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7,(25)
全球要闻︵六月九日十五日︶俄罗斯恢复向叙利亚提供军火俄罗斯联邦驻叙利亚大使维克多·格肯达6月10日在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俄罗斯决定恢复向叙利亚提供军火和先进军事技术,并认为此举不会打破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也不会对以色列或其他第三国构成...  相似文献   

2.
国务总理朱镕基6月27日 至7月12日对保加利亚、德 国、卢森堡、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以加强了解、扩大共识、增进友谊和推动合作。这是我国在新的世纪里,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欧洲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与上述6国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并加快中欧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建设。 朱镕基总理欧洲之行的第一站是保加利亚。保是世界上第二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长期坚持一个中国、不与台湾建立官方联系的政策。保加利亚是巴尔干地区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法国在非洲开展全方位外交本刊驻巴黎记者沈孝泉更新与法语非洲国家关系传统模式开拓法语非洲国家以外的外交空间法国总统希拉克6月25日开始对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安哥拉4个南部非洲国家进行了一周的友好访问。希拉克自1995年5月出任总统后已多次访问非洲...  相似文献   

4.
国总统克林顿11月14日至23日访问了土耳其、希腊。意大利、保加利亚和马其顿,同时还视察了驻南斯拉夫科索沃省的美国军队这是克林顿在第二任期内开展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是美国为建设外交战略“枢纽工程”而进行的一次努力美国下届总统大选已经拉开序幕,克林顿第二任期已经为时不g,美国政界、尤其是共和党人士,批评克林顿在外交上没有取得多少成果,克林顿希望在剩余时间里开展更多外交活动,改变其‘外交无建树’动形象按《华盛顿时报》的说法是,争取在外交领域留下自己的“遗产”_此次欧亚之旅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一克林顿此行日…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21)
5月8日,星期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疯狂袭击造成世界外交史上罕见暴行北京时间5月8日,星期六,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第四十六天。从贝尔格莱德传来的一则惊人消息,使这个平静的周末顿时震怒起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数枚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  相似文献   

6.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7)
南斯拉夫和马其顿宣布建交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和马其顿共和国4月8日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马其顿1991年11月正式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它是前南地区宣布脱离前南联邦独立的4个共和国中唯一和平独立的国家。 俄波总统会晤莫斯科 4月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会谈。俄总统新闻秘书梅德韦杰夫在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俄波两国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分歧“没有妨碍双方制定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的计划”。 中国递交参加《核安全公约》批准书 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4月9日正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递交了由江泽民主席签署的中国参加《核安全公约》的批准书,从而使中国成为第18个递交批准书的国家。该公约的宗旨是通过  相似文献   

7.
贝尔格莱德专电 最近一个多月来,欧洲和其他地区的许多国家纷纷承认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并与其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大使们也陆续返回贝尔格莱德赴任,一度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岛”南斯拉夫正重新向国际社会靠近。南总统利利奇4月下旬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现在每天都有国家承认南斯拉夫,我们正在朝完全重返国际社会的道路上迈进。”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8,(25)
首任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回忆———邓小平访美轶事●本刊记者在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前驻美联络处主任、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请他谈谈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访问美国时的一些情况。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近20年,但今天重温往...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9,(20)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锡澄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激起我国广大职工的极大愤慨。5月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全国1.03亿会员和广大劳动者发表声明,严厉谴责这起野蛮暴行,呼吁全世界的工人兄弟姐妹团结起来制止北约的侵...  相似文献   

10.
从欧亚攻势看美国全球战略施鲁加今年是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的头一年,美国的外交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在大国关系方面,从欧、亚两条战线采取了一些十分引人注目的重大外交行动,力图使自己在大国力量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世界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在欧洲,首...  相似文献   

11.
摆脱制裁后的南斯拉夫●本刊特约记者赵金河贝尔格莱德专电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遭遇表明,在现代社会,外部的压力对一个国家可以产生多大的影响。1992年,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波黑爆发内战。为制止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支持波黑塞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宣布对南实行...  相似文献   

