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润峰:将着重于集团在投资方向和长远发展规划方面的工作袁邦伟:长虹将继续向世界500强进军虽然经历了业绩的下滑,虽然经历了领导成员的调整,但从倪润峰、袁邦伟的话语里,依然流露出了长虹的自信。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谁也不愿看到这同民族工业的旗帜继续走向滑坡。而且必须承认,长虹能从2600多万元资产的中型企业,成为今天家电业的巨头,必有其过人之处。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回顾一下长虹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之处,并透过长虹新一届领路人的表示,展望长虹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倪润峰赵兰英拗不过朋友的盛情,参加了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在沪举办的一个商业活动。极少与经济界人士接触,一切都很陌生。不料总经理倪润峰在大谈长虹发展远景时,却说道:“民间有一种说法‘富不过三代’。我们要认识这句话的含义。我在中层干部会议上,...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8,(19)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经济功勋人物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润峰,山东荣成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7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1985年,倪润峰走马上任长虹机器厂厂长,年仅41岁,是当时电子工业部最年轻的厂长。从那以后,他...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标准。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知荣辱、明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很早就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理念。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提出“民无信不立”,以致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他认为无信、失信之人必将为他人、为社会所抛弃。孟子说:“…  相似文献   

5.
周斌 《各界》2013,(11):34-37
历史悠久的南京大学,前身是1902年建校的同立中央大学,校园里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段子:1943年,蒋介石兼任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校长,请学校里三位教授吃饭。与领袖吃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三人心里却有不同的盘算,放不下知识分子的清高,在“蒋公面子”与“文人面予”之间各执己见。吵了一下午,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令三位教授纠结、扭捏。  相似文献   

6.
《疏导》1996,(6)
在抗洪救灾中挥就大写的“人”广西烟草公司政工处怎样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我们身边的人,有碌碌无为者,有苟且偷生者,也有不匙天下者,但更多的是积极进攻、奋力争先者。1996年夏天柳州受到的那场水难,就使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  相似文献   

7.
易中天 《各界》2010,(4):40-43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才华的人,有思想的人,不甘寂寞的人,但不等于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他其实只适合做“政论家”,并不适合当“政治家”。  相似文献   

8.
轻松言死     
郁文 《瞭望》1999,(43)
这是一个不大招人喜欢的话题。《红楼梦》第63回写贾敬误服仙丹而亡,叙述道:“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众人听了,吓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成圆满,升仙去了。”’这里的“宾天”、“没了”、“升仙”都是说贵敬死。死不说死,换个说法。死这回于事,别看谁都躲不开、闪不掉,但谁也不想招惹它。于是,汉语词汇中就有了许多专门指代死的词儿,像什么“物故”、“不讳”、“回首”、“狠谢”等等,解释起来都挺文化。而且不同人的死都有不同的说…  相似文献   

9.
吕宁 《瞭望》2000,(23)
长虹换“将”按有关部门的解释,是按《公司法》规定的一种正常行为,据《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不能由一人担任,但是,由于这次人事变动正处于长虹集团公司业绩下滑的时期,因此很多人更愿意相信这二者之间有某种因果关系。因此《公司法》早已频布,要规范也不应该是今天的事。长虹是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也是几次家电行业价格大战的始作俑者,其一举一动自然备受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对这次长虹集团的人事调整,透过学者的分析、记者的调查,有兴趣的读者可深入地了解长虹近年来经营上的成败得失。这对于即将面临全球化竞争的…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1,(11)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张毅君: 加入世贸后,应该说是有利有弊,可能从眼前看某些领域、某些产业还是弊大于利、但是一味地保护不一定能发展民族产业,比如中药材、丝绸等“国宝”,由于我们的后期加工能力较弱,大钱还是让外国人赚去了。而对外开放市场,也不一定就扼杀了民族产业。十几年前,当“三洋”、“东芝”、“松下”横扫中国市场以后,很多人都说“狼来了”,当时“雪花”、“伯乐”等名牌纷纷“落马”遭淘汰。但是,如果没有日本电器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我们今天就不会有“海尔”。“长虹”等畅销世界的名牌产品。这难道不是…  相似文献   

11.
曲波 《学理论》2008,(14):20-2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带给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太多的变化,也带给世界太多的变化,中国的30年改革开放让世界都看到了它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崛起,由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在国外屡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大国、强国,30年的“世界加工厂”换不回来尊严,要想不被歧视,要想在国际上有足够分量的话语权,我们就必须发展工业,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而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的基础.更需要振兴。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上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既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主体,因此,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组织人事部门是党委和政府管“人”的职能部门,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做好面向新世纪的组织人事工作,以全新的眼光去鉴赏、识别人才,以全新的技术去开发、培养人才,以全新的方法去管理、使用人才,是亟待研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人事部门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实现五…  相似文献   

13.
所谓大家,一是自己博大精深,有俯瞰古今中外的文化视野,能在多学科领域自由出入,整合自如,学问超过同辈。二是开一代风气,学术与思想打通,文品与人品一致,影响力辐射到各个年龄段。当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文环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大家风范,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具体到90年代的中国学界,我们以为,“南王北李”值得注意。南王,上海王元化;北李,北京李慎之。两位教授,一个曾是“胡风分子”,一个曾是“右派分子”,一个精于国学,一个擅长西学;都是半生坎坷,一腔豪情犹在。尤其最近几年,关注的问题颇为相近。观其…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9,(52)
千百年来教育的对象只是青少年,“人过三十不学艺”的观念很深蒂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成勋认为,到下世纪,教育的对象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有青少年,有中年,有老年。也就是说,学习将变成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妇女儿童协调委员会委员刘恕说,下世纪的学习和教育,将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单元的使命。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学无止境”、“学无常师”的时代。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联合国起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平介绍,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曾经感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现在有更多的人感叹:“我不知道人到底如何去做。”这个年代喧哗、浮躁,充满着太多的变数,挑战着人的承受力,也挑战着人的想象力.常常使人猝不及防。人,一路折腾,将岁月冲刷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6.
沈国凡 《各界》2014,(6):14-19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胡风分子”不同,既未与胡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胡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胡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2000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相似文献   

17.
散木 《各界》2011,(2):70-72
话说毛泽东1965年11月视察各地,到了江苏南京,忽然想起什么,便问起:“你们这里有个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1957年大鸣大放时吓昏了,现在到哪里去了?”有人回答:“下放几年后,现在图书馆工作。”毛接着说:“这些人,要看他的变化怎样。当时党内就是不布置,只对党委书记打招呼。但像清华有个党委书记就不能打招呼,他和右派的人搞到一起去了。  相似文献   

18.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19.
企业管理中“人性假设”探讨陈阵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行为活动,涉及到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但其中的关键因素则是“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不知道怎样去激励人,便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然而,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去激励职工与其所持的“人性假设”观...  相似文献   

20.
下乡狗不咬     
有农民朋友说,衡量乡镇干部作风踏实是否,从一个细节便可以看出个大概来:进得农家,狗咬还是不咬。下乡狗不咬,让农家的狗“脸熟”,说明干部走村入户做到了常上农家门、常解百家难,融为农家认可的一员,和农民实现了“零距离”。 农民的分析不无道理。正如一口痰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一个理,“狗不咬”之类细节可能被人忽略,也没人挖空心思去“作秀”,往往更加真实地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 百姓心中那杆秤,敏感于点点滴滴,看重于实实在在。农村干部要赢得农民的信赖,搞假大空随时都会被戳穿,惟有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