到位的社会氛围里,这家“高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