12.
在欧盟部长理事会去年12月作出欧盟对亚洲新战略之后,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又公布了扩大对华关系新政策。这两项重要文件符合欧洲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国际和平和发展的主流。 合作正在日益加强 近些年来,人们经常议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问题。这里的“区域”,主要是指西欧(欧盟为主体)、北美(以美国为主)和东亚(包括日本)。在这三者之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欧美之间、亚美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渠道是相当粗壮的,唯独欧亚之间的关系相对显得单薄。这对欧亚都是不利的。要知道,西欧、北美和东亚大约各占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西欧和东亚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合计超过50%。 所幸的是,十几年来,欧亚之间的联系渠道已经比过去变得粗壮一些了。远东和东南亚国家地区在欧盟的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7.1%升至1992年的12.5%;在欧盟进口中的相应份额则为6.9%和15.7%。我国同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似乎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13.
扩大共识共创未来李道豫3月13日,美国白宫宣布克林顿总统决定提前于6月下旬访华。各国媒体纷纷评论,认为这一决定体现了美政府对中美关系的重视,愿意努力保持江泽民主席访美后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从1993年4月到1998年2月期间的中国驻美大使...  相似文献   

14.
邱雯 《侨园》2005,(Z1)
即便走过25年的外交历程,张文朴仍戏称自己是外交界的“另类”,但一提及多年持节生涯,这位前驻加拿大大使对外交事业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当78岁的张文朴大使端坐于红木椅中,向笔者讲述他弃理从文、又从教育转向外交的“曲折”道路时,老人显得有几分怅惋,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是外交界的另类!”  相似文献   

15.
王殊 《瞭望》1985,(36)
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应我国李先念主席的邀请,将于九月中旬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他曾在一九七四年四月作为外交部长访问过我国,并会见过周恩来总理。他对这次访问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和友好的感情。我第一次见到总统,是在五年多以前,即一九八○年七月九日我新任驻奥地利大使向他递交国书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置联合国宪章和有关的国际法与国际公约于不顾,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野蛮轰炸后,王逸舟博士撰写了这篇文章,在我们就要刊登时,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和馆舍被毁。我们再次征求了王逸舟博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0,(13)
以色列14日正式宣布“箭-2”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投入运行,这标志着以色列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防卫和拦截弹道导弹系统的国家。该系统是由以色列同美国共同开发研制的,其中60%的资金由美国提供。 北约和俄罗斯联合常设理事会15日举行大使级会议,就前南斯拉夫地区局势及北约和俄罗斯在科索沃的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自去年6月北约结束对南斯拉夫轰炸以来双方举行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俄与北约关系已开始恢复正常。 南斯拉夫联盟周边7国政府总理会晤16—18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就科索沃目前局势、多瑙河恢复通航和…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9,(22)
3月24日—5月22日)●北京时间3月24日清晨6时35分,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北约决定对南斯拉夫进行大规模空袭。●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3时,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南斯拉夫联盟决定同美、英、法、德断绝外交关系。●3月26日23时,北约对...  相似文献   

19.
徐龙静 《学理论》2015,(4):75-76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的发展,美国、欧盟、中国发展势头猛烈,普京提出欧亚联盟的设想,意欲将世界建成四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俄罗斯和独联体许多国家的邻国,如果建成欧亚联盟,它将成为距离中国最近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必将对中国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俄罗斯及其所主导建立的欧亚联盟的关注,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重点讨论欧亚联盟建立的背景及其在建立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相似文献   

20.
坦桑尼亚新总理萨利姆·阿赫迈德·萨利姆年仅四十二岁,却已蜚声外交界二十年。他——淡黑的皮肤,满头卷发,丰腴的脸庞上长着苏格拉底式的宽阔前额和浓黑的睫毛,透过一幅深度玳瑁近视眼镜,双眸炯炯发光……萨利姆是非洲和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熟悉的外交家。一九六四年坦桑尼亚共和国刚成立,萨利姆就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二十二岁出任驻开罗大使,并兼驻阿克拉和贝尔格莱德大使,一九六五年至六八年任驻新德里高级专员,尔后出使北京,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担任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联合国的十年,他先后担任非殖民化委员会主席、第三十四届联大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