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反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全社会必须大力倡导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本文作者认为,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自觉。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统一的特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行动上大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共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的题中之义。党章回答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了共产党员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并对共产党员违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作出了惩处的规定,是共产党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读者点题 今年3月初,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什么现实针对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5.
王珍 《世纪桥》2008,(4):106-107
社会主义荣辱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对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大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知行统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公民的个体品德,抓住重点人群率先进行示范教育和宣传引导,着力营造舆论氛围等。  相似文献   

6.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共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的题中之义.党章回答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了共产党员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并对共产党员违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作出了惩处的规定,是共产党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黄选平 《新长征》2006,(12):32-3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终身课题。1、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过程中,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必须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2、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全部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躬身践行,重在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落实到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全部实践中。3、必须营造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环境。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靠科学理论的支撑、道德体系的规范,也要靠良好环境的熏陶、激励和约束。要积极营造扶正祛邪的舆论环境、惩恶扬善的制度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示范导向环境。  相似文献   

8.
祝爱芳 《世纪桥》2012,(17):41-42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什么是荣辱观,人为什么会有荣辱观,又为什么要有荣辱观,社会主义义荣辱观和一般荣辱观的区别以及树立社会主义义荣辱观的社会价值等哲学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对于我们解读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振兴的道德保障,更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引导青少年在知行合一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彦凯 《共产党人》2006,(19):29-3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导向,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地税工作中贯彻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地税事业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反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目的和动力都在于人。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6,(7):43-4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是关键,联系实际是途径,弘扬正气是落脚点。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一、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将“八荣八耻”列入党…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广大干部要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再次,每位社会公众都要践行、维护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后,要建立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胡锦涛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国内外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怎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促进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8.
《吉化党校学报》2006,(4):32-34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聚乙烯厂党委通过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的深入学习,深切感到,一个企业,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提高企业文化力和竞争力.增强干部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金生 《求贤》2006,(12):10-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公民。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树立和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推进和谐揭阳建设有重大意义。本文作者认为,在构建和谐揭阳的进程中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加强宣传教育,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建章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